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的趋势,公序良俗作为与诚实信用原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民商法的一般规则,它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功效。本文从公序良俗原则的立法发展轨迹出发,论述了公序良俗原则在司法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风险,并从三个方面指出了正确适用公序良俗原则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为法官判断当事人的民事活动及其他事项是否符合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提供了正当化依据.但由于受公序良俗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公序良俗原则在审判中运用的程序缺乏等因素影响,公序良俗原则在审判中的运用容易出现裁判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基因专利权在授予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受到公序良俗原则和道德的约束。公序良俗原则应用于专利制度的合理性。针对基因专利的授予和实施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基因隐私权、知情权和否决权制度,建立利益分享和损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张学英诉蒋伦芳一案之判决 ,在学界引起诸多纷争。一方面此案的判决 ,暴露了我国民事私法上关于不法原因给付制度构建的欠缺 ,另一方面也昭示了建立在个人自由主义基础之上的公序良俗之价值理性的匮乏 ,公序良俗之法律逻辑基础乃为法律行为自由主义 ,其功能与目的非在于否定自由 ,而恰恰是保障与舒展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5.
张学英诉蒋伦芳一案之判决,在学界引起诸多纷争。一方面此案的判决,暴露了我国民事私法上关于不法原因给付制度构建的欠缺,另一方面也昭示了建立在个人自由主义基础之上的公序良俗之价值理性的匮乏,公序良俗之法律逻辑基础及为法律行为自由主义,其功能与目的非在于否定自由,而恰恰是保障与舒展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6.
孔子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需求,改造西周以尊祖敬宗为主要内容的类宗教倾向性的"孝",使其成为家庭伦理的核心理念。推其实,则是为了以家庭为单位,打造合格的社会人,最终以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盛世。孔子的做法对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公序良俗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商业名称为主的店堂招牌并不属于广告,不宜纳入《广告法》的规制范围,而应依据商业名称类法律法规予以规制,否则不仅导致适用法律的错误,也难免出现机械执法的尴尬。戏仿商业名称并非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语言文字,而应视戏仿者与戏仿对象的利益衡量进行公序良俗的价值补充和合法性审查。  相似文献   

8.
"婚姻保证金"的法律性质为附条件赠与;按照我国相关的司法解释,条件违反公序良俗原则无效则法律行为本身也应认定为无效,但如此处理难以周延地平衡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在我国民法中引入不法原因给付制度,在该赠与行为被宣告无效后,适用不法原因给付规则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民间借贷中的民事习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民间借贷中的民事习惯纷繁复杂,不同地域,多有别异.借贷利率与借贷期限、借贷数额、借贷对象及银根松紧形势等市场因素有关,以“月利三分”为限,有“零利率”、“低利率”、“高利率”之分;借贷担保有以中人与房屋、土地、粮食、牲畜甚至妻女之分;债务履行有利息滚入母金、利息不滚入母金、停利归本、先偿利后归本、打账与摊账或摊还、立发财票或兴隆票之分.其中,有些属陋规恶俗,理应摒弃;有些属公序良俗,值得借鉴.认真梳理清末民初民间借贷中的民事习惯对规制与引导当今社会民间借贷秩序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当事人为了隐瞒某些违法行为或事实而给知情人一定的物质利益作为"封口费"。由于这种行为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或者其先前行为可能违法,因而往往受到公安机关的干预。但从民法的角度来看,这种给付与收受金钱的关系应界定为附义务的赠与,且由于其违反公序良俗而应视为一种无效的契约。"封口费"不应由公安机关"追回",而应当按照不当得利进行民法上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民事法律漏洞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法官在对案件审理和裁判时,要发挥自由裁量权,填补漏洞。道德作为民事法律的主要渊源和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的规范,与民事法律所追求的正义和公正不谋而合,成为填补民事法律漏洞的重要方法。泸州遗赠案,是法官在司法实践中运用道德原则填补民事法律漏洞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自由价值与秩序价值具有重要的关联性和一定意义上内在的统一性。就自由与秩序的关系而言,秩序价值是自由价值形成的基础,法律在获得自由价值的同时必然也相应地获得秩序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继承法都建立了遗赠的接受(承认)与放弃(抛弃)制度,但台湾地区遗赠承认与抛弃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们应当借鉴台湾地区的立法经验,对遗赠的接受与放弃制度的内容进行全面修订,以进一步完善我国遗赠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法律价值取向分析反倾销制度中公共利益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秩序、自由、效率被公认为法律的基本价值,反倾销法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反倾销法中引入公共利益原则,可以解决反倾销所涉不同主体之利益冲突,弥补反倾销措施之局限,矫正反倾销措施之过枉,均衡社会各方利益,从而实现反倾销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由"泸州遗赠案"和"杭州遗赠案"的不同处理出发,对特留份制度的价值及其在我国的意义提出质疑,接着介绍了国内学者主张在我国建立特留份制度的主要理由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目前《继承法》修改还不宜将特留份纳入其中,而应着眼对必留份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是在司法机关的引导之下,在当事人双方自由达成的谅解协议的基础之上由司法机关确认并解决犯罪人犯罪与刑责的程序,时下热兴并被现行刑事诉讼法确认的刑事和解制度,与卢氏社会契约论思想在自由选择精神、契约之内"公"价值和行为的道德正义与自由辩证统一三个方面存在共通  相似文献   

17.
严复没有把国家设定为基础,而是把个人及其自由设定为国家的基础,他把"群"看成是"己"的复合体,"群"由己组成,舍己无"群"。他相信个人自由竞争和个人能力的发挥,是进化得以可能并最终导致理想盛世的条件。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可以分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谁取决于谁,二是两者何者为先。而严复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前后存在着不一贯之处,面对社会和国家迫切危机,他急于通过把社会和国家放在首位来扭转不可收拾的时局,而有时,他又强调个人的天职。  相似文献   

18.
在法律规则体系中,由于自然语言天生的空缺结构,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概念,类型分为两种:一是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比如公共利益、公序良俗等,其内涵与外延均不确定;二是经验性不确定法律概念,比如清晨、机动车等,其内涵清晰,但外延高度不确定.《工伤保险条例》中包含三大类不确定法律概念,“工作原因”、“上下班途中”、“突发疾病且抢救无效”,它们介于价值性概念与经验性概念之间,既要用常理对相关客体进行描述,同时又必须进行必要的价值衡量.在司法审查中,可以分别确定真实性标准、合理性标准与完整性标准,通过判决理由部分的法官解释,最终形成最恰当的结果.判断“工作原因”需要真实性标准,即员工所遭受的伤害与工作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的、紧密的逻辑关联;判断“上下班途中”需要合理性标准,即分析上下班的过程是否在合理时间、处于合理路线,若存在绕道,该绕道是否出于合理缘由等;判断“突发疾病且抢救无效”需要完整性标准,既要考虑“突发疾病”的前因与工作是否存在联系,同时又要结合“抢救无效”这一后果是否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9.
为维护非歧视、自由、透明和公平竞争的多边贸易秩序,WTO<补贴反补贴措施协议>从性质、目标和数量上对是否具有贸易扭曲效应出发,将政府补贴分为:禁止性补贴、可控告补贴和不可控告补贴共三种类型,通常用交通灯模式中的"红灯"、"黄灯"和"绿灯"来描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规范遗赠扶养协议的形式要件、扩大遗赠扶养协议扶养方的范围、构建协议履行的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遗赠扶养协议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