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9年10月26-28日,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和韩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09年东北亚石油经济论坛"在东京召开.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26-28日,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和韩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09年东北亚石油经济论坛"在东京召开.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21~22日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了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和韩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05东北亚石油经济论坛”。会议特别邀请欧佩克石油市场分析部主任M.Alipour-Jeddi先生到会,并做了题为“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及展望”的专题演讲,受到与会300多名代表的热烈欢迎。现根据M.Alipour-Jeddi先生演讲的现场录音,整理刊登,以飨广大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由日、中、韩三国共同举办、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承办的“2003年东北亚石油经济论坛” 2003年11月5日在日本东京召开。日本、中国、韩国以及俄罗斯、蒙古等东北亚国家的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汪国良率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经济研究所等单位22名石油经济专家组成的中国石油经济代表团出席了论坛。论坛主席由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常务理事、国际合作项目部长兼清贤介担任。开幕式由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内藤…  相似文献   

5.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5):I0005-I0005
东亚石油经济论坛是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与韩、日两国能源经济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传统学术交流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已在中、日、韩成功举办过三届。论坛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参加论坛的代表从第一届的117人发展到上届的300余人。这一论坛已成为东北亚石油经济界交流石油经济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金秋时节的9月3~5日,来自中日两国能源和石油经济界的117位专家、学者相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参加了由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和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协办的“中日石油经济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中日两国石油经济界的一次盛会,它  相似文献   

7.
2005年3月1~2日,30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业内人士云集深圳,参加了由广东油气商会主办的“2005年中国液化石油气国际会议”。每年一届的“液化石油气国际会议”,已成为业界人士分析市场、交流信息、沟通观点、分享经验、捕捉商机的一个平台。BP、加德士、韩国SK、沙特石油公司、巴西石油公司等国际知名石油公司,深圳华安、上海金地、张家港优尼科等著名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公司均派出专员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全国各油田、炼厂、  相似文献   

8.
国际链接     
四大国际机构谨慎看好2006年全球经济;普京:俄罗斯应成为世界能源领导者;俄罗斯外长说俄希望与欧佩克深化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外汇储备突破4万亿美元;国际油价开始稳定 IEA停止投放战略油储;美联社2005美国商业新闻榜:油价攀高居首位;美国“超级”军费开支令人“毛骨悚然”;韩国2005年石油进口额将突破400亿美元;越南计划逐年减少石油进口.[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能源经济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中心和《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共同发起,旨在为能源经济领域的中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研讨的平台,繁荣能源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能源经济论坛的主题是: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现将论坛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受经济低迷及核电站重启影响,日本石油需求量进一步萎缩,炼厂加工量和原油进口量都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在经济增长和低油价的驱动下,印度石油需求量大幅攀升,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印度油品出口量有所下滑.韩国的石油需求量和原油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较高的炼油毛利支撑韩国炼油商保持较高的开工率,并不断扩大油品出口,使韩国超越印度成为亚洲最大的油品出口国.日本炼油能力萎缩和印度油品出口削减为中国扩大成品油出口提供了契机;日本、印度两国规范炼油业、取消行业补贴等举措以及韩国炼油商极其灵活的经营策略都为中国炼油业和炼油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1.发挥联合优势,举办了一些有影响的大型活动,增强了行业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This paper extends previous analysis of weaknesses of the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 and of the price-cost margin as a measure of performance.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established under which monotonic linkages may not exist between virtually any two of social welfare, its individual components, structure, conduct, o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5.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veness, quality, growth, profitability, and market value at the firm level. Building on concepts from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a firm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quality literature, we propose the innovativeness–quality–performance model, which describes how a firm's capability to balance innovativeness with quality drives growth and profitability, and in turn drives superior market value. Resul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indicate that (1) innovativeness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and growth, (2) qualit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veness and profitability, (3) both innovativeness and quality have mediation effects on market value, and (4) both growth and profitability have mediation effects on market value.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and practices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18.
The managerial cognition perspective argues that managers operating in complex, dynamic environments develop knowledge structures that help them focus their atten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ctions. We explore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op managers' strategic knowledge structures by measuring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attention they give in annual reports to strategic issues and themes that Miles and Snow used to describe their main strategic types. Twenty-one themes that form seven main factors describing managers' strategic cognition are identified, and these demonstrate reasonable fit with the Miles and Snow model. We show that expert raters can recognize these factors when they read annual reports that contain them. Cluster analysis is then used to identify groups of firms that share similar profiles on these strategic dimensions which are interpreted as examples of cognitive strategic groups. These groups show alignment with Miles and Snow's strategic types, are relatively stable over time, and differ in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sample comprises 1,038 listed Australian firms between the years 1992 and 2003.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