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提出应将终身学习能力教育融入到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指出转变观念是开展基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成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教学模式的重构是开展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成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强化学生参与是开展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成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途径,改革考核方式是开展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成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应将终身学习能力教育融入到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指出转交观念是开展基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成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教学模式的重构是开展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成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强化学生参与是开展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成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途径,改革考核方式是开展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成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注重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今天,我们在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认知方式的研究,据此来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的适配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洪小瑛 《改革与开放》2013,(10):158-159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紧迫性任务。本文主要是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的具体涵义,结合参与合作式教学、研究式教学、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及进行多项社会实践活动,明确体验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地位和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王红艳 《理论观察》2015,(3):172-17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模式,通过搭建教学平台和健全保障机制,做到教学组织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组合,教学过程中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有机对接,实践环节中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渗透互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获得感是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标准。文章提出,高校应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和高校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在准确把握学生获得感基本内涵及价值意义后,从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方法、推进高校思政课网络学习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学生能树立正确的态度,切实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真理学习;孜孜以求地探寻强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新办法和思路.改善考核评价方式,向“注重实践性,突出创造性,体现综合性”转变,扭转以往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大学生的方式.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龙厚岚 《魅力中国》2014,(20):207-20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急需要先进的政治理念辅助开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工作,因此,党校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教学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此次结合党校基层开展政治理论课程的现状调查以及通过对党员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反馈情况来对党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与探讨.完善基层党校开展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活动。提出科学性的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发展意见,希望帮助党校基层更好地开展党的教育工作,促进我党建设的发剧。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趋势下,教育全球化无疑是我们必将面对的,而教育信息化则是扩大优势资源的重要手段和阶段性目标,也是适应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趋势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行之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是当前亟须探讨并解决的问题。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运用SPOC教育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互联网的复合教学模式有效路径,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开放性、即时性和自主化,积极为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供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罗婧 《西部大开发》2011,(3):147-147
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问题的研究,不但是出于检查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需要,而且是出于评价学生学业和学习能力的需要。本文试图从“六位一体”学习模式的角度出发,辩证地研究和探讨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评价方法的变革,建立适合学生学习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越来越难以为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学实效性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增强其教学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熊灿斌 《魅力中国》2013,(16):186-186,187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高校也相继对其专业进行了改革。以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深化教学改革,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而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实践,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势不容乐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差成为最突出的问题。本文尝试借用供给侧产品理论,从学生需求端的获得感角度入手,阐释获得感的含义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思政理论课学生获得感的因素:"认知"错位——观念偏差和产品供需不匹配,"配方"陈旧——内容选取和体例编排不适应,"工艺"粗糙——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对路,"包装"过时——表现形式和语言表达不合口。通过以上五个因素的改善来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客观、公正的学业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够帮助教师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学效果,从而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提出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任丹 《黑河学刊》2014,(10):93-94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取向,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思维方式;现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阐述,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一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重认知轻行为、内容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教学手段传统单一等主要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关键,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只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作指导,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走入高校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工具。网络教学快速便捷,利于传播,利用网络环境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可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本文主要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希望能有效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面临学校的"灌输"式教育、家庭的"听话"式教育、社会的"中庸"式教育与自我的"接受"式教育,思维固化已然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思维常态。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是知识时代、信息时代与大数据时代的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尽快研究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有助于破除大学生的思维固化现象,具有养成现代大学生创新思维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思维基础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改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改革的策略一是加大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三是改革考试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四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卷分别从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生辅导员工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基本良好,但存在一些不足,应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