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
张萌 《时代金融》2012,(33):231-232
巴塞尔协议一直都是国际银行业所公认的资本监管准则,从1988年至今,巴塞尔协议已经经历了三代的修改和完善,每一个版本的颁布都反映了银行资本监管理念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也一直是吸收和借鉴巴塞尔协议的精神。因此,本文将从巴塞尔协议入手,分析银行资本监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银行资本目标与资本充足监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银行资本这一问题,由于有关各方的利益或代表利益不同,对银行所持资本的目标也不同。从银行机构自身角度出发,存在一个符合市场要求的理想的资本结构目标,我们把它称为经济资本。那么从社会福利改进的角度观察,存在一个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适资本水平。监管者按照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机构持有一个最小资本。从银行监管目标看,最终要实现三种资本目标的统一,即使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最适资本目标。这三种资本概念代表三种不同的资本目标。对监管者而言,对这三种不同资本目标的混淆,就意味着不能达到最优的监管效果。  相似文献   

4.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最近公布了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三版征求意见稿(2003年4月30日),委员会拟于2003年底最终完成新协议的修改,并于2006年在成员国开始正式实施。对照新协议要求构建风险管理的基础框架无论我国是否执行该协议都对提高和完善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讨论新协议确定的风险监管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银行业目前需努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风险计量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4月29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风险资产的定义和计量方法做了重大改进,对此要认真研究,努力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创新内容及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代表了银行业监管原则的发展趋势,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遵守的共同原则和国际银行风险管理原则发展与演变的重要标志。作为发展中国家,《新协议》的制定与实施将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及国际业务操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新协议》的演变过程,然后对其内容以及创新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和总结了新协议对国际和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对其实现可持续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西金融》2003,(9):1-1
从1999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第一次征求意见稿起,到2003年7月底第三次征求意见稿结束,《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出台经历了4年多的时间。新协议从帮助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与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相比,提出了两大目标,一是提高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度;二是激励商业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巴塞尔协议》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内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集中在定性的、理论的分析上,本就我国资本充足率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性,对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厉义 《浙江金融》2004,(3):45-45
在过去五年中全球金融监管权威人士致力于制定一套全新的银行资本规则,即巴塞尔协议2。此协议的理念是确保银行的资本与他们所承担的风险相匹配,贷款风险越高,银行就应持有更多的资本。虽然新资本协议要到2007年1月份生效,但如果生效日期不变的话,2003年5月巴塞尔协议2必须接近最终稿。  相似文献   

10.
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产证券化20世纪70年代发源于美国,成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之一,其发展与巴塞尔资本协议有密切的关系.从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推动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进行资本套利,到1999年6月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一次征询意见稿正式将资产证券化列人监管范围,再到巴塞尔委员会对资产证券化处理几易其稿,资产证券化框架至今仍在讨论之中.巴塞尔资本协议在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同时,又引发了对巴塞尔资本协议本身的不断修订.实际上在早期阶段,巴塞尔资本监管框架并没有把资产证券化列入,但随着监管框架的不断完善,巴塞尔监管委员会认为"资产证券化的处理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缺少了该部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达不到监管的目的"1.资产证券化在监管框架中的相对地位的变化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比较研究发现,中外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监管当局没有把操作风险纳入监管范畴,这符合中国本土情况。但没有提出监管透明度和问责制等要求,并因此没有涉及如何监管“监管者”的监管规定,不能说不是相关游戏规则的缺憾。另外,银行信息披露频率要求过低,不利于发挥市场监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前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为基础,代表了银行管理思想国际性转变以及国际银行业统一监管的新趋向。其最终稿于2004年6月26日经十国集团的央行行长们一致通过,这对于国际银行业来说是个值得载入史册的事件。这一“新协议”无疑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思想和内部管理的全面改革起着重要作用,将加速我国金融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史东明 《中国金融》2003,(13):17-19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加快,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所倡导的各项原则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我国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件大事。本文在分析新协议有关风险监管的新趋向的同时,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建议。新协议的风险管理新趋向比较新协议(征求意见稿)与以前文件的区别,分析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演变趋势,可以发现国际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一些新特点:加大了风险管理的范围和力度。以往,信用风险一直被视为银行的主要风险,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变化,银行业的风险已经超出了旧…  相似文献   

15.
袁天昂 《时代金融》2013,(14):147-149,154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巴塞尔委员会最新出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将提高资本的质量、扩大风险覆盖面,并建立逆周期缓冲资本等方式克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加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特别是2013年中国银行业将实施新监管标准,同时实施《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III》。这将使中国银行业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银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可能会下降,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着重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金融监管和商业银行市场约束三个方面分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中国银行业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有效管理风险并获取风险价值.始终是商业银行的永恒主题。将在2006年实施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荟萃了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是一个系统的权威性风险管理件。农业银行作为世界百强商业银行,如何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陈勇 《新金融》2001,(7):11-13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新资本协议框架在征求意见完毕并定稿后,估计将在2004年全面实施,成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的新标准。我国是国际清算银行的成员国。中国人民银行必然要签署相关协议,这就要求我国的中央银行利用这一标准监管国内的商业银行,因此,及早根据新的资本协议框架采取措施,才能使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监管适应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发展和我国金融市场平稳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交易账户(trading book)市场风险的监管标准已于1996年建立,将风险值(Value-at-RiSk)作为由市场风险因素变化而导致的未来潜在损失的衡量标准。大多数银行已经投资于这一领域的技术。尽管这并不是巴塞尔新协议(Basel Ⅱ)框架下第一支柱(pillar Ⅰ)的一部分,但银行账户(banking book)的市场风险将是亚洲大多数银行必须重视的另外一个领域。因为,同交易账户相比,银行账户正承担更多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19.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及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龙华 《金融会计》2004,(5):15-16,14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监管者、中央银行和银行机构要花费如此大的时间精力,去修订巴塞尔协议呢?也许,部分的解释是我们都知道,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勤奋是幸运之母。但如果你认为从各方面来看现有的1988年协议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那么我们付出的勤奋努力就很难解释得通。1988年协议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20.
《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介绍巴塞尔协议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充足率的含义,并就<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我国上市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我国85%以上的上市银行达到了过渡期限第一阶段有关风险权重资产(RwAs)的最低要求,但长期面临较大挑战,进而分析了资本监管改革给我国上市银行带来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