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春雄 《新智慧》2005,(14):6-8
日本的商店本来是不还价的,这是自1852年百货商店在巴黎面世以来确立的最基本的交易规则,但自从日本对中国游客开放以来,不还价的规则受到动摇。日本商店知道中国消费不还价不购物,于是想出了应对之策,即在原来的成交价基础上加价,等着中国游客还价。如果还价低于原来的价格,商店当然不卖;如果高于原来的价格,商店当然乐于成交。于是乎.结果皆大欢喜,日本商店卖了个高价格,中国游客在还价中得到了满足,乐滋滋地抱着商品回国了。  相似文献   

2.
“能假的都假了,不能卖的都在卖——连小食杂店也在卖。”王小军憋坏了。他是陕西省商洛人,从1999年起,就在西安市东七路开了一家性保健品商店(又称夫妻保健店)。他开的店算得上正规:店里干干净净,证照齐全。当然,他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他对记说,可全西安几乎没有一家性保健品商店有这种证。  相似文献   

3.
倾斜的商机     
夕平 《新智慧》2007,(4):14-14
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到内地某城市的商贸一条街开了一家专卖店,左邻右舍卖同类商品的有好几家,结果这家商店一开张就门庭冷落。货是同样的货,价格也是同样的价格,而相邻的商店却一派繁忙。[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门口低5厘米     
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到内地某城市的商贸街开了家专卖店,左邻右舍卖同类商品的有好几家,结果这家商店一开张就出现了门庭冷落的情景。货是同样的货,价格也是同样的价格,而相邻的商店却一派繁忙。  相似文献   

5.
小乔 《新智慧》2007,(11):66-66
Starbucks星巴克 星巴克在美国是物美价廉的大众饮料,算是咖啡中的快餐,但移民到中国,却成了时尚、情调的代名词。中国的星巴克消费者们甚至不去关心口感、价格、分量、质量这些最直接的要素,而只关注星巴克所带来的情调。如果说,星巴克在美国是卖咖啡,转到中国,却成了销售情调和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对世界旅游业的巨大贡献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中非的旅游合作交流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非洲旅游业则依托“一带一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亚洲游客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游客或将成为非洲旅游业增长的关键。针对长三角潜在游客展开非洲旅游评价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长三角潜在游客对非洲旅游信任度不高。对于提升中国游客赴非旅游的市场份额,非洲亟需提高旅游信任,且本国形象及旅游地品牌也需提高与打造。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的圣诞节刚过,在德国的城市就有人大包小裹地前往商店去退换商品。原来德国人在圣诞节时都互送礼物,有的人将不合适的或是过多的礼物,在节日后一定时间内退换掉。商店都设有专门的退货台,来者不拒。在平日,人们在德国商店里买回去的商品如果不满意,退回去或换个别样的也极方便。与此相比,我们的商家就逊色多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在对日本观光局公布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消费人数,消费额度,消费物品三个方面了解访日中国游客的真实购物样态。通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等揭开中国居民的真实消费能力以及爆买行为人的真实面貌。伴随着居民收入提高,新富阶层的出现,中国居民的购买需求不断多样化和升级化,炫耀性消费抬头。"先入者"的国外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国货质量受到居民的质疑导致消费外流,而同一品牌的国内外价格差的过大以及国内造假案的频发,导致访日游客在日本旅游时进行"囤货式"购物。  相似文献   

9.
从2003年1月1日开始,机动车辆保险从原来的“大一统”的车险条款费率变成了各公司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车辆专门制定的不同条件和价格的保单,车险产品转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原来预期车险市场由原来的条款雷同下的“价格战”变为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但是改革两个月以来,出现结果和预期不一致,在明显差异化的市场重打“价格战”。究其原因,在于信息成本太高所致。本文拟对出现市场的信息成本作出分析,并揭示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话外音     
《中国科技投资》2013,(31):16-16,18
按照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除了热点城市,其他城市两年后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调控了。现在房子卖的(价格)都比较低了,商业物业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向舜麟 《大众商务》2005,(9X):15-15
在一个菜场有几家卖豆制品的摊点,可总是只有A店主的生意火爆,大家宁可排队等也不到旁边的店子里买同样的东西。是A店的价格比起旁边店铺便宜许多吗?不是,他卖的价格和别人的都是—样;是所卖产品的质量比别人好很多地不是,质量差不多,很多东西估计和别人在同—个地方进货;是有买赠促销手段吗?更不是,小本生意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利润。原来只有—个非常简单的原因:这个店主无论顾客买什么东西都主动地少收一角钱。  相似文献   

12.
一次,做服装生意的彭澧康和妻子去广州进货.他意外地发现广州许多商店都在卖粽叶,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彭澧康心里嘀咕:这不是我们老家山上的粽叶吗?为什么到了广州就能卖到一公斤6元钱?比大白菜还贵!于是,精明的彭澧康服装也不进了,专门对广州的市场进行了10天的调查.很快,彭澧康明白了粽叶为什么比大白菜还贵的原因:原来广东人一年四季都爱吃粽子,各宾馆酒店做蒸菜时,也喜欢将粽叶放在碗底,因为这样蒸出的菜特别香.  相似文献   

