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航油曾经拥有30多亿美元的资产,营业额在新加坡新上市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垄断国内航空石油供应。然而,广受赞誉的“中航油神话”却在一夜之间化为泡影,重演了一出“巴林银行倒闭”悲剧,其沉痛的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黄庭钧 《上海国资》2004,(12):28-28
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应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出现巨亏,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据了解,中航油所从事的并非如外界所传的"石油期货交易",而是"场外石油衍生品交易(OTC)",风险极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重组以来经过几年的奋斗,拥有了30多亿美元的资产,营业额在新加坡新上市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垄断国内航空石油产品的供应。但是因炒期货在转眼间宣布破产,寻求法律保护,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曾经广受赞誉的“中航油神话”如何在一夜间灰飞烟灭?其核心人物陈久霖又是如何把中航油弄垮的呢?  相似文献   

4.
邵青 《产权导刊》2005,(3):52-54
2004年11月30日,由陈久霖任职CEO、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为China Aviation Oil,以下简称中航油)发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巨额亏损,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因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个曾在7年间实现资产增值800倍、被誉为走出国门棋盘上"过河尖兵"的明星国企瞬间濒临破产的边缘.  相似文献   

5.
小宇 《产权导刊》2006,(1):39-39
2005年12月5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股权重组终于尘埃落定,重组后,母公司持股51%,BP、ARANDA分别持股20%和4.65%,小股东持14.35%,债权人持10%,至此,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获得新生。5日,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与BP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和ARANDA投资私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英国巴林银行和美国安然公司等相继暴露出严重的财务丑闻,我国的中行、建行等国有银行多次发生重大的贷款舞弊案件以及新加坡中航油破产,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作业成本管理如何通过优化决策信息质量和作业管理从静态和动态上促进企业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7.
2003年,《求是》杂志曾发表调查报告,盛赞中航油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过河尖兵”。同时,国资委也表示,中航油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的一个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8.
贸易与金融     
东南亚国家金融业动向新加坡新加坡副总理兼金融管理局主席李显龙近日表示,新加坡国内银行市场将在5年内开放,届时市场应足以让两家主要的当地银行发展业务。李显龙说,除了目前规模最大的新加坡发展银行以外,市场到时应有空间足以容纳超过一家业务稳固的本地银行,但...  相似文献   

9.
刘长汀 《开放潮》2005,(11):72-73
2004年12月,中国航油集团唯一的海外公司——中国航油(新加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金。这个被誉为走出去棋盘上“过河尖兵”明星企业突然就走到破产绝境。是什么原因酿成了继巴林银行倒闭之后的最大投机丑闻——中航油事件?本文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企业风险管理的失败是导致中航油陷入财务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拟以新COSO报告提出的标准与评价方法,来剖析中航油事件的根源.从中引发对改进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英国巴林银行和美国安然公司等相继暴露出严重的财务丑闻,我国的中行、建行等国有银行多次发生重大的贷款舞弊案件以及新加坡中航油破产,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作业成本管理如何通过优化决策信息质量和作业管理从静态和动态上促进企业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业绩一度辉煌。2001年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2002年被评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然而2004年11月,这个光环笼罩的企业却由于一次石油衍生品交易中高达5.5亿美元的损失而申请破产,引起一片哗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经营都会面临风险,但这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失败暴露出了中航油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的严重不足,也为忽视自身制度建设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期货市场监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加坡中航油事件给中国期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震动,有关期货市场的监管再次引起国内期货界的重视和反思。较早的上海天胶期货由于巨量交割遗留大量现货实质上是一颗即将引爆的炸弹。始于2001年的中国期货市场恢复性增长让业界对中国期货市场寄予较高的预期,而事实上存在的监管问题不容忽视。期货市场的健康成长成为国家上下关注的话题。本文试图用制度经济学有关理论解释中国期货市场的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2002年还曾被评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然而在2004年末,却因石油期货交易巨亏5.5亿美元而申请破产。通过新加坡普华永道会计公司公布的审计报告和相关资料,人们遗憾地发现,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成为导致中航油最终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所以,防止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本就从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外部监督三个方面,对如何防止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冯丽 《特区经济》2005,(8):246-247
近年全球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屡屡发生,除了典型的巴林银行、大和银行、住友商社等事件外,在最近的中航油事件中,由于违规越权炒作石油指数期货业务造成中航油亏损5.5亿美元。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已日趋重要,银行有必要将其纳入衡量资本充足的范围。在巴塞尔Ⅱ的框架下,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东盟各国银行开辟亚洲新兴市场本刊讯.东南亚各国银行积极开辟中国、印度、越南等亚洲新兴市场。新加坡民营的华侨商业银行继开设上海和厦门分行后,已准备在天津设分行,今后除计划在缅甸仰光设办事处外,还计划开设越南分行。新加坡公营的新加坡开发银行到今年三月止,...  相似文献   

16.
动态     
巴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日本明年后停止对华无偿经援,农业税可能于2005年提前取消,银监会推进跨境银行监管合作,中航油重组获集团有条件支持,央企明年将施行经营预算制,明年首批煤炭出口配额确定,中国酝酿成立水资源部,国航在港英两地挂牌。  相似文献   

17.
王莹 《中国经贸》2009,(16):140-141
一,引言 2009年3月24日,国资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央企严守套期保值原则,禁止投机。这不禁让人想起此前国内众多央企爆出的在金融衍生品中的巨额亏损事件,包括中航油(新加坡)因参与石油期权衍生品交易造成5.5亿美元亏损;中国国航和东方航空在航油套保值上分别高达68亿元和62亿元的亏损;以及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出现的19元亿和3亿元的大额汇兑损失等。在一系列投资复杂金融衍生品亏损事件中,最令国人震惊的当属中信泰富155亿元港元汇兑损失。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银行为国际项目集资新加坡作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的地位越来越显赫,许多国际项目、大企业均选择到新加坡集资,而当地银行也非常积极地扩展这方面的业务,争取为海外项目集资。1995年,仅新加坡四大银行为国际项目和企业安排和牵头的银团贷款就达144亿新加...  相似文献   

19.
公司     
《新财经》2006,(4):10-11
天士力等入选最不受公众认可的股改公司;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重新挂牌;格兰仕商标在欧洲遭抢注;中石化收购四家子公司全面启动;中石油成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联想将全球裁员5%;雅芳首获中国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积极向缅甸投资近年来新加坡资金大量涌入缅甸。1993年初,新加坡发展银行率先在仰光开业,1994年新加坡的大华银行、华侨银行及吉宝银行相继在缅甸开设了分行。从1992年开始,新加坡与缅甸官商互访不绝。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派贸易考察团访缅最频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