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企业应积极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张建华一、ISO9000:衡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ISO是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国际品质管理标准,颁布于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包含了综...  相似文献   

2.
背景工业界希望 ,在引入新版ISO90 0 0族标准的过程中 ,标准制订者、认证机构和认可机构应相互协调 ,共同努力。国际认可论坛 (IAF) ISO/TC176 (国际标准化组织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 ISO/CASCO(国际标准化组织 /合格评定委员会 )于1999年 9月 2 6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了联席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 ,就新版标准的顺利过渡实施达成共识。任务联合工作组的任务是为下列各方制订新版ISO90 0 0标准的统一实施指南 :—已获 1994版ISO90 0 1、ISO90 0 2或ISO90 0 3认证 /注册的组织 ;—目前尚未获ISO…  相似文献   

3.
ISO14000认证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统一协调各国环境管理标准,减少世界贸易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制定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编号为ISO14001—ISO14100,通称ISO14000系列标准。由于实施该系列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双重作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估、产品中环境因素导则、术语和定义等。其核心标准是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实施ISO14000的领域涉及机械、轻工、石化、冶金、建材…  相似文献   

4.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的一份新杂志 :《ISO管理体系》(创刊号 ) ,最近刚刚出版。该杂志将全面报道ISO 90 0 0一ISO 140 0 0标准在全世界的研究和贯彻实施情况。ISO 90 0 0 (质量 )和ISO 140 0 0(环境 )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最能反映商业特点的标准。它已被 15 8个国家的 430 0 0 0多组织贯彻实施 ,用以帮助这些组织面对质量和环境管理的各种挑战。ISO《管理体系》是一份彩印杂志 ,每年出 6期 ,有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版。她已取代了由ISO于 1992年创刊的《ISO90 0 0 +ISO 140 0 0新闻…  相似文献   

5.
94版ISO 90 0 0族中的其他标准的去向如何 ?  现有的ISO 90 0 0族标准共有 2 7项标准和文件 ,这些标准主要是有关的标准的使用者和顾客的。ISO/TC176已经明确在 2 0 0 0年版的ISO 90 0 0族标准中史包括四个主要标准 :ISO 90 0 0、ISO90 0 1、ISO 90 0 4、ISO 190 11。94版ISO 90 0 0族中的其他标准和文件或撤销 ,或转入其他技术委员会 ,或以技术报告、技术规范或手册的形式出版。新标准应用范围如何 ?标准适合于所有类型的组织。修订的标准语言简单 ,易于使用 ,并且基本上没有制造业的偏向。新标准同等地适…  相似文献   

6.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标准代号从14001至14100共100个标准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它是顺应国际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199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出版了《展望未来———高新技术对标准化的需要》一书,其中“环境与安全”问题被认为是目前标准化工作最紧迫的四个课题之一。1992年ISO/IEC成立了“环境问题特别…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为更好地、更快地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一体化和多变性、多样化国际化大市场对国际标准的要求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技术标准的形式、起草和颁布要求进行了必要的改革 ,并通过加强与其它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相关机构的紧密联系和合作 ,使之不仅确保ISO所有方面的标准能反映当前的市场要求 ,并能在新的和未来的技术领域中帮助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广泛传播。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文件也由过去的出版ISO标准一种形式而发展为ISO国际标准、ISO公开获得的技术规范 (ISO/PAS)、ISO技术规范 (ISO/…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邱少林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文件的 5种形式》一文中指出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文件由过去的出版ISO标准一种形式而发展到 5种形式 ,即ISO国际标准、ISO公开获得的技术规范 (ISO/PAS)、ISO技术规范 (ISO/TS)、ISO技术报告 (TR)和ISO工业技术协议 (ISO/ITA)。ISO为更好地、更快地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一体化和多变性、多样化国际化大市场对国际标准的要求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技术标准的形式、起草和颁布要求进行了必要的改革 ,这样不仅确保了ISO所有…  相似文献   

