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范晓霞 《中国经贸》2015,(15):43-44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性行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和金融信贷的支持紧密相关.国家有关部门就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文分析了山西省房地产金融服务的现状,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有效提高房地产金融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服务"三农"是促进"三农"发展的主要途径,作为资金配置的金融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是责无旁贷.当前,西藏农牧区金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牧业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还需进一步加强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方向,具体到科技金融领域,重点提到“要提升科技金融水平,优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规划》还提出,鼓励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开发与业务创新,研究并规范与发展服务技术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并使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结合得更为密切,最终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和服务协同融合的科技金融生态。宁波近年来政府在对科技金融服务方面的重视程度与资金投入也逐渐加大,然而在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开发与业务创新的水平方面,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本文通过对宁波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现状分析入手,充分了解目前宁波科技金融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需求和建议,以促进科技金融在宁波的全面创新和升级。  相似文献   

4.
陈华  杨铖 《开放导报》2021,(2):52-58
注重需求侧管理需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配合,确保经济的良性循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肌体的血液,需要服务好需求侧,但消费金融的健康度有待提升、金融体系对金融风险的定价能力不强、金融体系"脱实向虚"等问题,成为金融服务需求侧管理的瓶颈.金融服务需求侧管理,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货币供应和投资转化、金融供给和实体经济需求、金融服务和民生保障、金融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的关系.要以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刺激投资需求、拓宽投资空间,畅通国际循环,坚持提质增效并举为原则,提高金融服务对消费需求升级的适应能力,优化金融服务结构、提高金融服务需求侧的质量,畅通金融血脉、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打通需求侧堵点.  相似文献   

5.
张健梅  张欢  张倩  吴芳 《特区经济》2008,235(8):283-284
本文通过对汉正街服装业和物流业的问卷调查,以及对汉正街主要商业银行的实地走访,从存款、贷款、转账结算以及理财等方面对汉正街金融需求和供给状况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汉正街现有金融需求特征和金融供给情况对汉正街的金融服务提出了研发汉正街智能卡等具体设想和建议,以期促进汉正街金融需求与供给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金融改革总部署,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民营金融机构试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重大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在国家深化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南京市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实现金融业从单纯融通资金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构建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南京河西CBD鼓励金融创新,构建多元化、全方位、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融资方式,重点发展和完善科技金融、产业金融、文化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特色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牧区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农牧区产业结构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组织得到快速发展,在转变农牧区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农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海南州农牧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现状和金融支持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海南州农牧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和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8.
从金融供求视角论提升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供求理论及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分析 1966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帕特里克发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一文。提出金融与经济关系的“需求追随”和“供给领先”两种模式。需求追随模式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导致了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产生。供给领先模式认为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总是先于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作为长期服务小微的市场主体,泰隆银行一直深耕小微金融服务领域,就小微企业基本特征和小微金融主要难点,提出"沾泥带土"的实践认知,发布小微金融服务标准,积极走在探索小微金融服务"特色之路"上。小微企业融资一直以来是世界性难题,表现为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资金需求与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不匹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国际上称为"麦克米伦缺口"。小微企业融资难,核心是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与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模式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虚拟经济的繁荣,用户对互联网金融需求不断增加.通过互联网提供的金融服务提供了新的资金需求和供给的桥梁,同时降低交易成本.在金融混业的大趋势下,传统金融业壁垒逐渐打开,互联网金融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覃合 《改革与战略》2010,26(11):95-9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过程。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政策和金融支持。新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新时期支农战略重点,不断拓展农业政策性金融边界,推进农业政策性金融生态建设,积极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2.
孟丽 《乡镇经济》2009,25(1):116-119
金融服务业主要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近年来安徽金融业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但也存在不足,如对发展金融业重要性认识不够,金融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金融结构不合理、比例明显失调,针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不足,风险投资业发展滞后。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安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建议。应树立金融强省的理念,建立多层次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加快保险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金融开放和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3.
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化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承包权,赋予了农村土地的金融属性。探索农地金融的发展路径,并以此为基础,拓宽传统农村金融服务项目,既可以实现农村金融的飞跃发展,又抓住了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切入点。文章主要是从法制约束、农地流转、农地估价、农业保险和农村社保五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发展农地金融的障碍及政策突破。  相似文献   

14.
王煜宇 《改革》2012,(4):116-123
新一轮针对农村金融的密集调控收效不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能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功能,却在一些地区开始变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有效根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制度供给抑制,要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与行为法律制度,保障其自身的营利能力;要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确保其服务"三农"的基本功能;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的总体法律框架,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外部法治环境,增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额贷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波 《特区经济》2009,(4):162-163
实践证明,农村小额贷款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作用。但是,小额农贷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资金的外流、载体的缺乏、风险失控、政策法规的缺失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小额农户贷款持续发展。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发展,缓解农业金融贷款需求,补充替代非正规金融,补充正规金融,改善信贷分配不平,本文提出了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安徽是农业大省,发展特色农业是安徽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特色农业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而安徽省金融支农还不能满足特色农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通过分析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丁帆 《特区经济》2009,(8):169-170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中部六省安徽、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是全国农业人口最集中,"三农"问题比较突出、金融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有利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本文指出了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并对构建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8.
葛敏 《乡镇经济》2008,24(1):110-1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尤其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更是如此。但目前农村金融支农现状冲无法满足“三农”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成为制约落后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文章试联系界首市金融服务农村的实际,分析了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崔萍 《乡镇经济》2009,25(6):124-126
文章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两期生命周期模型来考察在信贷约束下农村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机制。模型结论表明,在存在农村信贷约束的情况下,农村金融的发展能否起到缩小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农业投资回报率、农村金融贷款利率和农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成本对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农村金融支持的农业投资回报率越高,农村金融贷款利率越低,农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成本越低,则农村金融的发展越有利于缩小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20.
李达 《科技和产业》2023,23(13):148-156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化解农村金融问题、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但如何提振供应链参与主体参加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信心、协调参与者积极性是农村金融的一大难题。基于有限理性情况,利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农业供应链金融主体(农户、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值仿真模拟相关扰动,分析影响均衡解的因素,最后得到如下结论:在农业供应链金融合作主体中,农户一般处于利好位置,有限理性条件下,履约性较强,倾向于最愿意参与合作;核心企业策略选择与其预期收益和其他两方主体参与意愿成正向相关,策略弹性较大,其可控性和可调节性相对较强;金融机构对于资金的机会成本最为敏感,短期看来,参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可能获益较低。针对以上结论给出相应建议: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是农户积极参与的关键;核心企业具有较大的收入灵活性和可控性,应承担协调农民和金融机构参与共同帮助农村振兴的任务,政府需采取相对应的激励措施促使金融机构参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