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菲 《上海商业》2022,(6):75-77
数字普惠金融是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的结果。传统的家庭理财对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度十分有限,且普遍存在着存款占比过高、资产结构不平衡、资产组合的风险分布极端化等问题。本文基于北京大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的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优化家庭投资便利性、促进金融信息获取提升资产组合有效性、改善风险厌恶态度增加风险承担能力提高资产组合多样性三大路径改善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进而从市场与家庭供需两端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对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局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5—2020年我国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传统金融效率低,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为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间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平衡发展;着力提升传统金融效率、发展水平与便捷程度,更好地发挥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繁荣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这一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中高学历居民和低年龄段居民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改善地区经济环境、提升地区GDP水平;在微观层面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提升居民消费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2)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信贷供给进而赋能居民消费增长。(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环境较好、经济增速较快、消费水平较高地区的消费提升效应更强。从金融供给端来看,信贷供给也是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影响居民消费过程中的重要传导路径,但基于数字化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尚存“数字鸿沟”问题;从消费需求端来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信贷供给主要促进了农村生存型消费及城镇生存型、发展型消费。  相似文献   

5.
童素娟  赵俊威 《现代商业》2023,(18):131-134
本文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于创业活跃度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规模和流通效率的影响以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普惠金融及其三个子维度均能对流通规模的扩大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对流通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带来的影响;第二,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发现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显著提升创业活跃度,进而推动了流通规模和效率的提升;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的流通规模效率的提升,但对西部地区的流通规模和中、西部地区的流通效率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促进流通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金融手段,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及的人群和地区,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升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提升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正在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动能。运用归纳演绎法,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进行系统性分析,旨在说明主要通过三种路径:一是通过改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优化要素资源的投入效率和配置结构,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二是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提供保险支持和支付便利性等方式拉动消费需求,进一步引导生产和消费升级,从而影响产业机构升级;三是通过为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等,从而改变生产方式、需求结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8.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企业投资效率,从融资约束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来约束着各种非效率投资的情况。基于此,本文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展开了相应的分析。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概念,解释了数字普惠金融含义,而后分三个阶段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历程,指出了数字普惠金融广泛性、普适性、大众化、风险数据化等特点,并且举例说明了其具体形态。文章第二部分对企业投资效率展开简单描述,阐述分析了企业投资效率的含义、投资效率衡量的指标和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章第三部分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文章第四部分则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分析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明确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为融资约束机制,因此从融资约束程度和投资效率的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和融资约束的关系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和投资效率的关系展开了探究。第五部分则综合以上论述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从经济增长效率与分配公平两方面阐释了数字普惠金融所蕴含的信息技术属性和金融普惠属性对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理论逻辑,进而采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其中,金融普惠属性相较于信息技术属性对推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更为明显。数字技术在资本整合类金融业务上的效果优于资本配置类,借助数字技术优化资本配置将成为未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资本配置、金融机构分布和城市双创能力存在优势的城市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红利。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打破数字鸿沟、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自我发展和良性融合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我国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问题,这对我国养老金体系造成极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家庭的财产性收入逐步成为重要的养老补充方式,对老年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的要求随之提高。本文选取西南财经大学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微观数据,研究金融素养对老年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风险偏好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一方面,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我国老年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且风险偏好在该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即风险偏好越高的群体,金融素养提高对其资产配置效率提升的影响越明显;另一方面,该影响在低教育、低收入、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家庭中更加明显,这也意味着养老金融教育应该具有普惠性特征。基于上述结论,应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其金融素养水平;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刺激养老需求端的市场参与程度;加强对低收入、低教育和农村地区等相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推动金融普惠理念的实现,提升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19年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安徽省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在数字金融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子女结构的变化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对其影响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子女数量的增加会降低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和比率,而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移动支付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影响,改善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移动支付和子女结构分别通过影响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总消费影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除此之外,家庭风险资产的选择还受到户主自身金融素养的影响。本文研究为优化家庭资产配置、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姚君 《中国物价》2023,(9):125-12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农户创业、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机制入手,以羊尖镇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线性概率模型(LPM)回归,分析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有效改善农户创业中的金融约束问题,并通过降低农户风险厌恶程度提高农户创业积极性,促进农村家庭创业,由此提出将数字普惠金融理念深入农户和完善相关激励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柴时军  齐昊 《财经论丛》2023,(10):58-68
利用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资不抵债和入不敷出两个维度构建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标,探讨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同时降低了家庭资不抵债和入不敷出的发生概率,对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分维度看,普惠金融使用度和满意度的提升都有助于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而便利度的影响则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减贫增收和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两种途径抑制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深远。本文结论为我国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微观金融风险监管与防范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从不同的维度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主要有改善我国家庭投资在时间和空间的便利性、金融信息获取更加便捷高效、影响家庭投资的风险态度等。并对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广度、深度以及配置效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霞  田霞 《商业时代》2022,(7):168-171
本文利用中国2011-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基于全局G M L指数测度绿色经济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显著抑制了绿色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则能够降低外商直接投资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第二,从数字普惠金融的维度来看,...  相似文献   

16.
刘阳 《商业观察》2023,(11):86-89
我国需要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而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需要居民增加对经济、金融的关注度,商业保险也是普惠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保障部分,研究金融关注度是否对家庭商业保险配置有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少,是否有其他因素影响,对政府推行普惠金融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9年CHFS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与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关注度对家庭商业保险配置和家庭商业保险保费支出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因此增强居民对经济、金融的关注程度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金融行业正处在飞速变革阶段,在经济和科技水平持续提高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文章就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做了详细探究,首先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优势做了简单论述,其次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几大主要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能进一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2011—2018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探究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从技术、制度和人三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且这种作用存在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城市等级异质性;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三个维度中的数字化程度提升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效应和创新环境效应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人才集聚效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基于此,从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正外部性、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角度提出了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创新发展与数字技术赋能金融业的大趋势下,如何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成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2015—2021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角度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并且能够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20.
崔宇新 《中国市场》2022,(14):16-2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成为推动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基于中国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还增加了居民发展与享受型消费支出,优化了消费结构。进一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升级的机制,数字普惠金融在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优化支付环境以及缓解流动性约束方面具有正向影响,最终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