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中,我们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存在如下十五个方面的问题:1.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来源各异形式多样,主要有九种形式:一是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二是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将单位门店出租或下拨所属  相似文献   

2.
宁平 《企业导报》2012,(20):57-58
"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是很多腐败现象得以蔓延的"财政支柱"。中央虽三令五申,却依然未能阻止小金库的扩张和蔓延。作者从六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浅谈“小金库”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金库"即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应列入而未列入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的存在,有很大的危害性,应从源头治理上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4.
[题记:有人断言:中国有多少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就有多少个"小金库"。"小金库",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流行病"。"小金库",吞噬我国财政资金的"黑洞。"]一、"小金库"面面观——"小金库",就在你身旁。何谓"小金库"?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它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谓之。"小金库"是当前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寄生在我国市场经济肌体上的一个个毒疣。作为一种社会的经济现象,"小金库"的滋生与繁衍,至今大约不过十余来年。十年前,有"小金库"的单位是极少数,十年后的今天,没有"小金库"的单位是少数。面对雨后蘑菇般出现的"小金库",有几个法人能坦言:"我们没有"!——"小金库",资金何处来?  相似文献   

5.
正"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小金库"其外表形形色色,内在错综复杂,表现五花八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用营业收入、合作经营收入设立"小金库"。2.资产处置、出租、使用收入,变卖、处置单位废旧物资、材料、废料、旧货物品等收入不纳入财务核算形成的"小金库"。3.用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或政  相似文献   

6.
李扬 《审计与理财》2014,(10):15-16
正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作未作本单位规定的财务账收入而在账外列收支的各项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中明确指出"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近年来,虽然"小金库"呈逐年下渐趋势,但仍有一些单位心存侥幸,有禁不  相似文献   

7.
一、"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及危害性"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的财经法规及其相关规定,私自侵占、挪用、转移国家和单位的收入,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其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七种形式:违规收费;资产处置或出租;经营性收入;虚假发票骗取的收入;以劳务费、  相似文献   

8.
2009年《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将“小金库”定义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的存在,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通过假发票套取的资金历来是各单位小金库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关于在"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中严厉查处假发票的通知》(中治金办〔2010〕4号)中,假发票的查处也被列入"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审计过程中,如何快速、准确查出假发票呢?笔者将审计中积累的假发票查处经验进行了归纳,主要是一摸、二看、三辨、四鉴、五查、六排、七敲、八究、九寻、十问。熟练掌握这十招,大家都能炼成火眼金睛。  相似文献   

10.
"小金库",是一个单位少数人或个别人掌握使用的非常隐蔽的资金收支,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  相似文献   

11.
“小金库”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私存私放的资金。由于“小金库”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极易导致少数人私分、贪污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它是腐败的温床,因此必须加大对“小金库”的查处力度,研究查处“小金库”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小金库”的定义、来源和去向 1“小金库”的定义 所谓“小金库”,依据国办发【1995】29号文件规定.指的是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  相似文献   

13.
一、“小金库”的定义、来源和去向 1“小金库”的定义 所谓“小金库”,依据国办发【1995】29号文件规定.指的是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  相似文献   

14.
王冬云 《活力》2011,(2):30-30
“小金库”即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不仅造成国家和国有企业收入的流失,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还是诱发和滋生各种腐败、职务犯罪的温床。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小金库”.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小金库”已成为国家资产和税收流失的“黑洞”,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一、“小金库”的来源 “小金库”是指单位或部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侵占、截留、隐匿国家或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会帐目、私  相似文献   

16.
姜志维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8):246-247,249
自2009年中央部署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以来,各级治理机构扎实开展工作,着力推进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小金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如何构建事业单位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控制防范"小金库",标本兼治,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主要是为了谋取小团体或个人利益,逃避财务监督和群众监督,从事违规、违法活动。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治理"小金库"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小金库"形成和存在原因的深刻剖析,认为私有制观念、制度安排缺失、信用体系不发达及大量的现金交易分别是"小金库"形成和存在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实践基础.提出"小金库"治理长效对策:加强教育,建立道德调节机制;疏、堵、打结合,健全制度治理机制;健全信用体系,减少现金交易,建立技术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小金库”影响和危害 “小金库”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息,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是非税收入泛滥和无序的表现,而且诱发请客送礼、铺张浪费、挪用私分、贪污贿赂等许多问题,也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小金库"屡禁不止 国家在多年前就已经三令五申要求彻底清理和杜绝"小金库",可是至今仍屡禁不止.从审计工作中我们得知,私设"小金库"虽然是一种违纪违规行为,但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敢于违纪违规的单位和领导,私设"小金库"现象不仅存在,且较为严重,从"小金库"的数额来看,少则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元;有的甚至"小金库"中的收入超出正常账务上的收入;从其时间来看,有一次性的、短期的、也有时间长达近十年来未被发现的;从方式上看,有采取截留、转移收入(含收取的其他收入,房租收入、变卖的资产收入、投资分红收入、返利收入等),虚列支出、转移资金利用往来账款套取资金,利用单位特别是下属单位资金缴拨关系,转移资金,利用已注销的内设、下设机构和账户私存私放收入等.  相似文献   

20.
一、何谓"小金库"(一)旧定义:1995年,在国务院办公厅批转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中,将"小金库"定义为: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人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