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波 《商场现代化》2006,(8):192-193
我们注意到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路径在地区内部具有明显的均质性,而在地区之间则又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这种收入路径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间农民收入的本质差异。本文通过对苏北地区农民收入路径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改造苏北地区农民收入路径的对策,进而为江苏的“两个率先”建言献策,为我国其他省份欠发达地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义熵指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性进行测度与分解:中国不同省份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性较大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这种不均衡性主要来自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地区之间的差距,而地区内部差距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在不断下降;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影响分别呈现出递减与递增的变化规律;旅游购物、娱乐、通讯金融服务等收入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的影响十分大,且呈现出大幅度上升趋势,传统的旅游住宿、景点门票与游览、交通收入的影响正好相反。文章为不同省份旅游产业定位与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波 《商场现代化》2006,(3Z):192-193
我们注意到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路径在地区内部具有明显的均质性,而在地区之间则又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这种收入路径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间农民收入的本质差异。本文通过对苏北地区农民收入路径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改造苏北地区农民收八路径的对策,进而为江苏的“两个率先”建言献策,为我国其他省份欠发达地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分析了1990-2005年间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区域差异,并对总体差异进行了分解并使用了收入转换矩阵来度量区域收入变动程度,结果是高低收入省份之间距离越来越大,高收入和低收入分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网络分析和QAP方法,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碳排放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碳排放空间网络整体结构较为稳定、联系较为密切;上海、北京、天津等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发挥着中介作用;环渤海等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江浙沪等属于“净受益”板块,新疆等资源丰富地区和中部地区为“净溢出”板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具有传递特征;空间邻接关系、能源消耗差异和城镇人口差异对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产生显著的影响,产业结构差异和消费水平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该网络的关联关系;区域间能源消耗和城镇人口相似性越高,省份之间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和溢出越大。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给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齐丹丹  王冬雪 《现代商业》2023,(10):153-156
西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藏族文化资源,旅游业的发展是该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本文选取西藏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和旅游收入两个指标,作为西藏文化旅游发展情况的代表性指标,通过分析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和旅游经济收入的地理分布情况及产业聚集情况,计算莫兰指数。研究表明,西藏自治区各区域之间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并未形成较高的聚集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家宝总理指出的“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使中部地区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而如何抓住机遇迅速崛起则是中部地区应该思考的问题。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且品牌旅游资源值高、服务设施基础好,旅游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部地区应采取树立“大旅游”思想,加强区域协作,并深挖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来发展中部地区旅游业,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区内旅游发展势头迅猛。但就具体地区来看,旅游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以广西14个城市为直接研究对象,在建立区域旅游差异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借助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各地市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并提出区域旅游在保持差异化的同时寻求文化认同和利益共同点,使旅游特色鲜明又具有内聚性,在合作与竞争中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9.
随着民宿旅游的蓬勃发展,从宏观层面探讨其网络关注度和时空差异有助于民宿行业的资源配置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百度指数研究国内民宿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民宿旅游网络关注度在时间上呈倒“U”型分布,月际分布较为集中,但集中趋势有所下降,年内月份变化多为单“峰”分布,高峰期为6-10月,低谷期为11月-次年2月;空间上呈中部低、东部和西部高的态势,省际区域差异明显,但差异存在逐渐减小的趋势,区域间存在集中趋势,但集中程度较小;关注度与地区生产总值、民宿数量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其空间分布差异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把握时机,强化民宿旅游淡旺季的差别营销;优化资源配置,调整民宿旅游行业空间布局;挖掘地方特色,提升民宿旅游品质。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旅游消费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研究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我国旅游产业体系、制定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消费增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旅游花费两个指标,利用EVIEWS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协整分析,并进行了误差修正。得出了旅游消费和居民收入为长期均衡关系,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越高旅游消费能力越强的结论。且针对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湖北省 1997 年-2019 年旅游业收入的相关指标数据,构建国内游客收入(EDT)、外汇收入(FEE)与地区生产总值(GDP)之间的 VAR 模型,并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对湖北省旅游收入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1)湖北省旅游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2)湖北省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大于旅游收入增长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力;(3)湖北省经济发展对国内游客收入的拉动作用大于对外汇收入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贵川三省是我国西部地区旅游大省,本文应用2010年~2014年数据,对云贵川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游客、入境游客及旅游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方面的旅游经济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探寻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差异,对于寻求区域合作、共同健康发展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从影响旅游消费市场中的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要素角度出发,以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和收入为样本,结合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当前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其人均收入之间的长期动态规律。充分增加持久收入对城镇居民旅游支出的长期冲击效应,刺激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开拓国内巨大潜在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4.
区域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东部、西部、中部三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差异。根据自身区位、背景、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等的不同,三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也不尽相同。其中,东部地区为提高水平,打造精品,中部地区为扩大规模,打造特品,西部地区为注重开发,打造极品。但是,不同的模式下,三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一致性。只有发展好展好适合各地的相应模式同时利用三个地区的联系进行进一步开发和定位,才能更好的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殷航 《商》2014,(22):239-239
本文通过对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国际旅游收入进行不等概率抽样,抽取了12个对象作为样本,预测了2012我国国际旅游收入总额以及抽样方差,通过与简单随机抽样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当总体单元之间差异较大时,PPS抽样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太原及周边景区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调研,并使用IPA法对区域旅游服务质量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区域旅游预期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显著;消费安全、旅游服务等14项指标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保持;交通服务、环境卫生处于劣势,需要重点完善,还有旅游咨询和交通、购物环境等都出现过度供给情况,想要实现区域旅游的更好发展,需要加强购物物品、餐饮、设施的优化,采取合理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易胤  杜建国 《江苏商论》2008,(4):141-143
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正在加速扩大的非均衡格局,本文采用Gini系数,将居民收入差异、城镇和农村收入差异在各省份、各地带层次上分解,继而比较地区内和地区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在1993、1997-2005年间居民收入差异的演变。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强调政府在制定协调收入政策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城乡之间差异、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以及欠发达地带收入差异,更要注重协调不同集聚层次上的地区间的收入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00年-2013年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值仅提高了3.13%,东部地区的高效率优势逐渐减退,中部地区的效率值总体较低,西部地区配置效率的"后发赶超"特征明显。东部地区所属省份的配置效率及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所属省份配置效率地区差异较小;西部地区高效率省份与低效率省份之间的效率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时我国入境旅游收入、旅游企业投资和国内旅游消费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城郊旅游具有出行距离近、交通费用低、主要参与者为中心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是相对欠发达的城郊乡村地区等特点.这为城郊旅游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到拉动内需、增加农村人口收入、提高就业率等方面的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我国东、中、西部12个省份的城镇和农村3970名55岁以上老年人微观调查数据,首次考察了在城乡分割和区域发展差异背景下老年人群体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收入水平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不显著;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而且还通过健康和娱乐等途径产生间接效应;除了城镇地区,相对收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都显著;不同收入阶层老年人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老年人从“不幸福”到“幸福”的收入转折点低于东部和城镇地区.因此,增加收入有利于提高我国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且应当切实提高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