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袁丽 《中国经贸》2012,(22):155-156
自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面临经济环境巨大变化而日益呈现出其局限性,会计界发展了多种不同的计量属性,如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等。在这些计量属性中最为引入注目的是公允价值,它被认为是金融工具最具相关性的计量属性,成为一种仅次于历史成本的重要计量属性。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袭卷全球,使世界经济陷入了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人们纷纷指责房地产、金融资产泡沫破灭的同时,也在认真反思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弊端,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及特征,并指出其适用的不确定性,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真实的反映出企业资产价值和经营成果,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琼 《科技和产业》2010,10(3):87-89,93
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经历了从启用到回避,再到重新启用的过程,目前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环境还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探索还在继续,准则的制定还需不断的完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应谨慎使用公允价值。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由于其固有的可靠性、可验证性和可操作性仍将处于主导地位。未来计量模式将是一种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辅以多种其他计量属性的混合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3.
计量属性一直是会计研究的核心问题.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计界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传统的计量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公允价值应运而生.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公允价值的估值问题.文章着重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公允价值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逐渐被推广运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文章拟从探索公允价值的内涵入手,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资产价值计量中的运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公允价值和计量属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有了会计计量,人们就在追求计量的公允性,也就是说会计计量中一开始就在采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和会计计量是同时产生的。只有随客观环境的变化,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在不断的发展;公允价值不是指某一特定的计量属性,只是选择计量属性时应追求的目标,充其量只能说是在一定意义上的广义的计量属性或计量属性的统称。  相似文献   

6.
自公允价值的概念正式提出以来,以公允价值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便引起了全球会计界的高度重视.我国于2006年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中明确将公允价值列为五大会计计量属性之一,这是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趋同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相似文献   

7.
公允价值会计是近二十年以来广泛采用的一种会计计量模式.它虽然在体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面为会计主体提供了比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更加方便的条件,但也容易过度地渲染会计核算的主观性,甚至会导致会计信息的随意性.公允价值会计的如此属性也决定了为会计信息提供可靠性保障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并非绝对的矛盾,但它区别于传统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基本属性也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  相似文献   

8.
方冬梅 《浙江经济》2009,(11):58-58
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及大中型企业实施两年来,伴随着股市、楼市的起落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各界对新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看法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财务会计报表更加逼近真实经济面貌,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性;反对者则认为在会计计量中大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近几年的运用,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关系,着重对此准则中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的运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及其确认和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就运用公允价值的意义、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张军 《北方经济》2011,(12):93-94
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近几年的运用,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关系,着重对此准则中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的运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及其确认和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就运用公允价值的意义、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克平 《特区经济》2010,(3):276-277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直是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仍在蔓延与扩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缺陷在这次席卷全美的次贷危机中暴露无遗,本文对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暴露出的缺陷及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深层次进行探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公允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园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8):96-99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公允价值准则的质疑,并迅速演变为一场“公允价值存废”的论争。文章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本身的局限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公允价值准则是否是造成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文章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但面对金融危机中非公允的市场报价,有必要建立起适应非活跃、非理性市场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13.
公允价值计量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会计理论前沿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对公允价值的本质、特征的分析,为正确认识公允价值提供参考。在实践中,对公允价值在我国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是,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尚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发达,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过程当中,势必存在着许多的障碍,金融危机过后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了。为了使公允价值在我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找到它种种的缺陷,对可能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改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环境和加强公允价值自身的规范性,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的争论从其诞生至今就一直没有平息过,从被寄予很大希望到被冠以"金融危机的帮凶",公允价值饱受质疑。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实务中都运用了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区别和联系。文章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大会计分支角度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运用等方面进行辨析,分析其应用异同及其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中谨慎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会计公允价值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立玉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76-80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一场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存废之争,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修改公允价值规则。文章从公允价值的本质含义出发,剖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必然性,同时指出了指导公允价值使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存在的缺路及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现实运用中的难点,进而从完善国际公允价值准则整体制定和执行框架、增强可操作性和改善外部实施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雅玲 《特区经济》2009,(12):300-30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使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成为众矢之的,公允价值的存亡面临严重的考验。文章从公允价值的产生和内涵出发,讲述了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分析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公允价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文概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商业银行相关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深入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孙翯 《科学决策》2010,(2):34-41
本文对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公允价值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涉及到公允价值的主要会计准则和会计科目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2007年的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008年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上市公司数量同比没有明显减少、多数上市公司都能够按照要求披露相关信息、多项具体准则的披露质量较2007年也有一定提高,但我国投资者尚不能看穿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损益的本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存在着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关人员素质仍需提高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准则指定机构和监管部门宜依据当前情况完善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提出适当的指导意见、下发与公允价值相关项目信息披露的模板并对投资者加以引导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胡朝霞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5):149-151
文章针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定义、理论基础以及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关系,最后指出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