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于2003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的一项伟大工程。15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下,全省上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建成了千万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带来了万千农民群众的幸福笑脸。坚持全域乡村规划引领。城乡一体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完善城乡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切实强化队伍建设、政策支撑、清产核资、监管措施、路径创新等举措,推动全州村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州已有110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总村数的99.7%,有69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深化“千万工程”,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环境最美、农民生活最优、城乡发展最协调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4.
2003年,习近平同志立足于浙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谋划并持久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本文梳理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以来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变迁阶段,基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分析框架,厘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嬗变规律,形成如下研究结论:第一,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历了政府主导、政府引导农户参与、农户主动参与三个阶段。第二,社会共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社会基础,且通过影响环境整治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改善政府与农户的效用水平,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变迁参与主体的内在驱动力。第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持续深化,逐步从外在的环境治理,升级到内在的乡村经营,形成了迈向“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长效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成为有口皆碑、享誉中外的“金名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浙江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2024年1月1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辖229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人,耕地面积64万亩,农民人均三亩田、四亩山。作为山西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襄垣县全面推行“五+五代两自主”模式,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奋发有为的内生动力,涌现出一批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先进典型,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61.6%。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以来,海安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作为新常态下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政策上持续给力,高点定位、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提升标杆加压力在全县已实现市确定的30万元以上全覆盖、30%的经济薄弱村村营收入达到50万元年度工作目标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抬高发展标杆,确立了全县2015年村营收入30万元的村全覆盖,50万元的村达到70%,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0%的奋斗指标。县农  相似文献   

9.
《农村工作通讯》2023,(12):21-22
<正>衢州市常山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钱塘江源头,是全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1099平方公里,下辖3街道6镇5乡,180个行政村,人口34.2万。2023年,浙江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以美丽乡村为底色,以未来乡村为示范,以共同富裕为追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构建“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新格局,加快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初夏时节,漫步浙江乡村,步步是景、处处如画:或是小桥流水、屋舍俨然,老人孩子悠然篱下;或是产业兴旺、游人如织,农户家门口的生意红红火火……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浙江乡村已成为之江大地的又一张金名片。这一切,始于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坚持党建领航,锐意实干兴业,赋能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走上了产业融合发展、富民强村路子,实现农民与村集体“双增收”,增添了全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后劲,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2022年临塔村以“产业发展型”入选江苏省全省“共同富裕百村实践”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临塔村2022年集体经营性收入216万元,村集体积累超12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2018年,江苏省泗洪县122个村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仅有1024.97万元,村均4.01万元,按照江苏省标准全部属于经济薄弱村。为破解这一难题,泗洪县认真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四方挂钩、百村振兴"行动,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2020年,全县村级资产总额达到86448.04万元,300个村居年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以来,连云港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市"三农"发展稳中有进、亮点纷呈:农村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市县乡村"一盘棋",紧扣全面整治1000个左右行政村、100个村建成示范村,建设10个全域整治示范镇、1万户"庭院美化"示范户"四个一"目标,强势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开放型农业保持全省领先。作为全国首批试验区,连云港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成功揭牌,2019年前四  相似文献   

14.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创建西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本文以西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激发乡村活力、重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广东省清远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大振兴的“样板区”“先行区”,在久久为功推进“五级梯度”创建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全面强化党建引领、系统谋划、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差异化发展,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以高标准打造“水墨丹清”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开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正>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坚持强改革、优机制、严监管、促规范,以富民强村“四大行动”为抓手,蹚出一条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2022年,全市村级收入26.5亿元,村均收入1035万元,亿元村3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993元,连续23年位列全省同类城市第一。开展“资产增值”行动,大气魄拉开“发展框架”着力破解发展空间局限问题,推动沉睡资源华丽“蝶变”。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新沂市聚焦“三美一高”,围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乡村建设目标,不断创新“12345”工作机制,在“三真三全”,即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真金白银;全员发动、全域推进、全面提升上下足功夫、铆足干劲、久久为功,深入实施“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庄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走出一条“典型培育、示范引领、全域推进、全面提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路子,高质量打造村净、景美、人和的“沂”人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三年获评全省第一等次,荣获江苏省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  相似文献   

18.
正据《兰州日报》报道,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关于全面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18年底,全省7262个贫困村中的3594个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都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到2020年,全省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力争达到2万元以上,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江苏省昆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把三农工作纳入现代化建设全局,深入实施产业赋能“百村共兴”、人居环境“百村共美”、强村富民“百村共富”、文明和谐“百村共治”、城乡融合“百村共享”乡村振兴“五百行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努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  相似文献   

20.
<正>浦东新区通过发展乡村产业、盘活乡村资源、推进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等工作措施,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增速始终高于地区总产值和全体居民收入增速。“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8.9%,比城镇居民快1.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由“十二五”期末的2.14:1缩小到“十三五”期末的2.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