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商品经济的加快发展,商品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存货是商品流通企业的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成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经营耗用或为销售而储存、或停留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存货内容有所不同,在工业企业主要表现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在企业全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并且存货的计价方法又呈复杂性和多种性,因而存货的审计成为流动资产审计工作中较为复杂的内容。存货数据真实性一般审计程序有:实地盘点观察、存货计价抽查、确定存货在财务报表中的反映是否适当等。一、实地盘点存货的观察存货实地观察盘点是存货的真实性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一般不直接进行盘点,只是监督盘点工作的进行。审计人员的职责是观察客户盘点存货过程和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抽查盘点情况,获取存货数量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尤丽团 《西部财会》2005,(8):45-45,11
存货计价的核算是影响企业缴纳所得税多寡的一个重要因素。采取不同的存货计价方式,会导致不同的销货成本,既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又影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  相似文献   

4.
浅析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存货的管理不单属于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尤其对能否准确核算出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仅对存货的计价方面略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冯逢 《广西审计》2001,(1):45-46
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利润和存货售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期末存货的价值通常是以历史成本来确定的,但除了历史成本以外,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方法就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和后进先出法。本文拟对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和后进先出法的特点与其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选择出较为符合实际工作应用的存货计价方法。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和后进先出法的特点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  相似文献   

6.
一、新会计准则下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入账方法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入账方法做出了解释:"企业(商品流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应用指南这一解释只是一个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对采购商品过程中的进货费用具体如何处理,主要还是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如何根据商品流通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法,是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处理建议,供广大会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新会计准则下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入账方法 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入账方法做出了解释:“企业(商品流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人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应用指南这一解释只是一个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对采购商品过程中的进货费用具体如何处理,主要还是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如何根据商品流通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法,是实际工作中亟待鹪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处理建议,供广大会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利润及所得税的影响,探讨选择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纳税(所得税)的影响并提出企业应如何正确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存货初始计量方面的主要变化及纳税影响 (一)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的变化及纳税影响。新准则取消了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不得计入存货成本的规定。旧存货准则第6条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  相似文献   

10.
葛曦 《重庆财会》2002,(5):34-34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结果,并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基于纳税的目的而选择采取后进先出法,本文拟对后进先出法的特点及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改进后进先出法的核算提出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后进先出法在实务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流动资产。对其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营业成本、经营利润、应纳税额、财务比率、企业价值等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从存货计价方法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比较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使用条件及利弊,从而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规范化 存货会计的核心是计价.从计价方法来看,存货一般有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和以非实际成本为基础(主要是计划成本法)的两种计价方法.以实际成本为基础的存货计价方法,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规格不多的小型企业.而以非实际成本为基础的计划成本法则广泛适用于存货品种、规格繁多的大中型企业,它可以简化会计处理工作,并且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然而现实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划成本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会计准则出台后,企业能够选择不同的方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但是计价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期末存货价值以及企业的销售成本,从而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财务比率、业绩评价、纳税情况、财务报表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将从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入手,分析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情况,从而得出不同情况下采取最有利的计价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杜燕 《财会通讯》2008,(6):67-68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将已销商品的进货费用记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将未销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记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直接记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商品流通企业相对其他行业,存货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若将进货费用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分摊,势必会加大核算工作量。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发出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进行存货成本的核算。在会计实务中也可采用零售价法、毛利率法进行核算。在进行进货费用处理时应根据各类存货实物流转方式(假设)、企业管理要求、存货性质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存货管理是组成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部分,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将对产品成本的计价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上,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如经营规模和管理状况等,权衡各方利益关系之后再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在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笔者根据国际会计惯例的一些作法,对这种方法的会计处理作些探索,供参考。一、什么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所谓“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企业期末结存的存货按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的低者计价的一种计价方法。即存货的成本低于市价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存货的市价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市价计价。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历史成本制度下存货的计价和列示方法》中建议企业的存货应按历史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孰低来估价,计算期末存货价值。对于企业的外购存货,包括采…  相似文献   

17.
赵亚梅 《企业导报》2014,(15):58+101-58
存货的核算在企业日常核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存货的正确核算显得不容轻视。然而存货的计价方法不止一种,这对于企业核算存货的发出成本增加了难度。本文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定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结果,并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坐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基于纳税的目的而选择采取后进先出法,本对后进先出法的特点及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会计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负担,尤其在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进入微利时代,企业如何合法避税以减少企业现金流出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入手,提出从税务筹划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成本水平、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并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较大影响。文章在分析影响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税务筹划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