9.
《水利技术监督》1998,6(6):23-25
1增进ISO9000和ISO14000两族标准兼容性的建议国际标准经组织(ISO)于1997年1月在日内瓦召开的技术管理委员会(TMB)会议上,决定建立一个技术咨询组(TAG12),该组的任务是研讨ISO9000和ISO14000两族标准的兼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推行ISO14000标准促进机电工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继ISO9000质量保证和质量体系系列标准之后推出的又一套重要的管理标准。它的首批5个标准发布后,立即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在全球形成了一个实施ISO14000标准,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热潮。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 ISO14000标准的实施。在ISO14000首批5个标准发布的当年即等同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并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正积极、稳步、健康地开展,全国已有一百多家企业通过认证。本文仅就在机电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我们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经验和体会,对照我国石油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差异进行分析,最终表明:目前为加速我国石油工业采用通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我们有必要加大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力度,加强国际标准化动态的跟踪研究,注重国内归口单位与各专标委的密切合作,努力建立起多方信息交流渠道,使采标与行业标准化工作融为一体,共同促进石油行业标准化的发展,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际化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2.
等效采用APISpec8A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钻井和采油提升设备规范》,处理好采标标准中的引用标准是关键.为此.应由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成立采标专家组或跟踪小组,将采标中的引用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对照,给出相应的引用标准的中英文版本,指导起草单位使用正式中译本出版物.建议引用标准溯源时,应给出原文信息和提供作为参考的中译本,使得标准的可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油井管工程”的概念和内涵,对中国“油井管工程”标准化的现状、进展和发展方向作了概述、指出.“油井管工程”是合理使用油井管的系统工程,“油井管工程”标准化是以标准来规范管柱设计验证、选择和评价、采购、检验、使用和维修等过程,以保证;由井管使用的安全可靠性;现场作业标准是“油井管工程”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油井管等同、等效采用API.ISO标准,产品标准较齐全,但仍存在新型管材标准缺乏等一些问题、发展我国“油井管工程”标准化.应以等同采用API.ISO油井管标准、发展特殊螺纹产品标准为重点,制定并不断完善我国“油井管工程”标准体系、为此.要跟踪研究国内外油井管工程技术现状和发展,结合现场实际工况条件制定附加技术条件的规范或标准,使标准体系适应油田开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概括了我国天然气专业技术标准发展的现状,并通过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较,以及针对现场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用完善《天然气专业标准体系表》,加快与国际接轨和“采标”的速度等办法来推动我国天然气专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标准具有时效性和动态性,提出在标准化管理中,应对标准实行动态管理与控制。结合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企业应在标准体系、标准的复审和修订、标准实施及相关标准的管理与控制、标准文本的管理及标准的注册、备案方面加强动态管理与控制,以确保企业所使用标准的效性,同时就如何搞好标准的注册、备案方面加强动态管理与控制,以确保企业所使用标准的有效性,同时就如何搞好标准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提出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动我国企业安全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有效地贯彻实施国家和行业有关安全法规和标准,企业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企业安全管理标准.本文提出对企业《现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标准》编制,要结合锅炉、压力容器的实际运行和管理状况,覆盖面要广,适用范围要准;提出了企业《现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标准》审定人员的构成、审定原则、程序和方法,以及该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中如何处理过时引用标准的问题,并结合SY/T 0316-1997《新管线管的现场检验推荐作法》行业标准修订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完成了对引用标准新老版本之间变化内容的对比分析工作,提出了"积极采标,扎实验证"、"深入研究,确保时效"、"全面分析,注重细节"等建议。正确处理好过时引用标准问题,可以提高采标工作质量,确保标准时效性,使其制定的标准更适合国情、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内容,简述了制定和执行该标准在国际竞争和国内自身管理两方面的重要性。指出,制定和执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是石油工业自身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is often advocated as a means to remove technical barriers that reduce the welfare gains available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c standards are not currently harmonized internationally. If domestic organic standards reflect consumer tastes, and consumers have strong preferences for those standards, then harmonization to a common standard may reduce the benefits consumers receive from organic products. Through a consumer survey, conjoint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preferences of consumers in the US, the UK and Canada for organic foo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nsumers in the three countries do not have a strong attachment to the current national organic standards and that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may be a legitimate food policy goal.  相似文献   

20.
Standards influenc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NPD) in high‐technology markets. However, existing work on standards has focused exclusively on one aspect of standards—compatibility standards. This article has the following goals. First, we delineate the concept of customer interface standards as distinct from compatibility standards. This distinction is important from a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perspective. Second, we propose and show that antecedent factors may motivate a firm differently about the emphasis that the firm should put on a type of standard (compatibility or customer interface) that it follows. For example, we propose that appropriability regime affects pursuit of customer interface standards and compatibility standards differently. Finally, we illustrate how resource access and the nature of the innovation also influence a firm's decision to pursue a standard type. Finally, we propose that pursuit of different standards (customer interface or compatibility) affects the NPD process in terms of (1) sourc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2) the customer utility for the product, which influences adoption. We collected perceptual data from a sample of market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rs in high‐tech industries in the UK using both formative and reflective scales to measure the constructs. Analysis of the data using LISREL supports our contention that compatibility standards and customer interface standards are distinct constructs and that appropriability regime influences compatibility standards and customer interface standards differently. We also find that pursuit of compatibility standards helps a firm to create direct externalities pursuit of customer interface standards helps firms to develop indirect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 in the market. Our findings have the following implications. First, managers need to account explicitly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patibility and customer interface standards, as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during the NPD process will determine where a firm puts more focus. The choices made by the firm—as to whether it pursues compatibility standards or customer interface standards—will determine the type of advantage that it can gain in the market. Given a firm's situation at a point in time, a greater focus on one standard type rather than the other may be the right approach. Such choices will influenc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