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环境正义     
20世纪90年代,当代环境伦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关注而陷入了某种发展困境,对环境保护实践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无能为力。与此同时,由于环境保护中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引起的"环境不公"问题在环境保护运动中日益突出,并且由此引发了一场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响应的"环境正义运动"。"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和"环境正义"的一些重要思想,既对当代环境伦理理论及其指导的西方主流环境保护实践提出了挑战,也为当代环境伦理提供了一个从现实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环境问题的崭新视角。"环境正义"所代表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的倾向,正是当代环境伦理谋求自身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哈维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正义论述的重新理解后,认为社会正义具有历史性,正义的观念必定是某种霸权话语的构造物;通过对后现代视野中正义的批判性研究哈维发现正义的多样性,指出社会正义和环境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即环境正义。哈维在此认为,社会正义与环境问题的相关性是环境正义运动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3.
从环境正义看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包含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处于争论状态,这构成了环境伦理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环境正义论看来,它们共同的缺陷在于抽象性,脱离了现实。非人类中心主义将具体的人消融在自然之中,是一种抽象的自然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强调超越群体利益差异与对立的抽象“类主体”,是一种人类乌托邦主义。环境问题必须与社会正义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得到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一个正义的社会必然包括内在正义,外在正义及正义自省,三者不可或缺其一。外在正义要求外在环境和机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体;内在正义要求考虑个体的原初条件并对弱势群体给予补偿;正义自省是较高层次,是社会及个人对正义自知、自明所形成的自觉程度。内在正义.外在正义及正义自省在当今我国社会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荆珍 《特区经济》2012,(3):258-260
本文首先探讨了环境正义原则的基础,其次分析了环境正义原则在国际气候变化中的应用,最后提出有效的REDD机制国际法律框架的构建应涵括环境正义原则:一是承认原住民族的环境自决权;二是赋予原住民族因环境不正义而获得补偿的权利;三是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加强与原住民族的交流并反映其心声。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许多关注焦点都聚集在排污权交易制度上,而忽略了对排污权主体的权利保护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环境正义理论来讨论排污权主体的权利保护,并且从环境正义角度为排污权主体权利保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是引发邻避冲突的一类典型设施,其设施类型、处理量以及空间布局等是决定邻避影响大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进一步将生活垃圾相关议题从末端处置影响拓展至居民源头分类,各环节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的权利和义务界定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在上海市开展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背景下,本研究基于环境权利、环境义务和环境正义等概念和理论框架,借助ArcGIS软件,量化计算垃圾中转站对周边居民和单位的邻避影响及环境正义,并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分析环境正义的差异性,进而评价垃圾中转站选址的合理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通过自我控制,将引起公害的设备引渡给发展中国家,本身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在“环境正义”的视角下,我们必须正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由于“环境不公正”所造成的生活和生存危机,时刻保持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和慎思,这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法治渗透着正义的影子,可以说法治的灵魂是正义。法治作为规范人类自身的一项制度规范,是体现与渗透着人类正义理念的一项制度。法治正义是和谐社会正义之术,是构建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核心因子。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正义观构建的路径选择--法治正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法治渗透着正义的影子,可以说法治的灵魂是正义。法治作为规范人类自身的一项制度规范,是体现与渗透着人类正义理念的一项制度。法治正义是和谐社会正义之术,是构建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核心因子。  相似文献   

11.
闫虹 《新西部(上)》2012,(10):133-134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正义观和西方历史上的正义观,探讨了中西方正义观的差异。指出中西方正义观于起初有着一定的共性,但他们在发展中却由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征。西方的正义与法走到了一起,而中国的正义则一直与道德为伴。西方很早就将正义观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学等领域,使正义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运用性。  相似文献   

12.
程营丹 《魅力中国》2014,(26):226-226
罗尔斯说:“正义是社会各种制度的首要美德,如同真理是思想体系中的首要美德一样。”在在罗尔斯看来,正义是一切社会制度得以有效实行的先行条件,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人们遵从正义原则,社会才能朝着更加稳定、更加公平、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政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方式,需要追求效率。但正如罗尔斯《正义论》强调正义是社会体制的首要价值一样,行政的核心价值应当是正义而不是效率。行政不仅包括行政行为,还包括行政制度、理念等。强调行政正义应当同时满足行政程序正义和行政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4.
金鑫 《中国经贸》2009,(10):163-163
福利国家不仅是政府适应工业化和社会问题的产物,它还有着深厚的政治哲学基础,那就是社会正义。本文阐明了社会正义的理论内涵和核心内容,并从社会正义的角度揭示了福利国家建立的合理性,提出福利国家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方式.虽有不足之处,但是始终在不断改革与完善中,以求更好地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5.
许文峰 《中国经贸》2009,(4):137-138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区别显而易见,孰优孰先之争愈演愈烈。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真正的程序正义理念仍然未能如愿地在我国建立,以致与社会正义的目标相差较远。本文以程序正义实践的差强人意,介绍学界对此的争鸣,然后从分析它的内涵和基本属性着手,得出确立程序正义至上理念的途径在于现阶段确立自治性的程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育的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构成之一, 解决与发展教育的公平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关键环节. 而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从多角度分析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论述了两个公平正义原则.本文结合罗尔斯的观点对我国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之间任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在休谟看来,正义其实就是以财产权为核心的,有三条基本的自然法则,即稳定财物占有的法则、根据同意转移所有物的法则和履行许诺的法则。这三条法则共同构成了正义的内涵。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财产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休谟从情感主义道德观出发,认为正义产生的条件在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有限的同情心,从而断定:公共的效用是正义的唯一起源,正义是应社会而生的人为之德,财产权是正义的社会表现。在对休谟正义思想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其正义观的合理性、局限性及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羊森 《理论观察》2006,(1):43-44
哈耶克由对极权政治的反思和警惕,断然否定了社会正义的追求,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法律正义的思想。哈耶克的法治正义的思想并不尽善尽美,但也不是无的放矢,他所坚持和力倡的个人主义原则和自发秩序观是更为理性而深刻的思想洞见。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美德,正义是衡量人类行为的标准和最高裁判官。罗尔斯《正义论》发表之后,正义成为了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在社会现实中,正义越来越被统治阶级赋予抽象性形式,但是,形式上的普遍性并不代表内容的普适性,相反,它受既定条件的影响。从关系性的角度重新界定正义的观念,为克服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价值规范之无根性开启了可能的路径。正义的核心主张,正义思想的形成除了与产生其道德原则的社会阶级相关外,还受生产方式的作用,因而这种正义观必与社会历史观相结合,而衡量正义与否的唯一标准就在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