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庆华圭 《发展》2010,(1):127-127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从古至今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彰显其独有的魅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是其真实的写照;朱熹主张“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相似文献   

2.
刘晓蕾 《魅力中国》2013,(5):281-281
宋朝大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前置学习,每位学生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思考还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郑燕 《魅力中国》2009,(14):117-117
重分析、轻积累,重理性、轻诵读,重模式、轻个性,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弊端。语文课堂很少有学生的琅琅书声,而是充斥着繁琐的理性分析,常常陷入“思而不读”的怪圈。对于文章形式的分析可谓具体详尽,对于文章的内容却没有几篇入心入骨的分析。这种重讲轻读的结果如何呢?学生的语言贫乏,句式单调,结构程式化几乎成了作文的通病。形式上的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4.
吴丽丽 《魅力中国》2014,(2):158-158
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精思,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学生对阅读课熟读精思、深入理解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周文亮 《魅力中国》2013,(25):159-159
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古诗文教学现状谈起,指出了目前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的尴尬处境。对“少教多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策略做了一定的研究解读。分析论述了这一理论在古诗文教学当中的可行性厦其价值意义,并且对其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从自己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做了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马坤景 《魅力中国》2011,(9):194-194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读、想、讲;要指导学生诵读,使之读准读畅;要指导学生熟读并达到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口译、笔译,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标基本理念下,古诗文教学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大量诵读经典古诗文段落,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丰富学生语言素养、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对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的要求,让中华传统经典滋润学生心田,让经典之花在学生心田绽放呢?在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日常课堂教学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王满良 《魅力中国》2011,(3):132-132
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诵读,而且要读出四感:语感、情感、美感和好感。只有诵出古诗文中的韵味意境、人文精神、中华文化,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謇养,传承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0.
何琦 《魅力中国》2013,(8):265-265
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实践证明,没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用处是不大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美术教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贯彻“少”、“精”、“活”的原则,抓住“情”、“趣”、“技”的特点,体现“观”、“思”、“练”的方法。美术教学要将美术技法变为学生的技能,就要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问进行操作练习。由于课时有限,就要将时间合理分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本文认为文言文教学中关键是要发挥学生"读"的能力,通过分读、听读、默读、诵读、熟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能力,从而让学生切身体会语言的精彩,感悟人生的哲理,陶冶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2.
姚明申 《魅力中国》2013,(13):141-141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教材中的文言文数量也增加了不少。这就要求教师重视经典名篇的诵读和背诵的指导,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从而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马常斌 《魅力中国》2011,(21):538-538
古诗文诵读活动将日益成为学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开展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加语言积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游丽丽 《魅力中国》2010,(13):76-76
众所周知,“读”在语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恬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在任教的前几年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却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书声琅琅"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要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赵广义 《魅力中国》2013,(29):236-236
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诵读对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在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教学往往容易被忽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对诵读教学不重视,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诵读的重要作用,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课堂诵读时间非常少,缺乏必要的诵读训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们要重视古诗词诵读教学。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地创新古诗词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致力于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产勇 《魅力中国》2013,(31):235-235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精艇,也是当前教点的热门话题和最终目的。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创新思堆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雏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熊挺 《魅力中国》2010,(19):273-273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已多年了,新课改已有好几年,新课改以来,课改对中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影响感意义深远。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谈谈对初级中学数学新课程的“思”与“悟”。  相似文献   

19.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这既属于思想作风建设的范畴,也有制度建设的内涵. 同群众路线教育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样,“三严三实”都是些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嘱托和要求,在严厉之中还有些温馨、关切和叮咛.平常人们也常能听到类似的贴心话,“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养廉贵在自律,立德贵在践行”“为官戒不清,掌权戒不廉,办事戒不公,做人戒不检”“为官惟廉,从政惟勤,处事为公,做人惟实”“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等等.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常会碰到要读一些书报的内容给人听、读个故事给孩子听、帮别人读读家信、在会上读读文件或自己的论文等情况,这时,有些人就会读得结结巴巴,将文字读得支离破碎,让听者听得稀里糊涂,抓不住要领,甚至产生误解,造成很坏的后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和过去语言教学中侧重写的教学而轻读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重视诵读教学。1.自觉形成品味文字作品的能力诵读,是在看的基础上,将文字作品变为有声语言量不是简单的见字出声。诵读者在这个过程中自会发觉“对劲儿”或“不对劲儿”的问题,于是便再看、再体味、再读。正是这种自我感觉的不满足,引导着诵读者进行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