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对一部电影进行大投入,并不一定意味着大产出、大回报,却意味着大风险今年的贺岁档,忙活多年的冯小刚意外离席,办起了个人电影音乐会。如果从1997年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始算起,中国贺岁电影已走过15个春秋。但其发展至今,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典型"贺岁片",而更倾向于"在贺岁档上映的电影"。不过,无论贺岁片的概念如何变化,对于"靠大片撑票房"的内地电影产业来说,贺岁档仍是电影市场一年中生意最红火的时段。从贺岁片面临的现状与挑战中。  相似文献   

2.
一、冯小刚电影的创作历程 身为第五代的导演,冯小刚在电影中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创作风格,但冯小刚不想原地踏步,想尝试不同的风格变化.他在1997年导演了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并一举成功.此外《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仍延续了“平民喜剧”风格.而在之后的电影中,冯小刚很快有了新的突破和转型,创作出了不同于之前风格的伦理片《一声叹息》,由于选材问题,票房没有预期的可观.《一声叹息》之后,冯氏贺岁片重新走“平民喜剧”路线,继而在2001年,冯小刚联手葛优、英达、关之琳、唐纳德萨特兰等著名演员出演了电影《大腕》,重新走上了喜剧路线,票房也相继而升.  相似文献   

3.
张文  杨丹丹 《魅力中国》2010,(3):277-277
在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市场一片萎靡之时,冯小刚使人们看到了国产电影在本土市场上的潜质。在今天冯小刚将广告投资引入商业电影的资本运作方式使其电影的市场化探索依然走在中国国产电影的先锋位置。  相似文献   

4.
余从周 《中国西部》2012,(23):157-157
说到国内的喜剧片,以前多指所谓贺岁片。现在回头去看冯小刚等人的贺岁片,与其说是喜剧片,不如说是小品,靠台词而非剧情和表演触发笑点。 自宁浩的"疯狂系列"开始,国内导演开始效仿国外盖·里奇等人的电影,喜剧片市场开始呈现出另一种风景。多条故事线索平行发展,像事结构。  相似文献   

5.
李钰 《魅力中国》2010,(5X):79-79
<正>冯小刚的电影宣言是:为人民服务。这句宣言也就成就了冯小刚电影,成就了中国的贺岁电影,成就了中国的商业电影。一部《编辑部的故事》由冯小刚和王朔联合编剧,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一般人也许就停留在编剧得道上了走下  相似文献   

6.
编读互动     
葛优很优,电影很忧这是一个尴尬的现象:贺岁片,离了葛优就不行?这到底是他一个人的喜剧,抑或是整个中国电影的悲剧?贺岁片是为老百姓在春节期间提供娱乐的一种大众消费电影。蜂拥而来的贺岁片,追求的往往是票房的成功,而非艺术的升  相似文献   

7.
王哲 《中国报道》2013,(2):82-84
电影演员、导演朱时茂认为,现在观众喜欢的喜剧片还非常匮乏,数量和质量都不够。我们倡导清新时尚、雅俗共赏的喜剧电影,适合于各个年龄层人群看的喜剧电影。岁末年初,本来波澜不惊的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浪花,演而优则导的徐峥以小成本制作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出人意料地突破了12亿元票房,而一直以拍摄贺岁片著称的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却没有收回成本,  相似文献   

8.
1998年,冯小刚以一部《甲方乙方》开辟了贺岁片的概念,此后几年,冯氏喜剧成为贺岁片的代名词。很多年后,人们想起2009年贺岁档,也许会觉得它像1998年那样,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在2009年,贺岁档彻底由“一片独大”进化成众片争相上映的局面,激烈的档期竞争,表明华语电影正式进入了爆炸式发展期。  相似文献   

9.
1998年,冯小刚以一部《甲方乙方》开辟了贺岁片的概念,此后几年,冯氏喜剧成为贺岁片的代名词。很多年后,人们想起2009年贺岁档,也许会觉得它像1998年那样,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在2009年,贺岁档彻底由“一片独大”进化成众片争相上映的局面,激烈的档期竞争,表明华语电影正式进入了爆炸式发展期。  相似文献   

