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期一考     
1.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_______亿。而且网络用户年轻化的趋势显而易见,______岁以下的网络用户比例超过了67%,其中80后(20到29岁的网民)占据的比例为_______%。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如果一个已婚的人再与另一个人结婚,就犯了重婚罪;如果他偷偷与第三者同居,必将受到道德的谴责。然而近来兴起另一种婚姻——网络虚拟家庭,或者叫网络同居、网婚。据本刊调查,在网婚一族中,70%的网民年龄在25岁以下,95%的网婚男女根本没见过“同居一室“的另一方。40%的网民对网婚持无所谓态度。70%的网民认为应该规范网络行为。如今,网恋、网婚正大行其道,部分上网成瘾的网民甚至把网络当成现实生活,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日互联网普及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2002年底全球网民(互联网用户)总数达6.55亿,比上年增加30%。网民数量是衡量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指标。从各地区网民数在全球网民总数中所占比重看,尽管北美仍是网民数最多的地区,但欧洲、亚太地区的网民数占世界网民数的比例在上升,而北美的这个比例在下降,这表明从美国开始兴起的互联网应用正在日益向世界其它地区波及。本文将对中日两国互联网的普及状况作一简要的比较。一、中日两国的网民数十分接近,但普及率相差约10倍截至2002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已达5910万,[1]同期日本网民数为6900万,[2]两国的网民数在世界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东省中山市网民媒介行为特点、意愿需求及中山网络问政平台运营情况,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近期对201位网民开展了"网民媒介行为与网络舆情"调查,并到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网民媒介行为及对网络舆情评价网民是网络舆论的重要参与主体,掌握网民媒介行为习惯及意愿需求对主管部门做好网络舆论引导非常重要。调查显示,中山六成以上网民网龄为5年以上,在可多选情况下,86.1%的受访者主要通过手机上网;通过家庭电脑上网的为次,占79.6%;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成瘾的研究热潮中,对网络成瘾研究的反思几近空白,这喻示着网络成瘾研究存在一定的盲从性。分析发现,忽视文化差异、忽视网络使用行为的独特性、网民损害发生的归因错位、忽视网民损害发生机制的分析,是网络成瘾研究的误区,并从反面暗示着关注网民机能损害发生的社会心理机制,重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差异,是未来网络成瘾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丛茹芳 《魅力中国》2011,(20):400-40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1494万人。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在网民中,利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达1.53亿,半年新增用户11.7%。  相似文献   

7.
由于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和非人性化等特点,使得个体道德自律对于网络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培养网民的主体意识、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强化网络行为约束机制、培养网民的“慎独”精神等方式来培育网络社会的个体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探讨了社交网络实名制对网民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指出,社交网络实施实名制后,网民收到了更多的真实信息,所处的网络环境得到改善,并且在帮助警方取得犯罪者信息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网民言论自由受到一定约束。因此,建议在政府方面,为网络留下一些匿名的空间,使网民不必过分担忧;在网络管理者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性,保护网民个人信息。及时制止网民的违法行为,避免不良信息扩散;在个人方面,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信息安全意识,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相似文献   

