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经济进取精神,它的存在可以在其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源,那就是古代中国人以"孝"为核心的人生责任。尽管在古代中国实现"孝"的最佳途径是"攻科举,入仕途",但那只能少数人为之,绝大多数古代中国人选择了通过经济活动来实现这种人生责任,或者农耕,或者经商。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下,农耕与经商寄托着人们永续香火或光宗耀祖的梦想,从而农耕与经商都发展出了强劲的进取精神,而经商是经济进取精神更为高端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国际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关系都是在生产力流动中发生和展开的,生产力流动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相关利益格局——生产力流动的社会动力基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中我国生产力流动社会动力基础的构建、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产力流动社会动力基础的调整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沿海发达省市的经济崛起,我国农村与城镇之间,内陆省份与沿海省份之间,北方与南方之间,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在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与挑战,尤其是对社会治安、文教建设、子女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影响深远、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本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只有管理流动人口相关法律规定完善化,才能据此加强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4.
饶旭鹏 《开发研究》2012,(5):134-13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进入了社会转型加速期,传统农村"乡土社会"迅速转向"新乡土社会"。"乡土社会"具有乡土依赖、聚村而居、家族归属等显著特点。在向"新乡土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农村居民的乡土依赖性降低、乡土意识逐渐式微、家庭规模小型化且发生了功能转向。这一社会转型过程是理解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人口的地域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人口流动、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人口分布主要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本文从自然环境、生产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历史、社会、文化政治因素的角度,以山西省为例,通过人口密度、人口宽广度、人口接近度指标,具体分析了不同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人口数为1370536878人,再加上0.12%的人口漏登率,中国的总人口大致已达到了14亿,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多,居于世界首位。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政府推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此来有效控制中国人口的增长。这一政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策,它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节奏,同时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对人口自身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它的实施对于中国当前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农业人口流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过程中生产力重新布局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共同进步的客观动力和内在要求。十年来,我国农业人口主要表现为暂时性流动、长期性流动和永久性流动三种基本流动形式。农业人口流动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改造了封闭的农村经济与社会,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但是,由于急于求成的经济战略和政策的偏向引导与刺激,农业人口也出现了违背规律和现实要求的无序流动,从而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制约。诸如农业人口大量流动削弱了农村发展的基础——农业;造成农村“人才倒挂”;由于流向单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人口流动治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政策考量因素,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及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人口流动的影响,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人口流动影响的应对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下人口流动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克拉玛依市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农业、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也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优势是克拉玛依市吸引流动人口的主要原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流动人口的现状,分析了流动的人口特征、就业、居住情况等信息。通过分析和思考清醒认识了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族际交往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盲流":一个不负责任的称谓顾名思义,"盲流"意指"盲目流动的人群"。1985年版的《辞海》尚未集入此一词汇,可见其流行传播的时间不早于八十年代中期,是新闻媒介和部分经济工作者对我国大规模人口转移现象的概括。考察1949年后新中国人口流动的历史轨迹,自发性且规模  相似文献   

11.
黄少安 《发展》2001,(12):43-44
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节约包括土地在内的多种资源等角度,都可以充分论证加速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必要性。本文要分析的是“制约城市化的几个主要的制度因素”———现行的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落后的“城市”观念,从而认为:中国农村城市化需要重大的制度创新。?现行户籍制度阻碍人口和资源的流动和相对集聚,从而阻碍城市化尽管人口集聚不等于城市化,但是城市必然有人口及其他资源的相对集聚。集聚的前提是人口和资源的自由流动。中国现行户籍制度是人口流动的最大障碍。尽管近年来政策…  相似文献   

12.
熊亮 《黑河学刊》2011,(3):83-84
在某种程度上,乡土社会的法治秩序是国家法律和乡土社会的礼治、德治、人治、习惯、家法族规和村规民约以及某种程度上的"自治"(统称"民间法")良性互动而形成的秩序。现代"法治"要具有包容精神,因为国家法和民间法两者在功能和价值取向上都是殊途同归,即都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3.
白晔 《北方经济》2012,(18):22-23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是知识分子社会经济流动的宏观动力,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社会理性选择是知识分子社会经济流动的微观动力,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下,知识分子社会经济流动机制的内部作用力有所不同。当代转型社会中知识分子社会经济流动呈现不同的特点,即当前知识分子的社会经济流动呈现整体结构性向上、并具有相对滞后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主流体制与自由市场间流动、体制内升迁以及短期空间流动,自主性流动增加,但政治调配仍发挥一定作用,人文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出现中心地位的互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向城市涌入,其中一部分人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在城市社会形成了特殊的聚集区(村),由此给当前城市发展与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中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变迁的过程,这类群体的流动所产生的特殊社会行为过程,赋予社会网络更为广泛的内涵。分析农村人口流动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构筑动因、网络空间适用,对城市人口的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的城市社会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协同理论和复合系统原理,构建福建省区域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资源复合系统内各组成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协调度模型。该协调度揭示出该复合系统的秩序与结构及其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福建省区域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资源复合系统在过去的10多年总体协调程度不断提高,波动的幅度和频度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户籍制度是否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国务院曾发文:放松城乡人口流动的某些户籍管制。但某些大城市对国务院的一纸文件几乎是置之不理,理由是大城市特殊。可见当今我国的法令可行程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理由,让平民百姓无所适从。到今天,中国几十年延续下来的僵死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歧视性的城乡两种身份户籍制度,已成为中国国民之间最大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与乡土社会的融合是农村法治现代化面临的基本问题,本文认为,应通过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司法改革、完善农村调解体系、净化农村执法环境等措施加快现代法与乡土社会的融合,早日实现农村的法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论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的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合理的人口流动也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面临着就业、居住、子女教育等制约,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制订可特续发展的人口发展战略,改革户籍制度。构筑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9.
杨玟玟 《理论观察》2023,(1):95-101
劳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严重,使乡村社会治理面临诸多困境。边境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使得边境地区乡村人口流动与治理问题更值得学界关注。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的J村为例,通过长时间的田野调查,发现边境地区乡村人口流动的方向是多种的,形态是多变的,影响乡村人口流动的因素既有生计策略、基础设施这种客观条件的选择,也存在身份认同这样的主观思考。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产生留守老人与儿童、家庭或婚姻破裂、农村空心化和产业发展困难等问题,使得边境地区乡村社会原有的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本研究旨在从过去的和现在的村落文化中探索乡村治理的机制,探寻乡土社会内生性发展的社会基础,为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市民化是加速城市化与现代化的重要瓶颈因素,研究与探讨其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由中国独具特色的城乡人口流动模式出发,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其次,进一步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含义,明确了社会资本在人与人之间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明确作用;最后,文章分析现阶段农民工社会资本结构特点,从而得出结论:社会资本分布的不均衡造成农民工市民化转变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