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市场》2009,(12):82-86
<正>创业板28只股票10月30日集体亮相,其走势可用疯狂概括。28只股票首日平均涨幅达到106.23%,这是在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此涨幅令人吃惊。应该说创业板首日上涨基本已经透支了未来近一年的公司增长。即使以2010年动态市盈率来看平均仍高达58倍。而2008年静态市盈率平均高达109倍。那么,如何看待创业板的估值呢?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一只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通常会远高于其发行价,由此导致股票持有者在股票发行第一天获得较高的超额回报。这可能是因为IPO在一级市场的抑价或是二级市场的溢价导致的。以创业板为例,用计量分析中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现金申购中签率、首发市盈率、上市首日换手率、首发数量和首发募集资金对中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的影响,分析表明,现金申购中签率和上市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2009,(8):12-12
中国证监会决定.自7月26日起受理创业板发行上市申请。申请受理首日工作时间为9时至17时,中午不休息。发言人说.按照行政许可事项安排.设材料申报日为T日,则T+5日内.证监会将做出是否受理申报材料的决定:T+20日内.  相似文献   

4.
中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58家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采用类比估价模型来估计新股的内在价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源于二级市场溢价,一级市场抑价不显著;上市首日换手率、上市首日涨跌幅以及市场指数收益率显著影响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海外创业板市场经验以及我国创业板市场表现,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创业板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创业板自2009年9月成立以来到2012年12月31日,共有355家企业上市成功,已成为地位仅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它为有潜力的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重要渠道,从而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创业板是对主板的良好补充。但创业板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三高"现象一直备受质疑。创业板上市公司截至2013年3月1日的发行价格平均为29.71元,发行市盈率平均达55倍,然而创业板的指数却从最高点1239点跌到861点,多个创业板公司出现业绩下滑情况,公司普遍存在业绩不达标的情况(梁建敏,2013),导致市场对创业板的热度下降,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呢?是否如主板一样,创业板也存在IPO效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信息》2009,(5):36-36
从2008年10月28日A股市场调整最低点以来,二级市场与创投有关的个股不断演绎出大幅飙升的走势。以Wind资讯的创投板块为例,按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计算,截至今年3月31日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颁布,创投板块累计涨幅己达75.64%,大大超过沪深300的涨幅52.60%。  相似文献   

7.
<正>4月12日,中材国际(600970)上市。上市前,市场对该股的首日开盘价预测普遍集中在9元附近,最高的定位也不过11元多,不曾想谊股以16.01元高开,随后一路高走,最高上摸至17.65元,并最终以17.61元的次高点收盘。而且开盘后该股一分钟换手率高达11%,五分钟换手率高达25.6%,全天换手率高达75.54%。  相似文献   

8.
<正>在创业板市场,抑价现象相对比较严重,创业板市盈率相对较高,投资者投资理念还不成熟……尽管监管部门竭尽全力选择优质的,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上市,但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的盈利水  相似文献   

9.
创业板制造的巨额财富能否落袋为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科 《资本市场》2009,(12):92-93
<正>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企业集体上市。在高市盈率的驱动下,创业板也成为了创投机构分享财富的盛宴,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整理,至28家企业上市之日,20家创业板上市企业背后呈现33家VC/PE机构的身影。33家投资机构多在企业扩张期进入,形成了高效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 《新经济》2011,(9):75-76
上半年暴跌26%,下半年突涨9%——在资金积极的参与下,曾遭遇重创的创业板久旱逢甘霖,正上演一出“咸鱼翻身记”。创业板指数由6月底收盘的846点涨至目前的919点,涨幅达8.63%,区间最大涨幅达1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沪指跌幅达4.91%。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26日,如家快捷酒店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即上涨63%,市盈率超过100倍。作为在纳市挂牌的第一家非互联网、非IT类的中国公司,如家快捷颠覆了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这也是自2003年12月9日携程旅行网上市以来,  相似文献   

