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陌生化"美学效果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何以具有审美魅力的解答,也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文学之所以具有审美魅力,乃是由于文学语言相对于日常语言,具有一种时延性的"陌生化"效果.笔者认为,"陌生化"理论从艺术技巧上解答了文学具有审美魅力的原因,但是文学相对于现实世界的"陌生化"效果的产生,艺术技巧上的"陌生化"效果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从根本上说,还是作者和读者积极的审美参与的结果.由此,本文提出,文学的审美"陌生化"效果,是通过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二级累加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从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角度对新诗的创作进行评价,将诗歌的创作分为四个方面的“陌生化”:即形式的陌生化,语言的陌生化,生活的陌生化和对事物本质的艺术直觉的把握。认为真正的诗歌的陌生化是一种熟悉的陌生,而不是晦涩难懂。第一重陌生化是不可缺少的,第二重陌生化是技术,第三重陌生化是灵感,而第四重陌生化是灵魂。最好的诗歌是四种陌生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文学诗性的复归和感性之维的审美蕴涵,以及审美的主体接受。在新闻创作中,陌生化手法对于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多元表现形式,发挥媒介的本职社会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陌生化理论过度强调艺术形式,这也使得一些新闻创作者因为对陌生化的片面认识而追求纯粹形式上的陌生化,而这则有可能背离陌生化诗学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本是西方文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但是它不仅适用于文学,而且适用于各种艺术。对于影视剧的改编和重拍,陌生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则,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打破了观众的思维定势,为观众带来新奇和惊愕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代表作,因其从孩子的眼光透视成人世界,而享有盛誉。2015年,由马克·奥斯本执导的改编奇幻动画电影《小王子》再次掀起了文学热,将文本浓缩成电影表现出艺术的"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在文艺学界颇具学术价值,"陌生化"既是一种艺术手段,又是一种艺术效果,同时具有创造性。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基础,在主题创作、意象视觉等方面,探寻《小王子》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后是如何营构陌生化氛围的。  相似文献   

6.
求新、求异、求奇、求变是"陌生化"理论的突出特征,"陌生化"不断更新人们感受世界的方法,让人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并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陌生化"理论在现代艺术作品中被广泛应用,来自不同领域的现代艺术家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陌生化"理论应用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他们通过应用"陌生化"理论创作艺术作品来实现自己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陌生化是诗歌最基本的美学特性,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语言的陌生化衍生的。在诗歌翻译中,能在译者隐身的同时传达其陌生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理论对翻译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运用陌生化理论,对旅游口译中的旅游解说、民俗和菜单名的“陌生化”翻译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在旅游口译中,译者借助于“杂合化”的翻译策略,达到“陌生化”翻译的效果,使游客产生新奇感,并延长审美过程,丰富和发展汉语,并且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风格源于对于语言常规的变异,文学作品的语言变异是作家有意制造的“陌生化”语境,以彰显其独特的风格。文学作品的风格变异有明显的风格标记,而且这些标记具有可译性。  相似文献   

10.
在现当代文学创作中陌生化一直被许多作家反复尝试,陈染的小说不论是语言风格还是小说特色都显现出了陌生化的特质,本文试从感受、思维以及表达三方面的陌生化角度来分析陈染小说中的陌生化特质。  相似文献   

11.
周建平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5(1):111-114,121
中国传统的楹联文化广泛的运用于各行各业,形成了行业特色鲜明、功利目的明确、联语撰写新奇等商业特点,产生了商业广告效用、艺术审美效用、道德启迪效用和推广连锁效用,具有强大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观仪教授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彰显强烈的审美特征。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审美意义,师生共同欣赏篇章的艺术性、语言的形式美、字里行间的意蕴美,充分理解教材的美学内涵,以达到心灵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将民间图形语言导入现代装饰艺术毕业设计教学,不仅可引导学生将民间艺术语言融入现代装饰设计理念中,还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发现民间美术图形的形式美感与精神内涵,更应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掌握创新技巧,引导学生创作出既传承民俗又具现代装饰审美特征的优秀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增强语言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每个民族都在用植物比喻,丰富美化着自己的语言,但由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又存在着文化差异。了解比喻的美需要了解文化,这样才能真正体味比喻的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人物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生发状况、生态环境均受到科技和经济的影响。对外文化的交融使艺术观念、审美方式在传统和当代两大阵营中反复抗衡。不少人认为现代工笔人物画技法语言的不断创新本身就是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任何技法表现的艺术创作都是在艺术性的基础上开始的,而技术却并不等同于艺术。在新的历史时空中技术在某种层面上与艺术或许保持一致,单纯的技法语言不能完全诠释工笔人物画的内涵,结合中国文化语境、精神内涵才能曲径通幽。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它的表现需要借助于基础造型元素线条、块、面、空间关系及写意手法的运用。文章重点从线、面、空间创作方法和写意的表现手法论述意境在中国现代雕塑陶艺中的运用,从而论证意境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艺术审美教育与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艺术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是实现审美教育的手段,审美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目的.艺术审美教育是学校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艺术审美教育,进而实现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8.
“荒诞”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最典型的审美形态和最核心的审美范畴,经历了由艺术表现手法发展到文艺思潮流派,然后上升为审美范畴的过程.本文分析“荒诞”作为审美范畴的内涵,全面阐述荒诞派文艺作品主要审美特征,深入探求荒诞派文艺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对心范畴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分别从和、虚、诚三个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论述,使心范畴的审美特征更为突显。《淮南子》认为和谐快乐是心灵最高的审美状态;虚静的心灵可以超越世俗和欲望,到达自由的境界;诚挚的生命体验与情感共鸣是获得艺术感染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词家论者仅从词与音乐协不协律来区别婉约派与豪放派,有失偏颇。豪放派突 破音乐的局限而写词的原因,必须从时代环境、社会生活、个人气质等方面去分析。婉约派与豪 放派在题材、意境和情调、表现方法、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对于读者都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 值和艺术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