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资本论》原著中的"劳动"实际上隐含了"管理劳动"。党的十四大以来,关于管理劳动的性质及其是否创造价值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综述进行梳理:关于生产劳动涵义的揭示及当代管理劳动的性质和新变化;有关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判断标准的多角度分析;对不同类型企业、部门的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分析;关于管理劳动创造价值量的衡量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管理劳动的价值分配及不同部门的分配原则;最后总结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就环境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引入股东价值的概念,构建了基于经济增加值指标的环境管理经济价值的评价方法,根据环境决策的价值驱动因素指出我国目前环境管理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怡 《时代经贸》2007,(3Z):30-31
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已是公认的事实,无论是财务主管还是企业决策者,都在致力于企业价值的创造。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的角度,探讨影响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企业价值评估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0-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333起收购事件为样本,基于EVA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兼并收购中的价值创造以及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并购当年的公司价值普遍提升,但并购后上市公司要么价值创造不明显要么毁损了价值,并购价值创造没有持续;随后,利用对EVA指标的分解,对价值创造和价值毁损的公司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兼并收购中价值创造来源于并购后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的提高和管理成本、经营费用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价值创造视角下的公司治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企业价值创造这一终极目标为基础,从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要素、企业契约形式和外部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价值创造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通过对公司治理起源与本质的梳理,指出公司治理模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目标,提出了价值创造模式指导下的公司治理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价值创造这一源头分析了公司治理中的两大争议: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差异以及"股东主导"与"利益相关者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之争,指出这些争议的根源在于企业价值创造模式的不同.最后,本文指出,并不存在一种普适性的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制度的设计安排应该服从于特定的价值创造模式.  相似文献   

6.
企业管理无形资产的目标就是实现价值最大化。本文分析影响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和抑制因素,并据此提出一些改进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价值抽象于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比率,而不同使用价值产生于不同的具体劳动。由此推论,具体劳动即劳动的异质性是价值决定的重要因素,在研究价值决定时不能强制地抽象掉劳动异质性。本文对基于劳动异质性的广义价值论做了新的表述,并从劳动异质性的角度对劳动价值论以及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折算做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管理劳动是生产劳动,能够创造价值,而企业家的劳动是最高级的管理劳动,同样也创造价值,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角度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劳动价值有利于企业家队伍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李俊涛 《当代经济》2009,(18):62-63
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价值创造,也是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经济增加值和可持续增长是价值驱动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战略管理分析框架,最后,应用财务战略矩阵,针对不同的财务状况采取不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当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劳动一般、商品生产、剩余价值生产和创造等角度对生产劳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该文认为,那种以是否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是否为资本带来利润作为标准来判定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论断是片面的,只有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用是否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作为标准,才能判断服务劳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带有交叉乘积项的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一方面,通过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同质性检验与对称性检验,揭示各因素对公司价值创造影响方式的异质性;另一方面,通过条件密度预测方法,细致地刻画各因素的变动对价值创造整个条件密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实施激励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价值创造,但不同的激励方式对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无论是薪酬激励还是股权激励,都会导致公司价值创造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为制订合理的政策措施来提升公司价值创造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价值究竟是由什么创造的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只有抽象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另一种观点认为不仅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也同样创造价值.前者从马克思的活劳动、物化劳动和价值的定义出发,来证明马克思价值源泉理论的正确性.后者不是从马克思的定义出发,而是从价值生产角度来考察价值的源泉问题.解决这一争论的关键在于对能量守恒原理的认识,因为从一定角度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原理的一个应用.借助于这一原理可以得到这样的推论,即持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是错误的.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只着眼于个别企业的价值生产,而忽略了价值流和劳动流的形成过程.事实上,一旦从一定时间内价值和劳动的流动角度来考察,就会发现价值只源于抽象活劳动,而与物化劳动无关.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学说史告诉我们:斯密的经济学是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的劳动价值论,李嘉图的经济学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劳动价值论,而马克思的经济学则是机器大工业占绝对统治地位时期的劳动价值论。那么,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又当如何科学地认识高科技条件下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呢?文章从澄清目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种种非理性认识的误解入手,提出了高科技条件下,劳动创造价值的质的内在规定性,进一步研究了劳动创造价值的量的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活劳动创造价值,这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凡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有用服务的活劳动,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管理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资本品、土地等自然资源参加生产过程.是生产要素,但它们本身不创造价值;不是所有占有社会剩余产品的行为都是剥削。  相似文献   

15.
安铁通 《生产力研究》2011,(1):25-26,102
文章试图从理论的角度研究科学劳动和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科学劳动的产物,人类的大部分脑力、全部体力劳动可以被机器替代,但是科学劳动以创造性为根本特点,不能被完全替代,它将越来越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劳动形态以及财富创造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技术转化为资本,资本创造价值已经成为共识,技术资本在不同公司创造价值的作用程度不同,根源是技术资本配置效率问题。选取沪深两市2008-2013年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基于不同股权性质的公司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技术资本配置效率和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技术资本配置效率越低,并且技术资本配置偏离度在国有公司中表现为配置过度,在非国有公司表现为配置不足;②在股权性质为国有的公司中,由环境不确定性引发的技术资本配置偏离将降低企业价值,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由环境不确定性导致的技术资本配置偏离将增加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核心内涵的智力资本,已成为当前经济增长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但由于缺乏智力资本内生形成的逻辑线索,目前对智力资本驱动价值创造的理论解释尚不清晰。从基于迂回生产方式实现价值创造的本原出发,通过迂回生产方式中预付资本(货币资本)与资本品相统一的资本本质的分析,可以探寻出智力资本的形成与演化路径,及其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随着知识的动态形成,智力资本逐步内生演化成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关系资本等形式,从而促使了价值创造的逐步拓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以往从降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联盟控制方式的不足,着重从如何实现有效的价值创造的角度分析联盟控制方式的有效性问题。首先对战略联盟的价值创造功能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进而对不同的联盟控制方式在实现价值创造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齐力 《生产力研究》2011,(8):165-166,177
文章从自组织理论视角,探索国际优秀环保企业如何将环保("绿色")因素融入公司战略,激励创新,创造价值并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研究认为,目前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已进入自组织阶段。具备环保优势的中外企业大都在品牌价值、自然资源、客户依赖、人才竞争、监管压力、环保信誉等方面有着类似的共同点;文章从构建环保竞争优势出发,基于产业角度和资源角度考虑,分别提出了反应战略、适应战略、防御战略、超前战略的企业环境战略;并给出了不同类型企业的环境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科技劳动是当代社会价值创造的最大源泉,在价值创造中,科技劳动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并起着不同的作用.与普通劳动相比,科技劳动同时还具有间接性、复杂性、创新性、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