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6,(1):21-21
2006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如何发展?房地产宏观调控是否会继续进行?尽管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2005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整已经初见成效。因此,2006年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应该结束,甚至有人说2006年对房地产业来说,不会出台宏观调控的政策。上述的言论是房地产开发商的一厢情愿,还是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我们得作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6,(18):32-32
房地产需求是否会突然下滑?投机者并不担心。但希望欧洲获得长期增长的人应该注意到,人口的负增长也许会削弱欧洲。  相似文献   

3.
易宪容 《新财经》2008,(10):46-46
房地产开发商为什么宁可不销售也不降价?就在于他们认为政府会出台政策,来维持目前房地产的暴利模式  相似文献   

4.
《首都经济》2005,(6):82-83
看好商业性房地产市场的欧洲投资者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向。欧洲市场正变得日渐拥挤;投资回报率持续下滑。为此,投资者不得不挖掘其他投资机会。地产开发商和房地产投资基金也将目光逐渐转向拉美和亚洲等新兴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与欧洲相比.这里的投资回报率更加诱人。  相似文献   

5.
囤,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储存",中性动词。那么,"囤地"呢?土地,对于开发商来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囤地"本来是房地产开发商正常的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各界答案不一。但是以下事实却无法否认:一是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二是住宅和地皮已经成为热炒的投资品;三是房地产贷款超常增长;四是房屋空置率超常提高。笔者认为,我们在操作层面必须面对事实,不可小视房地产泡沫的存在及其治理。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我国房地产业平稳发展、经济企稳向好。那么,如何治理我国的房地产泡沫呢?  相似文献   

7.
任悦 《新财经》2008,(11):32-32
中国的房地产,几乎成了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老百姓为贷款买房闹心,开发商为买地卖房闹心,政府为稳定房地产市场闹心。近几年,政府推出新政最多的行业,就属房地产了。政策变化之快,用朝令夕改来形容也不为过。闹来闹去,结果呢?开发商有赚钱的,有赔钱的,但无论是赚的还是赔的,都在抱怨。  相似文献   

8.
展云 《山东建设》2005,(22):47-47
为什么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不做精装修房?开发精装修房,消费者很可能会说,开发商“赚得更多了”,而开发商则不无感慨地说:“这其实是给自己套了一个箍,如果可以,我宁可不要这份利润。”  相似文献   

9.
读编往来     
《新财经》2011,(11):12-12
房价走跌:到底谁能扛得住?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持续一年多,"金九银十"成交惨淡让许多房地产公司提前感受到冬天的寒意。一时间,关于房价的讨论甚嚣尘上。房价走跌,市场准备好了吗?百姓扛得住吗?房企又将何去何从?前不久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对媒体说,即使房价下跌五成,银行也能承受。但在整个房地产开发体制没根本性改革前,房价大跌不仅恶化开发商的生存环境,而且对市场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郁 《改革与战略》2010,26(8):65-67
土地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基础要素,无论从质还是量上,开发商的土地都难以进行更新,这决定了开发商更注重择机生产,以获取最高利润。然而,是否能够实现择机生产是由其拥有的自有资产的量来决定的,预售制利于开发商在好的行情中快速减少非自有资产,有利于开发商实现择机生产的设想,择机生产的实现会导致房价易涨不易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价格竞争为切入点,从竞争和合作视角,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博弈问题。研究发现:在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合作带来的利润优于竞争,但博弈的均衡点是(竞争,竞争),博弈中的房地产开发商处于"囚徒困境"之中。最后本文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囚徒困境"问题向提出房地产企业管理者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倪金节 《中国西部》2011,(24):106-108
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总是那么的激情四溢,凛冽的地严寒冬正在袭来。随着成交造的连续大幅下滑,近期越来越多的楼盘加入到降价行列,开发商“降价换量”趋势愈发明显。大多数城市的房市,都在陷入海南式干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数据之前, 宏观经济运行存在两个悬念:一是投资是否继续大幅度下滑;二是消费价格是否大幅度上涨。现在,这两个悬念都有了答案:6月份的投资增长,并没有继续加速下滑,出现了反弹;消费价格指数上升5%,在大多数人估计的范围内, 还是处于合理调控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倪金节 《中国西部》2011,(24):107-108
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总是那么的激情四溢,凛冽的地严寒冬正在袭来。随着成交量的连续大幅下滑,近期越来越多的楼盘加入到降价行列,开发商"降价换量"趋势愈发明显。大多数城市的房市,都在陷入海南式干冷的状态。根据《上海证券报》的11月16日的报道,上周7天,海南全省房产仅成交606套,平均每天不足百套。少得可怜的成交量把一众开发商逼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一门心思想着逃出围城。显然,曾经过惯了好日子的房地产利益群体,对于目前的形势十分焦虑。于是,我们越  相似文献   

15.
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一旦退出了房地产市场。是否就能改变工薪阶层买不起住房的现状呢?2009年之前,“地王”现象是否就存在?没有央企就没有“地王”?如何从根本上铲除“虚高房价”生存的土壤?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6.
刘关 《中国报道》2010,(9):79-81
中央如果不想再次看到几轮调控房价"越调越涨"的噩梦,改善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势在必行,而加大保障房建设则为必经之路。"开发商还是‘从了’吧,有什么可搏的?"日前,向来以"看涨论"论调著称的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劝开发商认清形势,以降价换取销售。  相似文献   

17.
单慧如 《中国经贸》2011,(18):89-89
房地产市场营销是房地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日益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是否能够有效运用强有力的市场营销策略成为其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万科1988年进入住宅行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性住宅开发企业。本文从万科看房地产在市场竞争上的策略,从而促使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科学地运用房地产营销理论,学习万科的营销策略的成功之处,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其在房地产市场的占有份额。  相似文献   

18.
邱锦平  陈怡 《沪港经济》2012,(3):19-20,18
龙年伊始,阳春未见,中国楼市依旧“被调控”,且力度未见丝毫减弱。各地开发商纷纷采取降价以及减少新开工量等办法试图度过此次“寒冬期”。据1月份各大上市房企销售数据显示,房屋销售量同比大幅度下滑,全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市场是老百姓关心的特殊市场,有众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该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点是否精准进行了探讨。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博弈分析,找出宏观调控失效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长远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开发商卖楼,政府卖地,房地产是个支柱经济。他想涨,你想降,市场和政策房子更买谁的账?央行加息,保险资金圈地,游资囤房,人人都在逐红利,如果房子涨价是个错,新的一年会不会将错就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