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立小额信贷批发基金,通过批发贷款或债务投资的方式引导资金流向优质小额信贷机构,可以扩大小额信贷业务的覆盖范围,提高小额信贷行业的资金效率。小额信贷概念及现实意义小额信贷,目前普遍被接受的定义是专门向中低收入阶层和微型企业提供的数额小、可持续的贷款服务。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科院和扶贫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合作,在易县创建扶贫金融机构,初次引入小额信贷概念。  相似文献   

2.
《贵州农村金融》2000,(8):23-24
在上级行对小额扶贫贷款的收回管理还没有制定出统一办法前,发放小额扶贫贷款的县支行;将要收回到期的小额扶贫贷款本息。为了管好、用好小额扶贫贷款盘活存量,提高扶贫效益,我们根据《贵州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贵州省小额扶贫到户贷款实施细则》和有关的金融政策、法规,结合正安突情,并征求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乡(镇)扶贫工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是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要抵押、保证担保的贷款,是以农户这一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以贷款形式为其提供发展资金的一种扶贫方式。作为一项金融创新和支农业务创新,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具有便捷、小额、短期、循环、以广大农民为服务对象等特点,在推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1999年8月,根据中国农业银行铜仁分行的安排,我们深入到沿河、德江、印江3个国定贫困县的农村对小额扶贫贷款的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总体上看,3县的小额扶贫贷款的发放工作做得较好。其主要表现为:(1)各地党委和政府对小额扶贫贷款的发放工作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做到时间、精力、资金三集中,保证小额扶贫贷款及时足额投放,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需要。(2)坚持贷款与扶贫项目相配套的原则,有效地防止了小额扶贫贷款投放的盲目性,保证了贷款资金的使用效果。(3)农业银行组织了专门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商洛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证研究,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制度创新,而不是国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策性措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和实现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有效途径,而不是扶贫式的无效投资;当前制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拓展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农村信用社曲解政策意图、风险防范行为扭曲,而不是资金匮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小额信贷是农村经济发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力量。为推动农村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我国政府部门主导推行了福利性较强的扶贫小额信贷以解决贫困农户发展产业中面临的无资金或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对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践中扶贫小额信贷易呈现出贷款偏离贫困目标群体、贷款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挤占公益型小额贷款等困境。笔者基于对贵州省小额信贷在农村精准产业扶贫实践中的调研,结合理论研究探讨了扶贫小额信贷在贵州农村精准产业扶贫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扶贫专项贷款是中央为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人口温饱问题而专项安排的资金。自1986年国家实施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扶贫贷款承办主体屡次变化,而扶贫贷款的投向及其运作也大致经历了探索、小额直贷到户、以项目辐射产业化带动等三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成败如何呢,通过调查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贇  谢元态 《海南金融》2004,(10):53-55
小额信贷业务是我国支农扶贫的主要的金融策略之一,虽然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要使小额信贷业务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其机制。本文从利率市场化、充足资金、完善抗风险机制与配套相关指导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农户小额信贷机制,推动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提高支农扶贫效益,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正安农行在乐俭乡推行小额扶贫贷款发放到户试点获得成功。1998年10月15日,11月4日,由市农业银行、市扶贫办、正安县扶贫办和正安县农业银行派员组成工作组,两次到本县乐俭乡东门村发放小额扶贫贷款给贫困户,金额170500  相似文献   

10.
创新与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和金融创新,在我国扶贫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在运行机制、观念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创新,小额信贷已呈现出不断发展壮大之势。但也因为社会、经济、制度大环境的限制及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而使它的发展面临着众多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小额信贷还需进一步创新以适应我国的经营环境。发展与创新在中国,最早是联合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将小额信贷介绍到中国来。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将孟加拉“乡村银行(GB)”小额信贷模式引入中国,并开始实验和推广。1998年,中国政府在总结了小额信贷的基础上开始…  相似文献   

