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项环境经济政策,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排污权交易制度和国内外排污权交易的立法现状及经验,在分析唐山市排污杈交易制度试点的基础上,为河北省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构建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涂钒 《企业导报》2014,(3):126-126,128
环境问题排污权交易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手段之一,其核心思想是足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确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污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像商品那样交易,以此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排污权交易制度首先被于大气污染源及河流污染管理,而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相继进污权交易的实践.我国对环境保护程度越来越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成减排、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逐渐引发公众的注意,排污权交易制度也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近年来,排污权交易制度备受各国关注,这是一项能够有效缓解环境负荷的环境经济政策,有助于保护环境。宗观国际社会,一个国家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立,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不能直接照搬,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排污权交易制度。本文主要对目前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作为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排污权交易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便得到迅速推广,由排污权交易引发的会计问题也备受关注.文章在对排污权、排污权交易概念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排污权交易的会计问题,提出了针对我国排污权交易的相关会计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排污权交易起源于美国,其实质就是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实现对环境容量资源的基础性分配,也就是通过市场调节手段减少、控制污染排放,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控制手段,能够实现在经济上的利益和污染控制管理上的改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认可。现在,排污权交易制度经过在西方国家的实践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济制度和理论体系,而且经过实践证明,是一项既能控制环境污染排放又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因而备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排污权交易是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排污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文章结合我国排污权交易成本收益的组成及现状,分别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分析排污权交易成本收益优化的动因,并提出企业优化排污权交易成本收益的建议,对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排污物排放与我国现有排污权交易制度冲突加剧。顺应形势,近年来我国在排污权交易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排污权交易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法律不健全、监督力度差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相对比较落后。因此,立足我国实际,在借鉴国外排污权交易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立法、市场机制、监管等方面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肖序  赵雅敬 《财会月刊》2011,(15):57-59
排污权交易是通过排污权的有偿交易,使环境友好型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补偿,同时增加超量排污企业的环境成本,以市场交易方式有效地配置环境资源。然而在排污权交易的会计处理方面,目前理论上尚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基于排污权交易的本质,对比分析了排污权交易两种模式以及现行的三种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排污权交易会计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许民利  潘运华 《价值工程》2011,30(25):314-315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市场环境下保护自然环境的一项经济政策,越来越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与应用。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对推动中部崛起,协调东、中、西部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长株潭地区s2的实际排放情况,对长株潭地区实行s02排污权交易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根据长株潭地区建立so2排污权交易框架的原则,建立了相应的排污权交易框架,为长株潭建立排污权交易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排污权交易是控制环境污染非常重要和有效的环境经济手段,论文首先从产权、公共事务民主治理以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公众、政府、企业三方共同参与排污权交易的依据;运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论证了三方的共同参与能有效解决排污权市场失灵的问题,使排污权价格能实现地区整体企业成本一效益的最优化;最后,阐述了如果政府和公众能参与到排污权市场的交易,就可以改变地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或影响排污权交易,从而提高各自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吴雨华  崔勇  王霞 《价值工程》2012,31(2):314-315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对环境保护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国内排污权交易制度和吉林省环境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经济发展情况,提出吉林省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已具备成熟的条件,具有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佣金约束条件下排污权双边叫价拍卖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排污权交易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实现环境资源最优配置。排污权和排污权市场理论研究是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排污权交易模型是排污权市场理论与实践中排污权交易的核心。本文采用双边叫价拍卖交易模式,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双边叫价拍卖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给出了双边叫价拍卖的机制设计。该机制具有有效性和激励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汪涛 《中外企业家》2014,(8):247-248
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项创新型制度设计,对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其在国内仍处于试点阶段,还未形成全国统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与租值耗散理论可以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比较分析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不同的制度安排下,更有效的制度则能减少交易成本,获得更多的社会净租值。本文的理论分析期望能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排污权交易试行及其对环境会计与环境审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是自然资源的一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过去几十年,我国是以粗放经济增长为发展契机的,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高速运转的背后是资源和环境的倒退。因此必须思考,怎样控制环境恶化并在改善环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排污的科学管理,同时,也应意识到管理模式的有力保障是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的基础。排污权交易是目前国内外暂行的环境政策之一,这种市场手段从总量上控制排污总量,从长远而言,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实际运行中,排污权交易涉及排污指标的分配、披露及环境审计等。  相似文献   

15.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是许多国家通过市场手段配置、保护环境资源的重要经济政策之一,其主要思想是在“总量控制”前提下,政府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并允许排污权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开始重视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排污权交易在此背景下开始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由于政府、市场、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排污权交易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阻力。文章针对以上问题做了详细阐述,并对企业排污权交易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世界各国不断提高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推行则实现了低成本污染治理,是控制环境污染总量、优化环境资源、规范环境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方式。一、排污权交易的内涵排污权交易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戴尔斯提出,这一制度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率先推行。排污权交易主要是指对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18.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以科斯产权理论为基础,以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市场交易机制为前提,实现内部化外部成本的制度安排。现阶段关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研究多集中在排污权初始分配的研究上,对二级交易市场的研究较少。文章将排污权交易企业分为购买者、让渡者和自足者三类,分别对三者在排污权交易制度调整前后两阶段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随后讨论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稳定性对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的排污权交易制度有利于环境绩效的提升。文章最后提出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进而提升环境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经济政策,能够较好地调动企业的环境技术创新积极性,促进清洁生产和绿色产业的发展。目前,河南省正在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工作,为此,文章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和具体省情,从财税扶持政策、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河南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政策建议,为河南省排污权交易走向制度化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国内大多数排污权交易市场中运用的模式是总量-分配模式,在此模式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我国经济和生态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武汉市排污权交易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武汉市四种不同行业COD(即化学需氧量排放)排放现状,采用恢复成本法构建了COD的定价模型,并就武汉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中价格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对长江经济带的"共抓大保护"发展战略给出可行、前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