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气雾给药。气雾给药是家禽有效给药途径之一.它充分利用家禽独特的气囊功能特性.促进药物增大扩散面积。从而增大药物吸收量。使用时应注意控制雾粒的大小,防止出现不良反应。雾粒的大小主要由喷雾器的设计功能和用药距离所决定。如雾粒过小。其与肺泡表面的粘着力小.容易随呼气排出。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人工养龟的迅速发展,病害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而龟类的防治药物和给药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1、防治药物 (1)消毒杀菌药主要用于龟池、工具(包括容器)等消毒。常用的有生石灰、氯制剂(如漂白粉等)、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碘制剂(如络合碘)等。 (2)治疗用药分为外用药、内服药和注射用药等。  相似文献   

3.
1.口服法。①饮水口服。将一些水溶性好的药物按说明浓度溶于水中,供鸽自由饮用,方法简便易行。但由于鸽有水浴的特性,所以容易造成浪费。②单只掰嘴喂服法。适用于个别发病或个别危重病例,投服片剂、丸剂时用。③拌料喂服。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药物按所需药量均匀拌入饲料中让鸽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4.
<正>2.4要考虑环境因素对用药效果的影响Fribourgh等(1969)认为对养殖鱼类口服给药时,要达到药物对鱼类疾病良好的治疗效果,就必须要满足如下的一些基本条件。2.4.1给予的药物在饲料中能均匀地分布。2.4.2在饲料中含有抑制和杀灭致病菌所需要的充分药物剂量,当鱼类正常摄食饲料后能在鱼体内达到治疗疾病所需要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5.
3.药物治疗3.1拌药饵投喂药物3.1.1投药的标准量首先,要根据药物的种类决定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用药量,在各种渔用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中经常可以看见“按每千克鱼体用××毫克药物,拌和在饲料中……”或者“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的药物……”的表达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所  相似文献   

6.
<正>3.拌药误区抗生素类药物多频次使用,有的一天连续3餐投喂抗生素。核心原因抗生素用药剂量不足,养户多半使用抗生素按照一包恩诺沙星拌多少包饲料来计算,殊不知那是规定在3%或5%投饵率之下的用药量!正确的拌药剂量应该依据鱼的体重来计算用药量,达到药物在鱼体内的浓度,才有治疗效果,否则抗药  相似文献   

7.
<正>药物敏感试验是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师进行渔用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对于其正确理解,不能单纯依据报告上敏感、耐药或中介的字眼,还应结合患病水生动物机体因素、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致病菌耐药机制、给药途径对药物流失程度的影响等因素,综合分析后方可作出正确的判断。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师在应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渔用药物选择时,常出  相似文献   

8.
投喂药饵是防治鱼病的有效措施。但由于投喂药饵是通过内服实现鱼病的防治,因此为确保既有效又安全,必须正确配制和使用鱼用药饵。 一、配制方法 1、青饲料药饵。采集每次正常吃食总量1/3~2/3的鱼类爱吃的鲜嫩青草或蔬菜叶待用。先称取青料重5%左右的面粉加水在锅内煮成稀糊状,把要配人的药物充分溶解于少量水中,再把药液倒入冷却的面糊中充分搅拌均匀,最后将拌药的稀面  相似文献   

9.
《致富之友》2005,(8):45-45
动物饲养离不开药物。药物是养殖场(户)用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患的重要武器。但”是药三分毒”又是众人皆知的俗语,故只有掌握正确的用药剂量和科学的用药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所用药物产生的积极效能,达到防治疾病、标本兼冶及促进生产、提高效益的目的。为此,养殖场(户)在使用药物时应走出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0.
不少从事水产动物养殖的人员,在渔用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许多误区,不正确地使用渔用药物,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贻误治疗的最好时机,还可能导致药物对水产动物机体和养殖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正> 药物进入鱼体内后,吸收、分布、排泄、转运和转化统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对鱼医掌握用药剂量和选择药物,有着重要意义。 一、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通过生物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吸收后随血液分布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1.给药方法 不同的给药方法,药物吸收的怏慢有明显的差异。注射给药主要以扩散  相似文献   

12.
对患病水产动物进行药液浸泡虽然有几种不同的方式,但是,其主要过程都是将药物首先溶解在饲养水中或者用某种容器盛装的水中后,再将水产动物放入药液中浸泡,以清除寄生在水产动物体表的病原生物。与将药物拌在饵料中使水产动物口服药物的给药方法相比,水产动物口服的药物是经过消化道吸收而进入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而用于浸泡水产动物的药液除了能直接清除寄生在体表的病原生物外,还能通过患病部位和鳃部被机体吸收。  相似文献   

