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苌烁森  王雅婷  杨清 《现代商业》2022,(33):118-122
本文在推理老龄化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1年~2019年有关数据,对推理提出的影响机理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供给、城镇化、消费需求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均产生了正面影响。其中城镇化这条路径为“正正得正”型;劳动力供给与消费需求这两条路径为“负负得正”型。与劳动力供给、消费需求相比城镇化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较大。政府可以通过发展教育、城乡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促进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消费的主体,居民年龄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对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产生影响。本文利用1995年~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含有人口年龄结构的计量模型,对安徽居民消费水平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微弱,但在间接引入人口老龄化指标的消费函数中,人口老龄化会减少边际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3.
霍志刚 《现代商业》2012,(21):281-282
人口老龄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产生的,是客观规律,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城乡倒置是我国也是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特点,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相伴随,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函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为例,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养老保障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集聚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集聚水平密切相关。基于2000—2019年中国省级层面的制造业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区位熵方法对中国省级层面的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建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理,最后采用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从中介效应的结果来看,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劳动力供给效应推动制造业集聚,同时也会通过劳动力成本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阻碍制造业集聚;从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的结果来看,制造业集聚不仅存在显著的动态效应,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还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不同行业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但人口老龄化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结合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推动制造业集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袁瑞明  李炳莲 《商》2012,(8):151-152
本文首先介绍广东省农村经济的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对农林牧渔和总产值进行回归,分析各板块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前文中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广东省农村经济的措施,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张正平  陈杨 《财经论丛》2021,(11):47-57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对人口老龄化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系却鲜有关注.为此,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试图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一个人口年龄结构角度的解释.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抑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在人口老龄化水平高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这种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抑制互联网普及、增强风险厌恶来抑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国30个省2003—2013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老龄化的主要因素。计量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城镇化程度提高和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国家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同时,应重点关注老龄化给农村地区带来的压力,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问题,采用中国19812009年反映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指标,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构建误差修正模型,以及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二元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最后,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农村老年群体特别是“空巢”老人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加快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本文以江西省为例,举例说明江西省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虽然在不断地改善,但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渐衰落、机构养老与养老保险等养老方式有待改善、政府的主导作用还有待加强。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合理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真正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使农村老人们享受到更多应该享有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物价波动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对建立健全工资增长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山东省17城市2001-2011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理论,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物价波动对货币工资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物价波动对工资增长有物价与工资关系正向影响,且省内各城市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基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xt scc模型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农村劳动力质量的中介作用下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劳动力质量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存在正向中介效应。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质量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影响农业现代化的中介效应,根据区域的不同与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的不同存在异质性。基于此,应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质量,促进劳动力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经济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通过选取2011-2020年辽吉黑三省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农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其发展水平与耦合程度,最后通过Tobit模型对其耦合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吉黑三省数字经济与农业耦合发展水平从轻度失衡发展到轻度协调,其中,辽宁的耦合发展最协调,其次是黑龙江,吉林最低。同时,辽吉黑三省数字经济和农业发展耦合程度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程度和人才储备水平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先于全国进入老龄社会,且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大部分省份的态势对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宏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可能减少劳动力有效供给、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引起消费和储蓄水平的变化、加重养老保障的负担、带来社会文化变迁和潜伏有公共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逐年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亦渐趋明显,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我国,不同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各不相同,呈现出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区域环境等。除此之外,医疗条件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会对一个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产生深刻影响。文章将以上海和新疆这两个发展差距较大的地区为例,聚焦两地的医疗条件,由浅入深地分析其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并给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以老龄化现状较有代表性的山东省为例,对现今山东省人口老龄化水平进行了分析,对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储蓄和政府支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疗费用逐年增长,人口老龄化对其影响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利用2015年CHARLS数据从微观角度出发,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别研究不同地区医疗服务使用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医疗服务需求量增加,但对医疗费用影响并不明显,西部老年人群人均住院费用反而显著下降,而没有钱看病是老年人群医疗费用降低的主要原因,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对不同地区老年人保障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文献梳理推导出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上,基于我国31省(市、自治区)2002-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该结论通过了变量替换和反向因果识别进行的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结...  相似文献   

19.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公共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内在关系,认为农村教育、电力、道路、水利和通讯设施对农业生产、非农生产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具有显著影响,农村公共服务也发挥了显著作用。陕西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合理选择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全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较高,边远地区较低;异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为防止农业发展因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受到严重的冲击,应进一步强化支持农业的政策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