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商业银行宏观压力测试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商业银行评估宏观压力测试对其资产状况产生的影响建立模型,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开发了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宏观压力测试情景设置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宏观压力测试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前尾部风险问题已严重影响国内房贷资产的安全。研究证明,压力测试是解决尾部风险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引入了房贷尾部风险压力测试问题,界定了尾部风险和压力测试内涵。其次结合美国和欧洲经验,就国内压力测试存在的问题做了现状分析。再次从流程角度对房贷尾部风险压力测试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压力测试逐步成为量化评估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推进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为风险测度指标,运用Logistic模型,分别模拟2008年历史情景和历史最差情景来测算宏观经济因素波动对银行体系的冲击大小。从设置的两种情景压力测试结果看,消费和投资增速变化形成信用风险因子时,湖南省银行体系形成的不良贷款率都低于初期不良贷款率,湖南省银行体系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武汉金融》2014,(2)
三大信用风险模型在国际银行业宏观压力测试实践中被广泛使用,CreditRisk+要求数据较少且计算量较小但难以考虑贷款违约的行业相关性;CreditMetrics很好地考虑了违约行业相关性但要求数据较多且面对较大的贷款组合计算量过大;CreditPortfolioView建模过程中不需额外设计风险传导及情景模型,能直接用于宏观压力测试,但其损失分布计算量较前面2种模型都大。本文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在压力情景生成及风险传导部分采用分行业的CPV模型,信用风险计量部分采用违约概率固定的CreditRisk+计算损失分布。该压力测试方法考虑了贷款违约的行业相关性,数据要求较少且计算量小。 相似文献
6.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宏观压力测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宏观压力测试在各国银行业的宏观经济审慎分析中越来越受重视,其主要目的是识别金融机构体系内承受系统性风险时所暴露的结构性弱点和整体风险水平。本文利用线性压力测试模型,重点测试了GDP增长速度和CPI同时发生不同程度恶化时,2008年和2009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增长速度的受影响程度,同时深入分析了各种测试情景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各种测试情景下,资产规模继续保持正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研究——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搭建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内以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湖北分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为例,综合考虑压力测试方法和传统的风险价值方法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构建房地产贷款的结构化模型,测算压力情景下的不良贷款率的风险价值,从动态的角度反应风险因子短期变动对其与不良贷款率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本文构建的压力测试框架下,就单一区域、单一房贷品种以及不考虑房地产相关行业影响而言,商业银行基本可以承受冲击导致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逐渐成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评价一国金融体系面对系统性风险的脆弱性,有利于监管部门提早制定应对措施.目前,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已在全球主要国家得到推广和开展,压力测试技术方法不断得到完善.然而,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发展时间较短,现有技术模型仍在不断改进和提高,加之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因而有必要加强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建模研究和经验总结,以促进我国更好地开展银行业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爆发的多次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金融危机都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即金融危机先在一国爆发后,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引起人们对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的重视.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对福建省影响为例,分析金融危机外部传导路径,通过构建基于VEC(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宏观压力测试框架,探索定量分析金融... 相似文献
10.
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压力测试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已较为系统,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压力测试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作用。为加强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增强金融稳健性,美国和欧盟相继开展了银行体系的压力测试工作,在压力测试范围、压力情景设置、测试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比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压力测试情况,我国应从加强应用研究、完善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数据库、提高压力测试效率和透明度、强化测试结果应用等方面改进压力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已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尽管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系不十分完善,公允价值应用时要有特定的活跃市场这一前提条件,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但公允价值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必然选择,应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手段来解决未来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如何发展——2009年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侧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14日,一年一度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在美丽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举行。虽是炎夏季节,海拉尔却平添了灿烂的秋色,蓝天白云相映,清风阵阵。将会议安排于此,不难看出主办方——中国光大银行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实施美元本位模式的东亚地区因此受到冲击,美元的地位受到人们的质疑,所以,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东亚美元本位模式的研究对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未来走向和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首先从汇率的低频和高频波动这两个角度考察东亚美元本位模式在美金融危机前后的表现程度,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它的发展趋势,进而通过加入"估值效应"和资产不完全替代的转移效应模型说明了东亚美元本位模式继续存在的内在机制,以及美元本位下的双重矛盾,指出后金融危机时代东亚美元本位模式的持续使得未来美国金融危机还有持续爆发的可能,研究表明,放弃美元本位后的均衡状态完全取决于放弃东亚美元本位的时间,越早放弃美元本位,东亚国家付出的成本越小。而替代东亚美元本位模式主要依靠"亚元模式"和"东亚人民币化"。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下我国资信评级机构法律规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度被奉为投资者利益的"守护神"和资本市场的"看门人"的资信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推波助澜,引起了人们对其规制立法的重新思考.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国评级行业,借鉴此次危机的教训,规范行业运行,保障我国金融健康稳定发展势在必行.应该把握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发展现实,秉持发展与监管并重以及评级公正、客观与独立的理念,梳理与制定相关法律,构建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监管模式与收费机制、信息披露与利益冲突规避机制以及法律责任机制等具体的序列化、层次化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严重受挫,备受推崇的公允价值再次成为理论界、实务界讨论的重点,在一片质疑声中各界再次对会计计量模式的进行了探索.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制约,而会计信息质量又取决于会计目标的制定.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计量目标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然后在对比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各自优劣的基础上,提出双重计量模式的并存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后金融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的改革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次贷危机再次暴露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困境,即现行信用评级机构发行人付费收入模式存在根深蒂固的利益冲突问题。信用评级机构以声誉机制辩解,但存在重大理论缺陷和失败的经验事实证据。现行评级机构法律监管体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模式利益冲突的矛盾。信用评级机构未来的改革出路亟需解决利益冲突之困,可能的方案包括设立公共评级机构、恢复订购人付费模式、评级机构承担法律责任、政府付费购买评级服务等。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还要延续着,在竞争中并不处于优势的中小规模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此时的经济环境呢?当成千上万的国内外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或退出市场的时候,企业又该怎样起死回生?企业的命脉——资金,该如何筹措?投资方向应如何转变、调整?面对这些问题,中小规模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新思考,特殊时期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重新定位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制定与自身企业相符的资金管理策略,把握经济周期的脉搏,来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种种考验,渡过难关。以实现期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金融危机暴露出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体制的缺陷。金融危机后,全球加强了场外衍生品市场立法和监管体制改革。从全球主要国家、经济体、国际组织提出的改革措施看,场外衍生品市场立法和监管制度改革呈现出以下趋势:提高场外衍生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提高市场透明度、推动集中清算、加强非集中清算交易者的风险管理、发挥资本金的作用、加强国际监管合作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