13.
兽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然而大量使用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及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等问题日益凸显。肉鸡产业是我国第二大肉类产业,深受药残的困扰,兽药减量对肉鸡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9省334个养殖户调研数据,分析了肉鸡养殖中科学用药、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三种主要减药措施的现状,并采用贝叶斯信度网络模型探讨了药物投入及减药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最终筛选出了较适宜或最佳的减药措施及措施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肉鸡养殖科学用药水平明显偏低,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水平相对较高,但与期望最优水平仍有较大差距;(2)科学用药、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水平与药物投入水平存在弱负相关关系,这表明了减药路径优化的可能性;(3)药物投入及科学用药、生物安全、动物福利分别处于最高水平时,技术和经济效果均可达到良好状态,但技术和经济效果的期望最优状态需通过三种减药措施的组合实施才能达到;(4)在药物投入处于低和最低水平,且保证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处于最高水平的理想状态下,减药路径组合应为“科学用药(低)—生物安全(高)—动物福利(高)”的状态,即减药路径重在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和动物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给药方法主要分内用(口服、注射)和外用(全池泼洒、浸泡、涂抹、挂袋、药物清塘等)二大类。用药方式的选择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外用方法易于实现,而内服方法会受到水产动物摄食方式的限制。对于摄食配合饲料者可以制成药饵直接投喂,但对于滤食浮游生物和仅摄食活饵的水产动物  相似文献   

15.
<正>水产动物常年生活在水中,发生疾病不但难以确诊,还很难治疗,不像陆生动物那样可以针对发病个体近距离地给其打针服药。发现部分水产动物生病,通常都是采用全池泼洒的方法进行群体用药。这样不仅会增加用药成本,还会给其它健康的个体造成影响,重者可能破坏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采用内服给药的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生病后,一般吃食很少或很少吃食,靠  相似文献   

16.
<正>2正确运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药物选择正确运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药物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2.1根据样本组织特点合理制定给药方案首先,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师在根据离体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是,应考虑选择在患病水生动物病灶中血药浓度靶向分布较高的抗菌药物。如果是是针对肠炎等肠道内致病菌完成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就应该选择难以被组织吸  相似文献   

17.
饲喂粥料给奶牛喂粥料比喂干、湿料可提高产奶量31%。加工粥料时,先把粉状精料加少许食盐,用少量水冲稀搅匀,待锅内水沸腾时倒入,搅拌5—10分钟即成。  相似文献   

18.
——健胃消化药 食母生、促菌生等宜在喂料前投服或者先用少量饲料拌匀喂服。 ——维生素类 复合维生素(或多种维生素)宜现配现用,效果更好。夏季维生素B和维生素E最易损失,必须及时补充。 ——抗菌素类 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可混料或混水按规定的时间投服,不宜长时间放在水中或料中。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宜注射,不宜口服。磺胺药、呋喃药饮水或拌料不受时间限制,也不易失效。一般家禽用药3天为小疗程,5天为中疗程,7天为大疗程。切不可只用一次药就随便  相似文献   

19.
<正>在人工养殖泥鳅过程中,各种传染性疾病是规模化养殖泥鳅过程中的重要制约因子。尤其是气单胞菌病(图1)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如果盲目用药就难以受到理想的疗效。图1患气单胞菌病的大鳞副泥鳅(示肛门红肿、周身出现出血斑块)为了取得良好的药物疗效,我们采用从患病泥鳅体内分离致病菌,完成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的基础上,做到精准给药。不仅达到了有效治疗泥鳅疾病的目标,治疗疾病的有效率达到了98.0%以上,而且有效地避免了泥鳅体内的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问题,养成泥鳅出口韩国时,药物残留检测结果合格率达到100.0%。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Fribourgh等(1969)人完成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饵料中添加药物投喂给鱼类的方法,会受到水温、pH、颗粒饲料直径大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表3)。我国养殖鱼类种类众多,摄食习惯均不相同,对不同鱼类给予药物时,如何才能做到最佳效果,以往没有相关的研究结果。为了做到精准给药、提高用药效率,了解这些参数也是很重要的,遗憾的是,我国尚缺乏对这个问题的系统研究。对于每天的投饵率固定的养殖鱼类,将投喂药物的标准量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