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60岁以上的失能以及半失能老人将近4000万人,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较为突出,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他们生活比较艰难,并且生活不能自理,这样一来养老成本增加,失能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本文主要对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意愿和养老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造成失能老人养老窘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我们应建立基层长期照料的养老机构,满足农村失能老人的需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养老服务行业;构建基层护理人员的队伍,保障失能老人能够安享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居家失能老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失能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数据,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判定居家老年人的失能状态,分析其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中国2018年居家老年人的失能率为9.10%,其中,573名失能老年人中有抑郁症状者371例。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居家非失能老人的受教育程度、身体残疾状况、视力问题、听力问题、疼痛烦恼、MMSE总分、生活满意度、健康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居家失能老人,居家失能老人的抑郁总分显著高于居家非失能老人。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视力问题、身体残疾、疼痛烦扰、健康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是失能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国2018年居家失能老年人的抑郁风险相较于居家非失能老人更高,其中,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视力问题、身体残疾、疼痛烦扰、健康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是中国2018年居家失能老年人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微评论]如何解决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美国的"国会山村"模式值得借鉴。这种以社区为单位,联合互助的养老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愿望。健全志愿服务,完善社区功能,建立中国的"国会山村",不仅是3300万失能老人的现实需要,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失能老人是老年人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类别,由于身体状况的特殊原因,失能老人养老是一个继续解决的难题,失能老人需要更加专业、科学的养老模式。然而就目前我国失能老人养老方式的发展状况而言,仍存在保障方式单一、保障水平低、养老模式不科学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失能老人现有养老方式,如参加社会保险、家庭养老、自助养老等,并结合贵州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情况的分析,总结贵州省长期护理保险发展障碍因素,以此探索适合贵州省失能老人养老方式的发展路径,主要针对政府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三方面探讨失能老人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红峰 《乡镇论坛》2014,(17):24-25
在全国2亿多的老年人中,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居家养老的单身老人。据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老龄委的调查,该区共有居家养老的无配偶(或丧失配偶)、无子女(或丧失子女)的单身老人1070多人,虽然他们多数享受低保、衣食无忧,但大多比较孤独,且部分单身老人由于年老久病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在生活照料、精神关怀、生活环境安全等方面有困难。为了破解居家养老单身老人帮扶常态化这个难题,2012年初,黄岩区老龄委会同黄岩义工协会组建了两支队伍,即由低龄健康老人组成的银龄互助总队和义工组成的为老志愿者服务总队,策划开展了以“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单身老人的心灵”为主题的“1+1”助老行动,关注单身老人的生活需要、心理需求,及时为单身老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和烦恼。  相似文献   

6.
家属照料型护理模式、社区公益型护理模式以及社会机构护理模式,是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的模式表现。医疗服务内容相对欠缺、经济保障能力相对不足以及社交与家庭情感活动数量较少,组成了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的主要内容,即医疗需求、经济需求以及情感需求。因此,应加强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人员的医疗知识培训,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的制度建设、引入公益性护理机构,构建沟通交流的养老社会文化与多元化的失能老人社交场景。  相似文献   

