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市场化、城镇化、老龄化的社会经济转型趋势下,我国农村低龄和健康老人以自我养老为主,高龄和失能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然而农村老人逐渐陷入自我养老保障功能减弱、家庭养老持续弱化、社会养老依然不足的困境,农村的养老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应该提高农村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鼓励家庭养老,发展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养老模式的保障能力,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也变的越来越迫切,因此,探索农村新型养老模式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乡分治与二元结构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造成了深刻影响,养老保障缺失。而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又不断弱化,这就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老模式提出了要求。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文章对河北省肃宁县益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养老模式进行了调研分析,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为今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人口老龄化极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的"养老"现实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农村养老模式为视角,在评述国内外养老模式同时,提出了从建立社区模式、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老年人产业以完善我国农村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忠 《新疆财经》2008,(1):61-64,69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既是一种新的农户融资模式,同时又是一种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它将农户眼前的融资需求与未来的养老保障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对促进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呼图壁模式"和"四川通江模式"是目前我国两种典型的养老证质押贷款运行模式。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认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应选择"呼图壁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呼图壁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理财市场的发展,老年人已经成为旅游市场和理财大军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民间投办的旅游养老公司应运而生,正好满足了"有闲老人"旅游养老和投资理财的双需求。"有闲老人"在时间和消费上体现出明显有闲和明显消费的特征。文章基于对安徽省某旅游养老公司及其会员的访谈调查,关注"旅游+投资"养老模式的构建,聚焦"有闲老人"进入该模式下的选择过程及影响因素,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养老生活。  相似文献   

6.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显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且空巢化的特点,可预见的老龄化加速使得我国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相比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面对养老需求多样化,"旅游+养老"更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旅居养老逐渐成为更多老人的新选择。本文在介绍旅居养老的同时以南京为例,分析旅居养老产业在南京发展的可能性及该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思考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动旅居养老模式的发展,进而推动南京养老模式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韩震 《魅力中国》2011,(2):97-98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是安国之策,而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相对于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又是重中之重,其面临的创新任务更为必要和紧迫。为此,从加快建设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条件初步具备的基础上,本文以宏观和长远的视角提出创新农村养老保障的三个模式:现实模式一分层启动模式、过度模式一平衡发展模式和未来模式一城乡统筹一体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农村老人生活水平的改善,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文章从甘肃农村养老保障典型模式的调查研究入手,集中分析了甘肃农村现行的养老保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甘肃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千百万农民的生活和福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要重视农民的养老问题,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这样才能使农民安家乐业,社会和谐安定。文章通过对现有的农村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发现现有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和解决措施,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进程加速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造成了农村老人留守现象.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土地保障功能削弱等多重现实制约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养老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土地资源闲置、老龄人口养老难双重困境下,有部分地区创新性提出"以地养老"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置换养老服务.本文通过对石漠化地区农村"以地养老"可行性的探讨,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及传统养老模式保障功能的弱化,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调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在养老保障方面存在政府缺位严重、农民养老支出少、保障水平差等问题,建议国家与当地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农村养老保障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农民需求有效的养老保障模式,切实保障西部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山东省的一个典型乡镇为例,从居住安排、生活照料与经济来源三个方面对四种养老模式进行认可度比较。研究结论认为家庭养老模式仍然是农村老人认可度最高的养老模式。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再成为社会的主流,因此应创新养老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提出建立"居家+社区"的新型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银发浪潮"的到来使得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愈演愈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互联网快速发展为互联网与传统养老服务业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养老"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文章梳理了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基于SWOT分析,辨识"互联网+养老"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政府主导、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建设经营、高校和培训机构人才培养、老年群体监督受益等角度提出京津冀发展"互联网+养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都掀起了兴建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热潮,地方政府与高校、科研单位尝试通过联合共建工业技术研究院,整合各种优势资源,以实现技术转移转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工研院")是国内较早一批成立的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9年来,初步探索出"1+1+N"建设公共研发平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主要养老模式,这一养老模式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随着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农村人口流动等对农村家庭养老产生了诸多影响,家庭养老面临功能不断弱化的困境。在这一现实情况至下,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模式成为未来农村养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周辉 《特区经济》2009,(6):175-176
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部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通过何种方式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养老环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完善当前农村养老模式必须形成全社会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该文认为,当今二元体制的继续存在与泛化、资源与市场的进一步垄断,利益集团的相互勾结,使农二代的发展机会更不均等,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转型受阻,房奴、蚁族、漂一族大量出现,核心家庭瓦解,农村传统养老模式衰落。只有尽快废除各种不合理的二元体制。打破利益集团对资源与市场的垄断。给予农二代平等的发展机会,我们才能抓住刘易斯拐点带来的机遇,加速城市化和农业的现代化转型,缓解农村传统养老危机,并在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的转型,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危机。  相似文献   

18.
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老人养老需要多样化。文章介绍了农村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提出发展"嵌入式"养老,引进长期照护制度,拓宽"医养结合"新思路,强调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精神、情感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社区养老的必要性1.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挑战目前,我国广泛研究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以代际养老的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基深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传统模式受  相似文献   

20.
王丽 《中国集体经济》2014,(22):159-160
家庭养老是我国贫困农村地区主要的养老模式。对兰坪县河西乡大羊村家庭养老现状的研究表明,尽管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但基本处于一种和谐稳定的局面,老人本身对自己的生活也比较满意。文章对大羊普米族养老状况进行描述,结合该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思想、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了家庭养老模式长期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