12.
分别计量分析了各省区市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总市值、总利润、平均市盈率与各省区市GDP总量和人均值的关系,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总市值的区域分布主要与各区域的GDP总量和人均值有较大的关系,而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利润、平均市盈率与GDP总量和人均值的关系强度较弱。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上市数量在各省区市之间的分配,可能主要不是依赖于各创业型公司的质量。有计划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企业,若注册在GDP总量或人均值比较靠前的东部省份,其成功上市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0月30日,我国创业板开板六周年.创业板在2009年设立时正值美国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六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将近500家,总市值达到上市之初的三十多倍,其中有318只个股涨幅在100%以上.在创业板上市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公司不断增多,逐步显现出创业板为新兴公司提供筹集资金渠道的目的.创业板公司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且政府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这对整个社会形成支持创新的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创业板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估值被推高形成大量泡沫等问题.对此,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浅析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变动的宏观影响因素,以期对企业经营和投资者投资提供宏观角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kant 《新经济》2011,(12):30-31
当年第一个去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华网,如今却黯然“回家”了。10月5日,中华网公司股价当日跌幅达51.72%,最终收盘股价为042美元,总市值为0.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郭倩 《经济论坛》2010,(4):177-180
本文采用配对实证分析方法对创投参与我国中小企业板IPO的“认证作用”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创投背景企业具有更高的发行市盈率,创业投资在其支持企业IPO中发挥了“认证作用”。在股票上市初期。创投背景企业更受投资者追捧,具有更高的首日市盈率和首日抑价率,创业投资在二级市场上具有“认证作用”,而延长时间窗口调整投资者情绪影响后,两组的市盈率和抑价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一、2006年股市与房市现状 1.股市的现状。 2006年的股市,被称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神话”。数据显示:指数、市场规模、股票市场筹资及新增投资者开户数等多项指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截止到2006年12月29日,深市总市值为17791.52亿元,同比增幅90.61%,沪市总市值为71612.38亿元,同比增幅210.06%。深交所上市公司合计为579家;上证所上市公司合计则为842家。沪市平均市盈率33.30%,平均价格6.97元/股,深市平均市盈率32.72%,平均价格7.49元/股。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创业板市场的开启为新创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但也凸显很多问题,如"三高"现象: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高超募率。"三高"现象的形成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究其手段主要是采用"盈余管理",即拟上市及已上市的创业板公司通过无形资产确认、关联交易、债务重组等来设计盈余,以达到上市要求、规避处理和实现再融资。因此,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对抑制"三高"现象,保证创业板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在1999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并在11月25日正式挂牌。从股份上市前的认购反应、上市后股价表现及成交看,创业板市场的启动是十分成功的。  创业板市场初见成效  目前,创业板共有18家上市公司,其中大部分从事电脑、互联网或其他与科技有关的业务,最小的市值约1~2亿港元,最大的约为200~300亿港元。于2000年3月20日推出的创业板指数,以3月17日收市价作为基准1000点起计,当时创业板股份(16只)总市值为931亿港元,而其中tom.com(8001)、新意网(8008)及香港网(8006)三只重磅股,市值比重…  相似文献   

19.
谢长艳 《经济月刊》2012,(12):93-94
创业板上市这三年,一直被"三高"、"圈钱"、"套现"等诸多问题困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板的融资规模、创投回报率以及市盈率,都在走下降的趋势,而且这三大变化非常明显。 融资规模被腰斩 创业板的推出,使VC/PE机构的IPO退出更为活跃,并为其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2009年至今,共有249家VC/PE机构通过356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实现463笔IPO退出,总计获得账面退出回报609.1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9.15倍。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宏观政策、企业行业特点、股票供求关系、公司财务状况及基本面等因素都会对新股首日上市后的短期市场表现产生影响。对于其中的系统性因素,投资者难以控制,因此,有关个股的历史信息往往成为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通过研究有关个股的可衡量的历史信息,试图揭示这些因素与新股上市后短期市场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