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与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具有业务综合性强、信息透明度高、服务不受时空限制及交易成本低等明显的优势,是传统银行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网络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银行是金融电子化的最新产物,代表了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但作为一中新生事物,尚缺乏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由此产生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实现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银行作为21世纪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其低廉的成本和广阔和前景,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刚刚起步,面临种种困难,要做的事实在太多。文章建议我国在发展网络银行应采取如下对策:营造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我国网络银行主体积极发展;加强对网络银行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4.
5.
试论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功能定位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市场格局和竞争态势正逐步被打破,脆弱的金融组织体系正面临全新的、高度组织化的国际金融对手的竞争,各种业务面临新的洗牌。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这场竞争中生存和快速发展就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大力发展网络银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本文通过剖析当前我国网络银行面临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我国网络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具有的功能定位,以及所应采取的对策。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知识经济(Knowl…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银行和客户提供了简便可行、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清算功能,促进了网络金融服务的迅猛发展。现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开展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如手机银行用户已近10万,月交易量近15万次,业务涉及查询、转帐、理财等多项服务,工商银行去年电子银行的交易超过了4万亿元。应该说,随着我国的金融网络发展,其服务项目也正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推动着金融业务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一些网络银行业务已表现出与其发展不相适应,也隐藏着潜在的风险,将严重影响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全新的竞争规则。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该市场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5年全球首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产生以来,网络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其数目也不断增加。我国也不例外,到2002年年底,我国已开展网络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达31家,其中中资商业银行21家,网络银行个人客户超过4000万户,企业客户超过5万户。到2003年年底,国内网络银行的总交易额接近20万亿元,企业客户总数超过10万户。 相似文献
9.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与普及,网络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客户服务方式迅速成为国际银行界关注的焦点。网络银行是金融领域的一场革命,将引发金融业经营管理模式、业务运作方式、经营理念、风险监管等一系列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全新的竞争规则.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该市场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政府融资状况与国有银行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7):24-28
在转轨经济时期,我国政府不仅通过征税和发行国债的显性融资渠道融资,还通过对银行系统的直接控制和干预获得了隐性的融资渠道.在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初期,政府隐性融资与国有银行之间存在互惠互利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1994年以后,政府对隐性融资可依赖程度降低,国有商业银行对政府的隐性融资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这种融资方式的弊端逐渐暴露.本文分两阶段对政府融资状况与国有银行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些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银行含义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洋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5,(1)
互联网银行并没有增加新的风险种类,但对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互联网银行的含义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研究了互联网银行跨国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对互联网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上银行服务是未来银行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讨论了国内外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目前网上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信贷需求角度对我国1990—2014年影子银行规模进行系统测度,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影子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与影子银行发展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促进了影子银行发展,反之则不成立。本文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引导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建立预警监测系统以保证影子银行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私人银行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方希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4):30-37
私人银行是现代服务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其发展中也存在金融风险和监管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重点探讨如何加强对私人银行服务的监管,并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魏伟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4):45-51
伴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正在走向全面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异军突起使得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科技进步带来的数字化变革正在影响并形成全新的生活习惯和商业模式。在这种大背景下,以网络为载体的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运营模式,传统的银行业正在面临严峻考验。商业银行必须全面认识大数据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转变经营策略,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带来了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和个人财富的集中,这为私人银行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中外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为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的同时,中外资商业银行也必须关注新兴业务带来的法律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本文在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历史、特点、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法律法规应明确界定私人银行机构的业务范围以及私人银行机构与客户的关系,完善外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私人银行机构也要关注反洗钱方面的监管规定,确保依法合规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课题组 《金融论坛》2008,13(6)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背景出发,对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策略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中国富人阶层的崛起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条件.通过对瑞士和美国私人银行模式的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私人银行应更多地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本文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和监管体系;培育高素质的符合私人银行业务需要的人才;推进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产品支持;根据我国的实际,定位客户市场;转变理念,创新组织架构;转变传统的营销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