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近年来民办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对于解决养老问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文化层次较低,缺乏医疗技能,对他们的培育工作十分滞后。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到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培育中的障碍主要有政策扶持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激励措施过于单一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培训体系以及改变单一的激励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发放问卷1200分,分析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实际需求情况,并结合调研地区的现实情况,提出完善上海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合理化对策建议,以期对政府完善养老服务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的进程,我国现存的三种养老服务提供方式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仍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存在意义,但难以满足数目可观、需求多样的老年人养老需要。社区养老融合了两者的优点,由政府主导,社区配合,是未来养老服务供给的中坚力量。以社区养老为主体、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或许是我国可选择的一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12年武汉市调研数据,对样本地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对其城市融合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伤保险对城市融合的作用根据个人的经历而变化,实际上只有那些遭遇过工伤事故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对城市融合的正向影响才显著。另外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因素,结果发现,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变大;相对于制造业和零售、住宿餐饮业而言,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更低;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业的农民工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更低。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文章对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的覆盖率,从而加强其城市融合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辽宁省S镇农村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发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更加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依据克雷顿·奥尔德弗"ERG"需求层次理论,将农村老年人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赡养三个层次。通过李克特量表法衡量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得出,农村老年人所需的医疗保健和精神赡养与生活照料相比需求强度较高。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测算了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等因素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的影响程度。为此,我国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尊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以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为依据实施精准供给,积极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逐步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大内容。基于对成都市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实践的调研,阐示城乡统筹双元对接养老保障模式的制度特点,总结经验,揭示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对于在全国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适应养老保障需求,存在服务主体单一、资金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健全、基础设施相对缺乏等问题.应加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宣传力度、强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与监督...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地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面临严格的预算约束,不同居家养老项目的实施应有先后次序。一般来说,老年人对不同居家养老项目的需求强度、迫切性和不可或缺性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即为需求弹性,基于浙江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居家养老项目需求弹性的客观存在,根据弹性居家养老项目分为四类,对各类项目可确定轻重缓急不同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长期照护概念从"长期"和"照护"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从长期照护模式分类、长期照护评估机制、法律法规和保险制度等方面介绍各国研究状况,提出我国发展长期照护制度的建议:满足照护需求,构建合理的长期照护模式;发展老龄产业,培养优质的长期照护人才;健全法律法规,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护理津贴,合理分担财政负担;发展评估,及时干预老年人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家庭抚养老年人功能的不断弱化,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机制必须尽快完善。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分析上海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供需状况及其原因,最终提出解决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河南省六个地市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层次中,经济保障是农村老年人最为迫切的需求,其次是生活照料需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位居第三,最后是精神服务需求。在此情况下,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老年经济保障、加快发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以老年人服务体系信息化为出发点,按照"管理主体+运作主体+网络工具"的方法提炼概括网络在我国现行老年人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模式,梳理阐释各应用模式的组织形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运作形式等4个维度的特征并评述。  相似文献   

14.
首先,构建养老服务财政投入和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我国30个省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 DEA模型,对各省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测量及对比分析;其次,利用Tobit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剖析影响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养老服务财政支出综合技术效率排序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无效很大程度上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决定的,提高总效率的策略在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水平对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自给能力、社会养老资源(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选好财政投入方向、不断优化财政投入方式等策略提升我国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对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重视,城乡社区为老服务得到较快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社区为老服务存在着明显的不均等现象,城市多于农村,东部地区多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各类社区服务供给和需求上还明显存在三类矛盾,因此,需要针对城乡和不同地区社区为老服务的实际情况与老年人的需求状况分别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养老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两个方面.为了了解城市居民养老保险与服务体系构建的现状,本文针对北京市老年人的养老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和深入的分析研究.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参保比例还有待提高,另外,城市的养老服务体系并不健全,仍需进一步的改进.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文章最后对于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对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传统的老年照料模式,家庭照料在欠发达农村地区正受到“少子化”和人口流动的冲击。与此同时,受制于“欠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福利照料模式和市场照料模式发育不良。一些地方尝试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等模式往往存在“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或可持续性差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发展类市场性质的“互惠养老”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政府,村民自治组织,提供养老服务的村民,接受养老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人;参与各方因各有所“图”而结合,各有所“为”而促进机制可持续运行,最终达到各有所“获”的制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却存在着服务功能缺失、同基本医疗保险结合程度低、配套措施不完善、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对此,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政策、积极扶持,解决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的瓶颈问题,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421"型家庭结构的涌现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隔代照料成为目前我国家庭照料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作为隔代照料提供者的老年人,他们的健康状况却经常被忽视。本文试图通过使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STATA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提供隔代照料与不提供隔代照料的老年人在日常活动能力障碍、自评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三方面的不同。研究结果发现,提供隔代照料对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障碍、自评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三方面均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