10.
冯氏经济学     
在大家还不知道什么是贺岁的时候,他点燃贺岁市场的第一把火;在这个市场红火翻天的时候,他选择自我冷却。从这个角度说,冯小刚是深谙中国商业电影市场的先锋试验者和市场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影视界传出一新闻,《泰囧》票房超过11亿元了!好家伙,真了不得,这部乍看并不起眼、投资仅3000万元的国产贺岁片,竟然超过中国诸多著名大腕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姜文等所拍的任何一部亿元级大片,创造了令人瞠目的冬天神话!  相似文献   

12.
冯小刚"撒娇"称想退休,华谊兄弟的股票就遭遇了三连跌;张艺谋和张伟平分道扬镳,整个电影界遭遇"地震"……严重依赖几个人的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吗?合作15年的"二张组合"闹分手,整个电影界备受震动。导演张艺谋与制片人张伟平曾被视为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15年,11部作品,无可匹敌。但眼下,张伟  相似文献   

13.
《十面埋伏》在故事上不是《英雄》的续集,但是在商业上却是《英雄》的续写。张艺谋“盛大”的导演,张伟平卖力的吆喝,哥俩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儿使,创造了国产商业电影的又一次奇迹——导演张艺谋和制片人张伟平所创之电影《十面埋伏》商业化的营销运作再一次凸显了“张氏营销”商业模式的威力,成为业界的新一则经典营销案例。  相似文献   

14.
王家卫是香港影坛最杰出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在人物、叙事、类型几个方面继承了法国“新浪潮”的美学观念,并且承袭“作者电影”这一传统,将商业因素成功融入其中,取得了由艺术到商业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聚焦"中国大片"的商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上海经济》2006,(6):23-25
“《十面埋伏》制作投资就达2.9亿元,《无极》更是耗资3.4亿.一向被视为平民导演的冯小刚招来了1亿多人民币的投资,以拍摄新片《夜宴》.就连以往热衷小制作、边缘电影的新生代电影人贾樟柯也将拍摄一部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的大制作合拍片《刺青时代》……自2002年《英雄》开启中国商业大片时代以来,投资商业大片已是蔚然成风.那么,国产大片究竟走过一条什么样的商业化道路?它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一声叹息     
刘涛 《走向世界》2011,(14):44-44
"一声叹息",原本是冯小刚导演的一部故事片,说的是婚外恋的事情。笔者套用这个片名当文章标题,旨在说明:面对不断攀高的油价,中国百姓手中的纸币,被迫一张一张地投入燃油的怀抱。  相似文献   

17.
李闯 《浙江工商》2006,(3):25-27
突破1亿元票房的《天下无贼》,在创造了冯小刚电影票房新纪录的同时,也让人们再一次见识了冯氏炉火纯青的商业片运作技巧。抛开其独一无二的“炒作”技巧,人们更关心的是:他的电影到底拉来了多少广告赞助?  相似文献   

18.
李光斗  阴秀文  CFP 《走向世界》2013,(30):74-75
<正>近日,"冯小刚担任2014年春晚总导演"的消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作为内地知名导演,冯小刚曾在上海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华表奖、金鸡百花电影节均获得过奖项,可谓中国电影界获奖方面取得大满贯的导演之一。如今,由他执导2014年春晚,能为观众带来什么呢?又能否真正地使三十年如一日的央视春晚有所改观,这足足地吊起了观众的胃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解读著名电影导演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剖析了他的导演艺术。认为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导演艺术主要体现在:一是与梦想同步的叙事结构;二是感同身受的记忆符号;三是举重若轻的青春困惑。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是中国电影难得的良性发展的态势。市场潜力会很快被激发出来,票房还会维持一个高速增长的趋势。"2013年末,一向低调的冯小刚连发八条微博,"捍卫"自己的最新贺岁电影《私人定制》。冯导骂的痛快,却也难抵挡《私人定制》两极分化的口碑。唯一可以让他欣慰的是,面对"影评人"的口诛笔伐,《私人定制》的票房仍然一路飘红,向7亿元的大关冲击。冯小刚的《私人定制》给201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画上了句号。中国电影票房在这一年刷新了历史记录,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34.63%,观影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