11.
何卫东 《中国外资》2013,(21):67-69
虞城扶贫社是我国最早试点GB模式小额信贷的NGO组织之一,近年来该社在遵守GB模式贷款规则的同时,通过拓宽后续经营资金、提高贷款额度和降低还款频次等内容的改进,不断提高GB模式小额信贷在中国农村的适应性,为我国信贷扶贫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GB模式的本土化演进经验正被中和农信在全国大规模推进,而扶贫社也将逐步并入中国农信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指小额信贷机构的持久生存,也包括小额信贷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还包括小额信贷通过金融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增强生存能力的功能。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的深入实施,不仅在终极目标的选择上,还是在小额农贷的制度设计及实际操作层面,都出现了不少问题。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效果最终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对农村金融支持措施的落实效果,而且也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因此,有必要对小额信用贷款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使该贷款的政策性和经营性更好地融合,这对于引导农村资金回流、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国家为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采取了一系列扶贫信贷政策。国家投放了大量的信贷扶贫资金,农行关岭支行自1987年以来,共发放扶贫贷款13972万元,其中项目贷款8876万元,小额扶贫贷款5096万元。项目贷款主要是由项目承办单位和领办人在当地实施一些规模较大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等。这部  相似文献   

14.
一、小额信贷扶贫运作机制使用扶贫贷款开展小额信贷扶贫的一个共性是采取政府主导推动模式,省、地、县党政领导全面抓小额信贷扶贫,乡村干部全面动员,政府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在组织形式上,一般做法是县乡两级成立扶贫经济合作社总社和分社,总社主任由县扶贫办?..  相似文献   

15.
扶贫小额信贷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产业发展资金而量身定制的政策性扶贫贷款产品,但在滇西边境山区运行中仍存在使用率低、风险隐患较大、分担补偿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本文建议规范信贷资金实现精准滴灌、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银政保担等机构合作,实现扶贫小额信贷与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对接。  相似文献   

16.
梅光明 《浙江金融》2004,(12):45-46
农信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实践 我国的小额信贷实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的有关机构和资金比较雄厚的国际慈善组织最早把小额信贷介绍并引入中国.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妇女发展基金1981年通过北京妇联提供的能为妇女提供就业机会的40余万美元、期限2-3年的小企业贷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孟加拉国Grameen银行和福特基金会资金、技术支持下于1994年在河北易县建立的第一个专业性的小额信贷机构--扶贫合作社;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的科研人员利用一些外来资金和项目在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的贫困地区进行的一些扶贫实验.这一阶段最成功的典型之一当数1996年6至10月实施的陕西商洛模式.  相似文献   

17.
毛洪 《金融博览》2007,(1):48-49
小额扶贫贷款是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开办的特定贷款品种.它的开发,推广和运用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脱贫,越温,奔小康发挥着“催化剂”“及时雨”的积极作用.但是.小额扶贫贷款存在的政策风险和清收成本加剧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农行的业务经营.羁绊着农行改革发展的步伐.农行小额抉贫贷款清收机制的创新和变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湍水头等三个村在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帮助下成立了具有扶贫性质和小额信贷双重功能的“基金会”,经过十几的发展,目前已经具有130万元的信贷规模。小额农贷与扶贫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创新意义,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贵阳市分行和息烽县支行根据国家扶贫政策,积极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做到早调查、早安排、早落实。至1999年4月5日止,发放小额扶贫贷款412.4万元,超额完成了省行要求的一季度小额扶贫贷款投放计划。贷款投放面包括息烽县10个乡镇23  相似文献   

20.
《金融纵横》2003,(4):42-42
为总结推广江苏省小额扶贫贷款工作经验,2003年2月19日,人民银行总行货币政策司在淮安市盱眙县召开了小额扶贫贷款工作座谈会。总行货币政策司张亚芬副司长、分行周忠明副行长,总行货币政策司、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武汉分行、成都分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