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一义 《新财经》2005,(2):80-86
适用于当前美国的治理体制是否也适用于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美国的大公司早年采取了何种治理机制,把美国带到了全球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让我们回顾美国公司治理从两权分离到两权合流的百年演变  相似文献   

2.
黄一义 《新财经》2005,(2):84-86
伯利和米因斯的经典著述发现,根据法学或经济学的不同智力传统来考察公司,会对公司治理问题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黄一义 《新财经》2005,(3):98-101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新政时期颁布的一系列法规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大企业的两权分离。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确定了美国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格局。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规定持有公司10%以上股权或在公司内部担任董事或官员的投资者即为“内部人”;而内部人从持股期限少于6个月的股票中获得的利润必须全额返还给公司。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则对投资基金对每家上市公司的投资额度给出了限制。这些法律使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等金融机构不能或不愿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也无法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实行积极的干预,从而使J.P.摩根这种控制着一大批上市公司的金融之王从此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新政时期颁布的一系列法规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大企业的两权分离。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确定了美国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格局。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规定持有公司10%以上股权或在公司内部担任董事或官员的投资者即为“内部人”;而内部人从持股期限少于6个月的股票中获得的利润必须全额返还给公司。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则对投资基金对每家上市公司的投资额度给出了限制。这些法律使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等金融机构不能或不愿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也无法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实行积极的干预,从而使J.P.摩根这种控制着一大批上市公司的金融之王从此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美英德日银行公司治理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公司治理的目标应该说都是一致的,即通过发挥管理和监督功能,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或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具体到各家银行公司治理的模式和特点,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城管式困境,分析了其制约因素,探讨了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转变中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治理的对策.要重构城市基层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治理体系;将以人为本作为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搞好顶层设计,完善城市治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高圣 《上海国资》2004,(7):44-45
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大致包括:直接拍卖、包装后卖出、重建成功后退出等几种。最难也最有创意的是最后一种。  相似文献   

8.
吴丁 《新财经》2005,(8):102-104
近年来,中国股市不断萎缩,基本上失去了融资功能,而企业债市场也始终举步维艰,银行界则在为投资热中急剧攀升的贷款忧心忡忡,去年以来频频曝光的骗贷巨案更令公司治理结构和资金安全成为银行首务。尽管如此,中国资本市场并不缺乏亮点,例如企业间日益频繁的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9.
从一个仅有200多万元固定资产、濒临破产边缘的氧化铝厂,到拥有从矿山、冶炼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走过了第三个十年.然而,转型之初的背水一战,令所有厦钨人记忆犹新.当时,若采用传统钨冶炼技术生产仲钨酸铵,需要3000万元投资,濒临倒闭的厦钨根本拿不出这笔资金.而另一项技术——离子交换虽然所需的投资少,但被国外技术权威断言不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