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前善 《生产力研究》2007,(2):23-24,49
经济学上的规模经济在农业中表现得不显著。农业家庭生产方式普遍存在具有经济必然性。农业规模经营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解决我国现存狭小的农业经营规模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执行严格的人口政策,降低过高的人地比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地流转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正> 中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土地零散分割,农户经营规模狭小,无法实现土地的规模效益和集约化经营,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障碍,迫切需要土地进行有序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为此,国内理论界围绕如何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农地流转的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6,(5):14-26
与经济发展的一般阶段划分相呼应,并且参照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规律,本文做出中国农业发展总体上已经完成解决食品供给问题和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阶段,正处在解决农业生产方式问题的第三个阶段的判断。本文揭示,一方面,由于土地经营规模的制约,农业出现了资本报酬递减现象,显现出作为一个产业缺乏自立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以农业产业特殊论为代表的传统观念禁锢了农业发展的政策思路,使中国农业开始走向过度依赖补贴和保护的道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任务迟迟不能破题。本文尝试从理论上对不利于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传统观念予以澄清,从经验上揭示中国农业因规模不经济而面临的困境,从政策上建议通过改革,破除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等妨碍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4.
冯海发 《当代经济科学》1992,14(4):27-31,36
本文基于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阐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问题。作者认为,在我国人多地少这种资源结构格局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应以节省土地型技术即生物技术为主导;农业生物技术导向路线的选择,不仅要求农业内部的品种技术不断进步,而且要求农业外部的肥料技术的进步;与农户经营体制相适应,农业机械技术今后应重点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机械技术的提供者应该通过“技术创新”提供与农户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小型化的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5.
积极拓展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产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改革,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条件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小麦主产区4个省份946个不同规模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DEA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和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与经营规模呈倒"U"型变化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土地肥沃程度与农业技术指导对小农户和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农场更倾向于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和增加单块耕地面积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而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对农户年龄和农户从事农作物种植年限呈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基于此,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大农业技术指导,适度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加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促进农业生产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家庭承包制下农户经营规模不经济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而发展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被认为是改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一条重要途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过去3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影响农业技术效率的逻辑机理,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和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在土地细碎化背景下农业生产不同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经营规模扩大,购买插秧、整地、收割、施药和施肥服务的农户数会不断增多。土地细碎化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会形成外部约束,降低了插秧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了施药环节对农业技术效率的负向影响。我国农业政策应积极引导农民走向农业生产集体行动,努力实现零散耕地的集中连片经营,助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供给能力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对标准化程度低和道德风险发生率较高的施肥施药等环节,应加强规范管理和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农户购买此类环节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4期农户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模型评估了新一轮土地确权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土地确权不仅会扩大农地的经营规模,也会推动农地的连片集中。不过,相较于先前没有土地确权经历的农户,新一轮土地确权对有土地确权经历农户的激励作用更大;相较于先前没有土地调整经历的农户,新一轮土地确权对有土地调整经历农户的激励效果更低。  相似文献   

10.
王建军  王凯伦 《经济纵横》1993,(12):53-55,62
<正> 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土地制度的变革,是历次农村重大经济社会变革的基础与核心。取得举世瞩目成果的农村改革,正是通过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从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土地的产出率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土地管理和使用中的一些矛盾也逐渐显现。突出的问题有:(1) 土地所有权在实践中的模糊化,导致对土地的管理不力。耕地被随意占用,土地肥力受损,水利设施老化现象十分普遍;(2) 农户通过家庭承包获得的土地经营使用权尚不稳定,承包的时效性还缺乏制度保证,因此农民对耕地缺乏长期投资的热情;(3) 部分地方土地的经营规模细碎狭小,妨碍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土地产出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两大命题: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二是自给半自给的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化。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农业作为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现实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正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其突出表现为:──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矛盾。──农业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矛盾。上述矛盾,严重阻碍着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实现农业…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户微观角度,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模型推导出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影响,然后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测算农地整理影响下的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而得出劳动力转移和耕地流转的规模。结果表明,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受到农地整理的影响;农地整理区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大于现有农户农地规模,农地整理区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96hm2;湖北省农地整理区户均应转入农地量为1.17hm2,户均劳力转移人数为1.25人。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通过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并加大农地整理力度和提高农地整理质量,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组比较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农地分布、农地利用强度、农地经济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亩以下的经营规模农地利用强度最高,但农地经济效率最低,在此经营规模下的农户应扩大土地规模,增加效益;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下,若想达到最优的农地生产绩效应选择20-30亩的经营规模,若想达到最优的劳动力生产绩效应选择50亩以上的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14.
一、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基本思路有两条:一条是从农户外部入手,不触动农户的承包经营权,通过社会化服务、区域化种植等办法,扩大农户的外部经营规模。另一条是从农户内部入手,在那些条件具备(最根本的一条是二、三产业比较发达,6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稳定转入非农产业,60%以上的农户收入稳定来自非农产业)的地方,通过“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促使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和流转集中,进而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集中必须本着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土…  相似文献   

15.
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是由大大小小的地块构成,这种小规模经营方式无法分散技术成本,农户使用技术对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意义不大,因而农户使用技术的动力不足,阻碍了农业科技的运用和推广,并导致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成本观念淡薄,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弊端,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使用和推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是中国农业生产实现从小农户到规模经营转型的关键。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土地流转、农户就业选择与农业生产效率间的关系,强调土地流转不仅能直接提高农地配置效率,还通过影响农户就业选择和技术采用,间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转型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定量结果表明,若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将实现从小农户到规模经营的转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将提高71.02%。劳动力市场改革、农产品价格调整等均会影响农户转型和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两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一阶差分模型,从土地转入户的视角考察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补贴改革显著促进了粮食生产效率的改善;从内部构成来看,农业补贴改革对规模效率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和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补贴改革通过促进农户扩大土地转入规模、增加农业生产投资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而改善粮食生产效率。(3)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生产效率的改善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经营规模大、流动性约束强以及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对农业补贴改革的反应更为敏感。研究发现有助于厘清农业补贴改革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完善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西南地区489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Mult inomial Logist ic模型,研究农户对营销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兼业性、农产品类型、政府间接支持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农户营销渠道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土地经营规模、距离农贸市场距离、运输时间等对农户选择不同类型的营销渠道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配置不当与劳动生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7,(5):117-130
中国农村土地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按人口数量进行平均分配,这忽略了农户在农业生产效率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其生产效率间的错配,造成土地资源配置不当。本文在标准的两部门模型中,引入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安排,从理论上说明了土地资源配置不当对中国加总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点(2004—2013年)详实的微观数据评价了土地资源误配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若土地能够有效配置,平均而言样本期间中国农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1.36倍,农业劳动力占比将下降16.42%,加总的劳动生产率将提高1.88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确立了农户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微观运行的主体地位。以农户收入来源为主,并参照其经营性质和经营规模,可将我国现阶段的农户划分为以下五类群体:半自给小规模纯农户;商品性大规模专业农户;以农业为主业的兼业农户;以农业为副业的兼业农户;完全从事非农产业的纯非农户。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户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动,农户兼业化愈来愈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在如何看待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上目前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兼业化是世界各国农村发展中的共同现象,因而我国也必然会在小规模土地经营的基础上走上农户兼业化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兼业化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化模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