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内贸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区域产业内贸易发展必然带动成员国贸易结构调整,夯实经贸交流基础。目前,双边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较低;在产业内贸易发展过程中,垂直异质型贸易发展较快,且呈现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采取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二战至今,产业内贸易多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多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并日趋占据其经贸发展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要素禀赋的差异性正在弱化,规模经济日趋重要,大多数产品为满足国家之间不同购买需求日趋差异化,技术变化也不断向各行业渗透。双方在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探讨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以及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有利弊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琼  李传珂 《科学决策》2008,(11):31-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中国与东盟中的大多数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相似性导致双边的产业间贸易前景不被看好,这不利于双边贸易的持续发展。国际贸易中还存在很大份额的产业内贸易,通常认为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但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正在逐年增多.中国与东盟各国不同的产业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双边应该针对各个产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措施发展产业内贸易,推动双边形成产业链内合理分工的产业体系,促进双边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趋势、动因与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运用统计数据和历史资料,重点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结构,以及对彼此贸易的贡献率,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士明 《北方经济》2013,(12):37-40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正式启动,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根据《货物贸易协议》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随着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税不断减让,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东盟五国2002-2011年10年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数据的计算,并进一步分析中国与东盟五国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其原因,由此得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仍为产业间贸易,10年间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贸易的频繁化,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双方产业内贸易不断发展,比重不断上升.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的重点逐渐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倾斜.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组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贸易也正在由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并逐渐显示其主导地位.那么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如何、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更好地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等这些都将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计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表明SITC第0类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SITC第1类、SITC第2类以及SITC第4类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规模经济、GDP、外国直接投资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宁 《北方经济》2007,(4):11-12
本文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并对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揭示了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宋程丽 《特区经济》2008,(12):212-21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自由贸易区不仅成为各国实现世界贸易组织"全球贸易及投资自由化"宗旨的间接手段,而且成为各国实行对外开放、推动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手段。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越发严峻,国内外一系列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其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构成了现有和潜在的威胁,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扩大我国的进出口,还有利于增进投资、实现市场多元化,同时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本文探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给各国的收益,并分析了可能使其发展趋势发生逆转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企业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皞  芮雪银 《特区经济》2011,(3):100-10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由于市场特点和自身原因,中国企业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通过对中国企业在进入和拓展东盟市场时可能出现的机会和问题的分析,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给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宋江飞 《特区经济》2008,(9):200-202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将对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对广西这样在自由贸易区中处于前沿的西南边陲省份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区域经济空间重组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区域经济学中探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理论来阐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广西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重组。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下,部分国内外学者把经济学上的公共产品理论应用到解决区域性国家间的公共事务,形成了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理论。本文借鉴了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概念,分析其供给的主体及融资方式,并应用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6.
曹剑飞 《特区经济》2011,(12):205-207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中心和区域枢纽,可为"10+1"区域合作提供经济融合的空间。从远期和动态角度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个战略机遇充满变数,有可能削弱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抢抓机遇,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合作建设与制度创新,这对于广西能否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发挥关键作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艳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6):41-43,62
近年来,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战略来应对一体化带来的挑战。目前,东盟已分别同中国、日本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文章指出,面对日韩对东盟的FTA战略,我国应该从扩大彼此间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做好贸易平衡、加强双边的资金和技术合作等方面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贾引狮 《特区经济》2010,(10):17-19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盟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影响双方交流与合作的知识产权纠纷和冲突也日益增多,在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法律趋同化的潮流下,应以国际条约尤其是TRIP为合作基础,适当考虑区域内知识产权的特色和优势,协调我国与东盟知识产权,提出建立有区域特色的知识产权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越南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和蜕变的痛苦,今天其经济增长呈现出了不可阻挡的态势,如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利用地缘优势发展中越边贸,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大市场,已经成为今天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江 《特区经济》2010,(10):84-8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元月正式建成。它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东盟双方,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决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