9.
申亚妮 《新西部(上)》2009,(8):170-170,150
网络流行语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是网络文化的缩影,有很强的网络语言代表性.本文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可以发现,网络流行语表达了网民意见,体现网民时代特征,是网民对社会环境认知变化的反映.对此,要加以重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最新的网络统计调查,到2000年年末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4亿,我国的网民也已经突破了2250万,是1999年的两倍多,根据国外统计,当一个网上市场的网民达到3000万时,这个网上市场就将成熟,也就是说企业这个时候开发就可以获取市场利润,根据CNNIC的调查统计,85%以上的网民愿意尝试网上购物,而且31%的网民在网上购买过商品,到2000年年末我国的网上零售额已经达到近8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壮大,市场越来越成熟、竞争也随之越来越激烈。因此率先开拓新兴的市场就意味着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上网的成本越来越低,网络迅速在世界上得到普及,网络用户的人数迅速增长.我国网民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在中国,网络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网民的力量     
剑虹  彦堂  树龙  余音 《东北之窗》2008,(13):12-12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在拥有2.1亿多网民的中国,来自号称"第四媒体"的监督和挞伐促使网民登上了舆论舞台,网民正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早在2003年,发生在广州的孙志刚收容致死案通过网络迅速传播至全国,网民们义愤填膺的呐喊直接冲击了当时的收容遣送制度,拉开了公众通过网络发表政见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社区网依托网络形成服务于一定居住区域的半虚拟社区,它是现实社区的功能拓展空间,社区网的治理模式也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点。普通网民、资深网民、管理人员以及各种兴趣群体构成了社区网的社会结构,管理人员和网民依据社区网规则进行相互监督、管理,社区网规则一方面由网民互动形成,另一方面是在社会法律基础上形成的,可见社区网受制于现实社会,其治理也指向或服务于现实社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消费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成为信息产业的主体。文章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为基础,从互联网基础资源、网民规模、用户结构特征以及网民网络应用情况四个方面,研究与分析目前我国网络信息消费发展情况,以期真实、具体地评估我国网络信息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尚彦镔 《魅力中国》2013,(11):324-324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能否正确处理网络舆情已成为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一、网络舆情的成因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事件,它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导火索,其性质往往决定着网上舆论的热度和影响力。2.社会心理,丰十会公众的不同心理趋向决定着同样一个事件可能引发的舆论强度,如当前社会中“仇富、仇官、仇警”等情绪较突出,一旦发生相关事件,就更容易引发网络关注。3.重点网站,其如果集中、突出报道某个事件,便会在极短时间内形成网上热点,对于形成主流舆论具有重要作用。4.传统媒体,相较于网络,它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所以,传统媒体是否及时介入,介入后的报道力度或者言论倾向如何,对网络舆论走向具有重要影响。5.政府应对,事件发生后,政府应对措施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网络舆论的走向,部分网络事件之所以会引发负面炒作,甚至从网上走到网下,与地方政府应对措施不当有着紧密关系。6.意见群体,以资深网民为主体的网上意见群体,是影响网上舆论热度或走向的重要因素,许多“意见领袖”的博客、论坛等对网络舆论的走向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7.网民参与,网民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网民参与网络意见表达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影响着网络舆论的生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6.
“网络水军”这一社会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网民被公关公司所雇佣,为公司发帖或回帖造势,实现特定的功能,这些网民被称为“网络水军”,他们当前主要活跃在商业领域内。在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高发期的情况下,这些网民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上传虚假信息。因此,我们应高度警惕、更加关注“网络水军”的负面作用,从而实现互联网技术使用在实际生活中正面作用最大化,负面作用最小化的目的。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杰  王楠 《科技和产业》2021,21(6):132-136
青年网民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是新时代互联网用户的主体.青年网民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面临着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不足、网络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淡薄、网络过度依赖等网络素养缺乏问题.通过梳理互联网时代青年网络素养的内涵和现有的青年网络素养研究,分析现阶段青年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从加强政府网络治理、强化媒体监督、重视青年群体网络素养教育等方面提出提高中国青年群体网络素养的建议,期望进一步提高青年网络素养,引导青年网络参与健康有序发展,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18.
网络暴力的形成、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亚玲 《发展》2009,(11):74-74
一、网络暴力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所谓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  相似文献   

19.
谢赟 《北方经济》2013,(8):31-32,53
信息消费是指在一定的信息消费环境下,信息消费者为满足信息需求,对信息产品及服务进行精神消费为主的消费活动。由于信息消费普及的迅速化、信息技术应用的生活化、消费者信息素质普遍提高,网络以其高速、快捷、量多的优势,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信息消费的重要选择。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达到5.64亿,其中20-29岁的年轻网民占到30.2%。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消费主体具有人数多、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20.
网络自发秩序行为所具有的自发产生、没有内在价值追求、依靠一般秩序协调、为参与者提供有助益的条件等特点,既对网民的权利意识激发、平等参与意识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产生了网民权利意识扭曲、责任意识淡薄以及法律意识虚化等消极影响。理性认识网络自发秩序行为,是提高网民素质、促进网络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