7.
居家护理对基本身体检查、专业护理、健康知识教育、生活及精神支持的需求较大,且居家老人对护理的需求随着失能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是世界共同的问题,美国、德国等国家有着较为完善的护理政策与制度,而我国相关护理政策仍在萌芽阶段。本文从居家失能老年人的护理现状、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专业护理需求与供给四个方面进行整理和探讨,以期为制定符合我国失能老人的特色护理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加上"421家庭""空巢家庭""失能、丰失能老人家庭"等多种养老问题的叠加,使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持续上升。在养老机构开始积极推进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推进养老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不但能够缓解一部分养老压力,还能给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目前吉林省农村残疾人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农村残疾人尽管有低保、新农合医保和新农保等政策保障,但是居家养老还是存着养老负担过重、缺乏专业性照料、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没有“特惠”倾向等影响养老生活质量的问题。对此,建议政府可通过“普惠”加“特惠”强化对农村残疾老人的生活保障,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改善重症残疾人的晚年生活。此外,残联组织应充分发挥服务职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残疾人家庭的专业照料能力,提高残疾老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孙璐 《城市问题》2012,(8):91-96
通过对扬州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现状的调查,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上面临着诸多的困境,诸如资金得不到保障、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等。认为在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工作开展的初期,政府的推动、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应从制度供给、政策制定、财政投入和公共产品提供等方面对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工作给予支持,负起政府应该担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激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逐渐为社会所关注。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原因,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提出建议。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激增,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逐步凸显。本文中的"空巢老人"特指年龄60周岁以上,子女因故离家而被迫脱离子女的老年人。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对比西方国家空巢老人养老制度,对我国构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近日.笔者到蚌埠市郊区农村走亲戚时.一些农村老人对笔者说:两年前.政府实施的“银发帮扶工程”,让城市社区里70岁以上老人受到了关爱。公益性岗位的助老员,登门为鳏寡孤独老人等提供贴心周到的无偿和低偿服务.他们居家养老,便利无忧。我们农村老人要居家养老,十分期盼政府实施的“银发帮扶工程”能下乡。  相似文献   

13.
王瑾 《河北企业》2020,(1):59-60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时代,而且高龄化、病残化和空巢化也正在加速发展,这就导致社会上养老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机构养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在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弥补单一传统养老模式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机构养老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应具有"支撑"地位,而不仅仅是"补充"。本文探索我国发展机构养老的必要性,归纳出我国机构养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十三五"期间,政府主管的养老服务必须要眼睛朝下,多接地气。理想的方案是,最好能在"十三五"的前2年(2016—2018年)做好城市中完全失能老人的政策设计并予以实施。之后用3年时间(2018—2020年)推行到农村。一眨眼的时间,"十二五"已经过去了3年多,回顾3年来养老服务业的状况,表面上轰轰烈烈,政绩斐然。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的养老服务床位为315万张,而到2013年已经增加到494万张(含"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64万张),增长幅度为56.83%。但是,实质性的进展并非尽如人意。若看"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这个指标,2010年为23.68  相似文献   

15.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备受瞩目,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不少都面临着"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的困境。好在山东省聊城市将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延伸,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化解难题,努力填补医保与养老间的政策空白。政策可以在家接受医疗护理有一组看上去很惊人的数据:日前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而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凸显,"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空巢家庭"的出现反应了我国需要面临新的社会问题,而我国"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西藏经济主要依托于第三产业,"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不完善以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使"空巢老人"养老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与难题.本文首先对"空巢老人"的内涵做出了分析;其次提出了西藏"空巢老人"养老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就如何构建完善西藏"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会议提出五大措施,重点发展居家养老。一要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二要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公办养老机构重点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通过简化和规范程序,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三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四要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8.
老龄化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数量日益增大。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现代中国家庭"4-2-1"倒金字塔型模式越来越多,空巢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机构养老在现实中也很难为老年人接受。因此,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将成为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本文从当前人口形势,分析人们的传统观念、现有的养老模式,重点分析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居家养老主要内容和方式以及资金来源等,为迎接"银色浪潮"的到来,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幸福指数,探索一条切实解决养老问题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社会的转型影响着农村代际关系的变迁,即政治因素导致的代际关系重心下移、 经济因素导致的代际分离和社会文化导致的代际间交换理性化,而这也直接带来了农村老人的养老质量下降、 养老时间得不到保障以及养老水平低等问题,而现如今农村单一的居家养老模式无法满足处于新时期代际关系变迁中老人的真实需求,因此笔者尝试在这种代际关系变迁的背景下探索农村的多元养老路径,即将政府、 家庭、 社区、 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服务主体所针对的服务对象以及所能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进行区别和系统联结,从而更好地满足老人需求,为老人提供全方位、 跨领域和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20.
老龄化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它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给健康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数量持续增长。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原因,研究应对老龄化的对策,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