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将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且仍以投资为主,一旦舍弃投资转为消费,中国将很快陷入危机。"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在出席某论坛活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基础设施方面仍有待完善,将成为下一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力。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三十年,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有三:一是高投资。二是高出口。三是"人口红利"。但未来十年,不论是投资和出口还是"人口红利",这三大动力都将出现衰减,中国经济将  相似文献   

3.
采购速览     
《中国政府采购》2014,(5):6-6,8,10,12
1财政部副部长:中国经济将保持7—8%的增速 近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7%-8%的增速。  相似文献   

4.
2000年,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和外部环境改善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止跃回升,结束了连续7年增幅持续下滑的态势,经济发展出现重大转机,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高于去年全年水平,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全年走势看,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因此对未来增长的判断也有所不同,如社会科学院春季报告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7.8%,略低于2000年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将取得7%-7.5%的增长,亚洲开发银行4月25日公布的一份报度报告《亚洲发展展望》预测称,2001年和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7.3%和7.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认为中国今年经济增长估计为7.5%。目前,国内乐观的看法是,今年经济增长将稳中向好,经济增幅有望超过8%,谨慎的看法是今年经济增长将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与去年经济增幅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我们分析认为,今年尽管有一些不确定性因此,但只要我们能够切实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那么。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还应看好,经济增幅有望保持与去年基本相当的水平,即8%左右。  相似文献   

5.
今年“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调低至7.5%,这是8年来首次低于8%.虽然中国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并不算突然,也符合人们预期的方向,但在全球经济极度不景气下,已经习惯了中国经济高位增长的全球投资市场还是受到了震动.一些外媒纷纷撰文解读中国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其中,《华尔街日报》说,中国降低增长预期,可被视为一个信号,即中国经济高速扩张时期可能即将结束.中国的贸易伙伴将受到不同形式的影响.基础设施、电力和出口领域的投资减速可能意味着铜铁、水泥、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进口增长放缓,进而可能对巴西中东产油国、澳大利亚和其他主要大宗商品供应国带来冲击.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平稳增长的势头,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世界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而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由中国工商银行、汇丰银行以及《欧洲货币》杂志共同举办的"中国论坛:实现可持续增长-融资和投资机遇"为国内外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交流投资经验、捕捉投资机会的良好平台。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会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作为全球银行业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将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新的跨越?本刊编录姜建清董事长、杨凯生行长以及部分与会嘉宾在论坛上的演讲内容,希望能有助于读者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赖斌 《国际融资》2008,87(1):43-46
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仅仅依赖投资等扩大生产的手段。最近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则指出,自1978年以来,生产力提高才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性(年均9%~10%)主要决定于TFP(TFP,即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仅利用持续大量投资刺激增长是不起作用的。换言之,当今的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转折点。过去几十年中,中国TFP的快速发展证明,中国已通过有效手段建立了稳固基础。未来的挑战将是如何保障发展,以期年均实际GDP增长达到3%~4%。要实现这一愿景,中国必须采取改革措施,纠正结构性失衡、市场扭曲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就万事达组织对中国政府提出的综合改革措施建议,本刊记者采访了万事达国际组织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月魂博士。  相似文献   

8.
赵幼力 《银行家》2014,(1):42-46,6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平均6%~8%的中速增长阶段。社会融资总量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为国内银行业发展提供巨大增量空间;同时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也导致银行业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2012亚洲青年企业家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还非常巨大,保持平稳增长将有望持续20至30年,此前经济学家林毅夫也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仍将在未来20年保持每年8%的增长。樊纲和林毅做出这样的结论,更多是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做出的结论,笔者虽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乐观派,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刚刚公布,净出口同比下降超过30%.这可能会使更多的人认为."净出口"对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面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关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其他渠道而不是"净出口",特别是关注加工贸易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就不会严重低估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黑田东彦 《新金融》2015,(11):11-16
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也将面临增长停滞的挑战,未来亚洲经济能否维持强劲的增长值得思考。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的这篇文章,分析了亚洲未来或将面临的三大"增长陷阱",指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将成为维持亚洲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关键,而生产率的提高则将有赖于人力资本的持续积累、市场友好型环境的建设以及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本刊组织编译了该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产函数在现代定量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引申出的生产函数法是目前国际官方机构进行潜在产出以及产出缺口估计的主流方法;另一方面,生产函数作为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的核心,是研究一国经济增长动力以及预测经济增长中长期前景的重要工具。本文创新性地完全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构建了中国可变折旧率、可变要素弹性的生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以及经济增长前景问题进行了审慎的研判。结果表明,代表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平均贡献率接近30%。据此预测,未来20年我国的潜在经济平均增速在7.0%一7.5%之间;但在悲观预期下,"十四五"后期的潜在经济增速将回落至6%以下。  相似文献   

13.
<正> 2001年,世界经济将会如何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又会有何影响?我们在搜集和分析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有关国际组织预测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分析。我们预计2001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和世界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较2000年都将有所回落,但仍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将为4%-4.5%世界贸易量的增长幅度将为8%左右,比2000年降低2个百分点;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将与2000年大体相当;中国的投资  相似文献   

14.
王建 《金融博览》2005,(6):23-23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脚步。但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还有许多隐忧,主要的,一是投资,二是出口。这两个因素从中期来看,都蕴含着巨大矛盾,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我国货币供应、投资支出和经济增长纳入统一模型,实证分析了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投资、货币供给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都不能达到因果检验的显著性要求,反映了我国经济的价格弹性较高,投资的高速增长不能完全解释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我国投资高速增长的根源来自经济增长形成的高储蓄,而非货币刺激;货币供应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适应投资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增长。因此,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应以保持投资和经济增长稳定发展为重要目标,而不应以刺激投资与经济增长为目的,否则可能会引致通货膨胀上升,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和降低经济发展质量。应保持基础领域和改革创新领域投资增速的稳定,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投资拉动经济论以及消费拉动经济等流行观点,作者认为只有有效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无效投资则会形成过剩产能;判断投资是否过剩取决于其能否挣取合格的投资回报率,而不是资本存量能否媲美美国。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挑战在于过剩产能太大,创造有效投资机会的能力大幅下滑,相应地,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会下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在经过1962年-1985年的加速增长阶段和1985年-1995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之后.目前正处于从高速增长期向快速平稳增长期过渡的特殊时期。2005年-2010年期间GDP的潜在增长率将呈逐年下降态势,有可能从2004年的10.1%深度回落到2009年的8%左右。此后,伍2010年-2020年期间将再次进入快速稳定增长状志.潜在增长率将维持在8.3%左右。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全球贸易增长则更为迟缓,与中国经济一样,全球经济都不可避免进入"新常态",而中国仍将会成为当前及未来时期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2000~2012年,中国对世界出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5%(美国为6.63%),对世界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1.86%  相似文献   

19.
林毅夫教授认为,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节节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的周期性因素所致,未来中国还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持每年8%增长的潜力,而中国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也维系于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13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各大经济体在走向复苏的道路上继续充满不确定性。受发达国家影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了明显拖累,全球依然处于经济调整周期。虽然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仍然较为乐观,但是中国经济已经告别超高速增长的青春期,进入次高速增长的青壮年期,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积累的问题也逐一暴露出来。未来10年,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增长的潜力和活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在于实现“以消费替代投资”为核心的“五个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