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这是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俱都得到空前发展的全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唯物史观是否还具有理论价值以及当代价值,这取决于其能否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切实要求。本文着重探讨新形势下的唯物史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论述了唯物史观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有着两个方面的深刻哲学意蕴,一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二是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深刻理解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这对回答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动力问题、价值遵循问题以及理论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这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核心。当代中国唯物史观的重构,应体现既能坚持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又能解释当代社会发展诸现象的原则。为此,笔者就“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哲学层面上向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复归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说明将人的发展和生产力发展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核心,不仅是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更是唯物史观自身理论调整和创新的需要。从而突破传统唯物史观的“物本”倾向,彰显具有人本倾向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史观重要理论之一,包含群众历史观、群众实践观和群众利益观等丰富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不断发展着这一理论,使其对现阶段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当前群众工作主要存在群众观念淡薄、群众工作方式不当和群众工作评价标准不完善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群众工作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奠定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二是提供群众工作的行动指南;三是完善群众工作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吴军安 《黑河学刊》2007,46(5):9-10
在现代社会,价值共识是否可能、何以可能及其当代重建如何实现等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克思生存论辩证法为认识和分析现代社会价值共识困境这一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并为价值共识在现代社会实现的可能性及其重建等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谢浪 《改革与开放》2016,(22):46-47
马克思与恩格斯将“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批判了以往“宗教的人”和“抽象的人”的思想,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思格斯认为,唯物史观的前提应该是“现实的人”,也就是在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着创造历史活动的人,而这一论断的提出不仅确立了唯物史观考察的起点,而且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对我国当代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殿君 《改革与开放》2017,(21):122-123
东方社会的历史以及发展道路问题是马克思在晚年的一个研究重点,为了能够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从而丰富唯物史观,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特殊性质、结构和发展道路展开研究,这就促使了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本文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主要内容和价值进行论述,探析其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生动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价值追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思想,对更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蕴涵着崇高价值取向的命题。保持党的先进性,究竟为了谁?决不仅仅是甚至主要的不是为了党自身,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人民群众。执政为民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执政,就是掌权;为什么人执政,为什么人掌权的问题,是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首要问题。"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0.
王梦 《魅力中国》2013,(22):352-352,355
马克思的自然观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伦理学的一项重要问题。马克思耙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同时它也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相对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对当代生态环境伦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礼治是否存在现代价值,是否可以进行现代转换,是否可以与当代法治并存等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试图阐述传统礼治对现代法治的影响,以达到古为今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价值判断是道德存在的基础。就建构生态道德而言,必须首先解决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问题。在人类的伦理道德思想发展史上,曾经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和理论。其争论的焦点就在是否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承认这种内在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相关精辟论述和大量人类社会实践充分证明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尺度的存在及其合理性,这构成了当代生态道德得以存在并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价值冲突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冲突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个体成长,也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文章在总结大学生价值冲突表现的基础上,对价值冲突的根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当代大学生价值冲突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处于困惑中的大学生及学生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于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婚姻家庭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揭示了两种生产理论的地位及其对婚姻家庭伦理思想形成的影响,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内核的恩格斯婚姻家庭伦理思想,对于解决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在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促进当代社会良好的家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和出发点,这一理论在习近平所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中得到了完美阐释,把握其"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璐 《改革与开放》2011,(14):35-37
外来文化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主要取决于:能否满足中国社会的需要以及解决中国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无契合点和内在联系;本身是否具有独特价值以及能否补充和完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分子认知、理解和接受的程度。正因为佛教与马克思主义满足了在中国生存的必备条件,通过知识分子的认同、筛选和积极推介,使得两种外来文化在中国生存、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当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劳动一般、商品生产、剩余价值生产和创造等角度对生产劳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该文认为,那种以是否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是否为资本带来利润作为标准来判定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论断是片面的,只有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用是否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作为标准,才能判断服务劳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18.
需要和分工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唯物史观时的两个重要范畴.需要在分工的出现、发展与消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度把握需要对分工的价值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进一步凸显唯物史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序言中的跋针对《资本论》发表后人们对《资本论》写作中应用方法的讨论阐明了自己在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与科学性,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是唯物史观,辩证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框架体系,实在的叙述方法是学术研究的叙述魅力,价值中立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此为马克思《资本论》研究方法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生命力.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市场存在的问题(当然其中也包括没有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并且是否比别的企业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