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国内经济特别是浙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场需求向多元化、深层次转变,加快金融创新和转型升级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谋求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投行业务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必然性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路径、策略等方面论述了投行业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如何超越“贱卖”的争论与分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以来,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显著加速,国外银行机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路径也明显转换。国有银行股权“贱卖贵卖”之争实质上是监管制度和金融市场差异所致。我们认为,在中国银行业开放的过程中,不应当局限在银行贱卖贵卖之争,而应当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3.
银行理财是现代银行一项十分重要的中间业务。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不仅大大拓宽了银行的经营范围,增加了银行取得收益的途径,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该文介绍了银行理财的主要种类及其存在背景,分析了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联结渠道及其制约因素,指出更多的理财资金应进入资本市场,以更好地满足社会投资需求,有关政策应当对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鼓励。  相似文献   

4.
关于福费廷业务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日趋显现,大客户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扩大,议价能力不断加强,对银行贡献度下降速度显然超出预期,商业银行通过依托大客户维持高速增长的局面将难以为继。而中小客户市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商业银行如何在兼顾风险和效益的前提下,发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服务的手段是寻求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出发,就选择FORFAIT-ING这一金融产品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影响进行浅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迅猛发展,在满足大众旺盛的投资需求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对宏观审慎管理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梳理出理财产品创新对宏观审慎管理影响的六个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下一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的若干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在发达国家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进入调整期的同时,中国商业银行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强化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是摆在中国商业银行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对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竞争环境和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典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中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采取的若干竞争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业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毅峰 《金融论坛》2004,9(3):22-26
竞争是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力,而金融创新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加入WTO后,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不仅包括银行业内部的竞争,还包括与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资本市场的竞争.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注重在观念、制度以及金融工具三个方面进行创新,这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然而,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无法回避的风险,有时这种风险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商业银行在创新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并重视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商业银行所处的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和经营环境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外部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和内部推进经营转型的迫切需求,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全面论述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大现实意义,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具有业务领域充分多元化、通过股权投资形成业务网络、广泛的集团外部相互持股以及全能银行是证券市场的主体等特点。德国全能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范围优势、资金优势、成本优势、网络优势以及抗风险优势等方面;其潜在风险因素包括道德风险、投机风险以及传导风险。德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得以顺利实行的根本保障。我国银行业实行全能银行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展全能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7年年报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股票崩盘风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其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股票崩盘风险影响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股票崩盘风险负相关,公允价值计量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的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股票崩盘风险。在当前鼓励创新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应当大力提倡金融创新,通过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来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Using bank level data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bank'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verall banking environment affect the profitability of commercial domestic and foreign banks operating in the 15 EU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95–200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fitability of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banks is affected not only by bank'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by financ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All the variabl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concentration in the case of domestic banks profits, are significant although their impact and relation with profits is not always the same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banks.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是全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直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建设、发展碳金融业务为商业银行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新的主要方向,但由于刚刚起步,许多问题和困难同时存在,因此,深入研究碳金融问题,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治理结构与市场结构:一个金融创新的制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获得超额利润的必由之路,但是只有在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总行与分支机构间信息对称、监督有效)下,商业银行才有创新的动力;即使商业银行存在创新的内部激励,在当前商业银行寡头市场条件下的“资金上存”机制会削弱其创新积极性;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必须立足于改革内外激励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金融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推动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不同的银行在金融创新上采取的模式也各有不同,具体而言有: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以及合作创新。本文从金融集群的角度,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上海金融集群内中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模式展开分析。通过对三种金融创新模式的博弈研究,得出在目前的情况下,中资银行适合采用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是继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的"二次革命"。作为金融改革的配套创新制度,银行间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资金投融资市场,并已成为央行投放和回收基础货币、调剂社会流动性余缺的重要载体。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地方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面临的冲击和加入银行间市场必要性,提出"参照银行间市场基础利率,建立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行的加快,商业银行上市已是大势所趋,日益激烈的竞争加剧了我国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和救助主要依靠的中央银行和“最后贷款人”制度,这不利于推进政府市场的金融改革的宏观调控,因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分析依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计量,并从公司治理、市场结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业结构和经营能力等方面分析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和银行个体市场份额与银行效率反向变动;投资和货币供给对银行效率影响较大;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存贷利差对银行效率影响较小;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效率影响最小。可以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作用只是暂时的,无法从根本上抑制货币的流动性;存贷利差对银行效率影响不大。因此,为控制通货膨胀实施不对称加息政策,不会对商业银行系统产生较大影响;从银行经营能力考察,传统的存贷业务已不能独立支持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应大力提倡金融创新,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The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9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surers' and investment banks' authority to provide an array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d allowed commercial banks to offer investment banking and insurance service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market response to this legislation. We find a strong positive response among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investment banks, and no significant response among commercial banks. Larger institutions in all three financial sectors earn higher abnormal returns. Additionally, better performing banks earn higher abnormal retur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llowing financial convergence can add value through synergies and that large players are needed to exploit the scope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9.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加入WTO后如何确定产品创新的战略目标和策略,发挥核心产品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产品,从而赢得客户、扩大市场份额,是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从混业经营制度下的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入手,分析了国内分业经营制度下,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存在不能有效利用各要素市场,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不足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目标路径和步骤;在混业经营制度下的产品创新战略定位选择;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策略,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创新、平台创新和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经济学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概念修正了利润效率模型,基于成本最小化概念从营业费用的角度修正了成本效率模型,结合财务指标分析了中国、德国和美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比较优势。研究发现,德国商业银行以资源利用效率见长;美国商业银行结合混业经营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创新能力强,不仅非利息业务收入水平高,而且资产流动性强、净息差水平高;中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创新能力不足,盈利能力得益于政策性利差及低风险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大型商业银行资源利用效率低。银行创新类业务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而传统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成为保持盈利水平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