13.
王麻子修车铺在我们安徽淮南很有名气。他做的事有三:修车、出售自行车零部件、为商店组装新车。看似三项普通的业务,由于他善策划,项项有绝招,所以生意格外红火。一、免费安装。顾客到他车铺换内胎、换脚踏、安装车篓等,安装费他分文不收,义务效劳。当然,要换要装的零部件,得在他铺里购买。他告诉顾客,这里的零部件与附近商店出售的价格相同,质量一样。买了王麻子车铺的零部件,既方便,又省了个安装费,何乐而不为?就王麻子来说,虽然免收了安装费,但却招来了众多的顾客,多卖了自行车的零部件,照样赚了不少的钱。  相似文献   

14.
《大众商务》2010,(9):54-55
引:打城市这一隅经过时,若不留意,定还以为是火车售票点呢,只见人头攥动,队伍排得老长。定睛一看,原来是家馅饼店,男女老幼大家都在排队买馅饼!这是什么饼呢,还能卖得如此火爆?徐小姐略带几分猜疑,也排入队伍中去了,仔细一看周围环境,左手边是家肯德基店,  相似文献   

15.
少赚就是赔     
有朋友给我出了一道题,说是美国公务员考试题:有一个人在市场花8元钱买了一只鸡,然后以9元钱的价格卖掉了;后来一想,感觉自己卖便宜了,便用10元钱买回来以11元钱的价格又卖了出去.问题是,这个人是赚了还是赔了?如果赚了,赚多少?如果赔了,赔多少?  相似文献   

16.
《大众商务》2009,(10):1-1
第25届奥运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该市一家电器商店老板在奥运会召开前宣称:如果西班牙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总数超过10枚,那么顾客自6月3日至7月24日,凡在本商店购买电器,就都可以得到退还的全额货款。这个消息轰动了巴塞罗那全市,甚至西班牙各地都知道了这件事。显而易见,大家此时在这家电器商店买电器,就等于抓住了一次可能得到全额退款的机会。于是,人们争选恐后地到那里购买电器。一时间,顾客云集,虽然店里的电器价格较贵,但商店的销售量还是猛增。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新药研发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医药产品生产大国,产业规模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日本医药工业研发费占销售额的8.11%,高于化学工业的5.15%,日本销售额前15位的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都超过100亿日元。与美国医药企业占销售额15%的平均研发投入相比,日本企业的成本投入不算大,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医药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1%,不可能采取美国的新药研发模式,因此研究日本新药研发模式可能意义更大。当然在总量绝对值上中曰两国的研发是无法比较的,但是我们可以比较两者的增长模式。年增长率等相对指标。下表分别为日本前五个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见图1)和中国的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见图2)。  相似文献   

18.
陈兆祥 《大众商务》2004,(12):46-46
人心不同,犹如其面。并不是所有商品降价才能吸引顾客。有一些商品还必须连续涨价(当然有一定限度),否则就不能在价格战中取胜。深圳生产的天霸表,原来只卖120元,而销售并不见俏。经过调查之后,他们便采取措施,变着法儿涨价,有时是增加点装饰,有时是变变花色……在其他手表连续降价的风潮中,天霸表却从120元,分几次上涨到580元,反而在消费者中树立了高品质的形象。天霸表业公司白赚了多少钱?没人统计过,但从市场情况看,卖得相当好。他们用的就是那种办法:人降我涨,制定出奇制胜的价格,进行地毯式轰炸的广告宣传,垄断一个特定的市场。  相似文献   

19.
宋扬 《大众商务》2005,(5S):45-45
在一个菜场有几家卖豆制品的摊点,可总是只有一家店的生意火爆,大家宁可排队等也不到旁边的店子里买同样的东西。是这家店的价格比起旁边店铺便宜许多吗?不是,你要问他卖的价格和别人都是一样;是所卖产品的质量比别人好很多?也不是,质量差不多,很多东西估计和别人在同一个地方进货;是有买赠促销手段吗?更不是,小本生意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利润。原来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这个店主无论顾客买什么东西都主动的少收一角钱。例如顾客问好豆腐是1元一斤,挑了块豆腐,他把豆腐放到电子秤上一称显示1.7元,他就会说:“就收1.6元吧。”就这小小的一角钱让他获得了顾客的信赖,使他的生意越来越火红。  相似文献   

20.
杜盛梅 《大众商务》2006,(6S):32-33
人说,喜欢咖啡的人,多少有些悲情,因为咖啡的主味是苦的。那经营咖啡的人呢?是想要创造悲情吗?如果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原来,渴求悲情已经成为了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一种心理疾病,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咖啡市场。瞧见中国咖啡市场蓬勃发展,许多咖啡连锁业都对中国“这杯咖啡”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