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兴林 《价值工程》2016,(35):214-215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一环,如何对他们进行精准就业指导与帮扶,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能力范围内,围绕就业困难群体的动态划分,网络信息服务、就业绿色通道、个性化就业指导、就业跟踪和反馈等方面,探索高校辅导员如何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精准就业指导与帮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学生人数也在同比不断上升。在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贫困学生就业难问题就愈显突出。作为"就业困难群体"之一的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则更为全社会所关注。本文对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所开展的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工作为切入点,提出了提升贫困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希望为学校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就业月览     
《中国就业》2009,(8):17-17
●6月18至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中国就业促进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应对危机稳定就业——发挥失业保险基金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研讨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6月19日,为推动各地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四项工作举措,力促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4.
党辉 《价值工程》2013,(33):211-212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因此需要我们建立一些帮扶对策来帮助就业困难的大学生能够充分的实现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3):172-174
本文从就业困难群体的影响因素出发,以昆明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分层指标(6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以及21项三级指标),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分层量化研究,得出就业困难群体目标的量化值,从而在直观数值上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困难等级进行判断,实现精准化帮扶。  相似文献   

6.
数说     
《中国就业》2013,(2):17-17
1509万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近日在"2013年全国就业援助月活动"开幕式上透露,自2003年以来,共有1509万就业困难人员经帮扶后实现就业。本次就业援助月活动主题是"就业帮扶、真情相助",重点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中的登记失业人员、家庭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8.4亿据了解,人社部自2010年起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春风行动",双方通  相似文献   

7.
陈徽是江西省蓝天学院金融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也是一名家庭困难、就业困难的"双困生"。经学校就业处推荐,她被江西省人力资源市场列为就业援助对象。记者跟踪并记录了江西省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援助小组帮扶她成功就业的过程。从陈徽的个人经历中可以看出,"双困"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措施以其个性化的服务和心贴心的援助,对大学生、特别是困难大学生顺利就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章雁峰  杨芬 《价值工程》2021,40(36):113-115
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的双重影响下,高校就业压力非常突出.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文章从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定义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然后从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发挥校友和校企的优势、全面精准开展就业指导帮扶、保障就业政策和制度充分落实、企业完善网络招聘、企业尝试建立员工共享的模式、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浙江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章雁峰  杨芬 《价值工程》2021,40(36):113-115
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的双重影响下,高校就业压力非常突出.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文章从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定义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然后从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发挥校友和校企的优势、全面精准开展就业指导帮扶、保障就业政策和制度充分落实、企业完善网络招聘、企业尝试建立员工共享的模式、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浙江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章雁峰  杨芬 《价值工程》2021,40(36):113-115
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的双重影响下,高校就业压力非常突出.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文章从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定义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然后从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发挥校友和校企的优势、全面精准开展就业指导帮扶、保障就业政策和制度充分落实、企业完善网络招聘、企业尝试建立员工共享的模式、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浙江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是全围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任务重,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困难人员多。同时,武汉市也是全国教育大市,每年高校毕业生多,部分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全市就业总体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武汉市针对就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并把开发公益性岗位作为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历史使命,对于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提升办学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脱贫户学生的就业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任务,为了切实提升脱贫户学生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将“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从根本上解决脱贫户学生的就业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脱贫户学生就业帮扶的现状,然后进一步分析脱贫户学生就业帮扶新策略,为脱贫户学生就业制定长远规划,切实帮助脱贫户家庭改善经济条件,为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助力,为高职院校就业帮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胡琴 《活力》2023,(6):190-192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高校是推动落实就业工作的重要实施主体。民办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及教师的能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市场的就业形势,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完善管理机制、开拓就业渠道、培养就业能力、强化就业帮扶等。  相似文献   

14.
严红梅 《中国就业》2009,(4):47-47,49
日前,南通市劳动保障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实施“五项工程”促进就业的通知》,全面启动“政策帮扶”、“牵手创业”、“技能提升”、“岗位储备”、“平台强化”五项就业服务工程,切实做好企业职工稳定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毕业生中部分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由于竞争力较弱出现了就业难或无业可就的情况。本文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结合就业困难群体的特点,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专门就业指导的路径、方法、措施进行了讨论,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10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全国开展了主题为"服务就业,成就人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服务对象主要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各类基层项目服务期满的毕业生,特别是长期失业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和家庭困难毕业生。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广泛开展宣传,引导高校毕业生寻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建立基础台账,实施跟踪服务;大力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组织开展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加强对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这是自2006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连续5年开展的服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专题活动。  相似文献   

17.
王燕林  林智 《价值工程》2011,30(24):252-253
各类就业困难群体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人数众多,解决好他们的就业是解决高校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是在对高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简述的基础上,从高校、就业困难学生自身这两个角度去分析原因,并给予各类就业困难毕业生提出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就业成功率大大降低,本文主要是围绕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一主题进行四个方面的分析,首先给出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现状,其次给出了导致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最后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就业帮扶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的根本措施.做好就业帮扶城镇居民,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东莞市长安镇就业帮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谢敏  乐春柳 《中国就业》2023,(11):26-27
为促进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早就业,江西省新余市人社局抓抢毕业季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有利时机,统筹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力量,全力打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攻坚战”,通过实名建档、就业推介、拓岗招聘等方式,压实责任,细化措施,精准有效开展就业帮扶工作。截至今年1 0月初,江西省人社一体化系统中新余籍的3764名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除入伍、升学、出国的1 55人外,已实现就业31 85人,推荐职业培训服务21 03人,推荐就业见习服务1 383人,帮扶联系率1 00%,帮扶就业率88.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