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以2007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1461家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在研究中采用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用以反映影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先进先出法、五五摊销法、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确认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等政策的选择与公司盈利水平和政府监管政策有关。盈利能力相对于偿债能力仍然是制约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且证券市场监管规定仍然在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7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1461家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7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既有增加盈利的极端组合,又有减少盈利的极端组合;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的会计政策组合是混合程序,基本维持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的会计政策选择;采用极端组合的公司主要是扭亏公司、高盈利公司,扭亏公司一般不会选择减少盈利的极端组合;盈利能力相对于偿债能力仍是制约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且证券市场监管规定仍然在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8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与成本费用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会计政策选择与管理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与营业成本的相关性不显著。会计政策选择中摊提费用的处理方法极大的影响了管理费用的高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绝对值)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否较多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表现为是否较多地确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是否较多地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此外,偿债能力弱的公司和高盈利公司会通过尽量多的发生管理费来向下操纵盈余,大亏公司也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当作大清洗的手段。无一例外的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受资产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1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程序组合选择进行了描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程序组合选择分布差别不大,并且只有增加盈利的极端组合,没有减少盈利的极端组合.ST公司、配股公司、扭亏公司和国有股上市公司一般不会选择减少盈利的会计政策,其适应准则变化的能力低于采用混合程序组合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1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程序组合选择进行了描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程序组合选择分布差别不大,并且只有增加盈利的极端组合,没有减少盈利的极端组合。ST公司、配股公司、扭亏公司和国有股上市公司一般不会选择减少盈利的会计政策,其适应准则变化的能力低于采用混合程序组合的上市公司。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9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与成本费用的相关性进行了描述和解释。研究发现,会计政策选择与管理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与营业成本的相关性不显著。会计政策选择中摊提费用的处理方法极大地影响了管理费用的高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绝对值)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否较多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0年沪深两市2 035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择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研发支出费用化和坏账准备转回等四项具有代表性的会计政策,并从关联规则方面挖掘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计量进行了改进。随后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到最优模型,其Adj-R2提高到了0.131 8。本文研究得到了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的信息,即在证监会监管政策的约束下,再融资公司确实更有可能选择减少盈余会计政策,而以市场化进程和地区产权保护指数为代表的外部环境因素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超过公司内部因素和证券市场监管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决定因素.在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中,有97%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动机主要有:披露成本较低,迎合监管层谨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导向,基于业绩平稳的考虑.在房地产市场繁荣、价格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少部分公司为了增加融资数量,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也有部分公司管理层基于美化财务指标的目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无论是从会计资讯功能还是契约功能来看,投资性房地产理论上更适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助于增加利润的信息含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能为资本市场提供价值相关度更高的信息.因此,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完善准则的建设、倡导更多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当是监管层在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会计政策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逐渐被各公司采用,但是由于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标准不一,以及信息披露不充分,会出现相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兴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的影响,并结合该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公允价值的计量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利润.但用公允价值计量尚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去解决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体系发布后,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环境虽然已初步形成,但尚需进一步完善。本文认为完善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主要应从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构建会计诚信体系、完善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会计审计人员及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已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会计及其他许多计量性经济学科领域发展的重要特征。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如何会对盈利预测研究应用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高低也反映了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的大小。本文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公允价值年度和季度盈利预测能力。结果显示,无论是年度盈利预测还是季度盈利预测,公允价值均不具有盈利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量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已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会计及其他许多计量性经济学科领域发展的重要特征。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如何会对盈利预测研究应用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高低也反映了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的大小。本文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公允价值年度和季度盈利预测能力。结果显示,无论是年度盈利预测还是季度盈利预测,公允价值均不具有盈利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吕杰  王菊仙 《会计之友》2012,(26):24-26
以往研究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分析主要关注价值相关性等方面。文章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盈余管理角度看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讨论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并详细分析了公允价值如何为企业提供盈余管理机会。本研究有助于监管层和资本市场参与者了解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注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以便作出合理决策。  相似文献   

14.
有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增加公司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公司所处地理位置是应归属与哪类因素?这些促使人们对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因素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分析我国非正式契约及其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发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显著相关、并且企业越偏离东部沿海地区越倾向于选择增加当期盈利的会计政策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有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增加公司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公司所处地理位置是应归属与哪类因素?这些促使人们对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因素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分析我国非正式契约及其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发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显著相关、并且企业越偏离东部沿海地区越倾向于选择增加当期盈利的会计政策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引入。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进行分析,试图揭示现状所反映出的规律性,并对其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三大假设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我国颁布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中自由选择成本模式或者公允价值模式.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对投资性房地产产生利润的影响程度,发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利润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在进行一项会计政策选择时还需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市场风险和其他会计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刍议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一直是我国会计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关国次贷危机中的惨痛教训又一次引起大家对使用公允价值的关注.我国应适度地使用公允价值,并且要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监管,尤其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本文主要从会计的角度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及其对今后会计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早在1998年,我国在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就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当时的市场经济尚不完善,证券市场、公司治理、综合监管体系、信用中介体系等内外部经济环境都不成熟,公允价值的信息量不足且不易取得,公允价值的运用存在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性,企业利润被操纵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会计计量不真实.基于上市公司滥用这一计量属性操纵利润的现象多次发生,2m1年财政部修订准则时将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规定取消,公允价值就这样在人们的期盼和无奈中夭折了.  相似文献   

20.
王虹 《财会月刊》2011,(29):3-5
本文选择2007~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按照亏损公司、小额盈利公司和扭亏公司三类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调减利润动机的亏损公司确实存在少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调低利润的情况;对于具有调增利润动机的小额盈利公司和扭亏公司,无充分证据证明其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进行盈余管理,但部分小额盈利公司和扭亏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其利润总额的巨大贡献仍然值得信息使用者和监管部门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