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发展权理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权是现实社会关系与主体价值需求的矛盾冲突及其协调的结果,是20世纪一种新型人权。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发展权问题逐渐显化,土地是农民问题的核心,以土地发展权的创设为重要实践,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要的制度安排。因此,以土地发展权理论为基石,寻求从静态权利归属向动态的发展理念转变,从代内可持续向代际可持续升华,构建优化土地资源社会与经济效用的可持续利用方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可持续利益均衡,从而促进农民发展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农业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问题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保护土地,必须与保护农民权益结合起来,健全土地相关法律,完善政府相关职能,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土地问题历来是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社会主义时代的农民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农民对土地的关心是截然不同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农民靠土地安身立命,他们所关心的是土地的所有权问题。社会主义时代的农民,特别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的农民,一般而言,他们所关心已不是土地所有权问题。因为他们早已成为土地的主人,他们所关心的则是土地的经营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化,导致土地流转难、农业经营规模小,也为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掠夺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提供了方便。在当今中国,农民既没有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所有权,也没有作为主要生活资料的房产的完全所有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明确集体的范围,将集体土地量化给农民,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过程的加快,造成征地现象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农民面临失地的困境。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料,拥有土地并且经营土地获得收益,是农民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实际征地过程中,征地补偿款经过多层次分配才到达农民,农民土地收益遭受多方侵蚀。本文基于现有征地补偿状况,对“村集体”侵害农民土地收益进行了分析,指出土地权在“村集体”与农民之间合理分配是保障农民土地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土地权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有加重趋势。农民权益易被侵犯,根本原因是我国土地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健全土地管理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利,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是三农政策的核心,也是保  相似文献   

7.
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推动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当前土地仍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民生老病死的保障.在国家大力推动土地流转的形势下,必然有一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而这部分农民何去何从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研究土地流转的意愿对更好地顺利完成流转工作、促进城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土地收益状况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土地确权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很少有研究从农民的视角分析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政策实施效果,农民满意度是关键指标。基于农民抽样问卷调查数据,用有序Logit模型检验了影响基层土地确权工作农民满意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对土地确权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在土地确权工作中的参与程度等政策认知因素与农民对土地确权工作的满意度显著相关,农地地形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等客观因素也显著影响了农民对土地确权工作的满意度。其政策含义是,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切实落实土地确权政策的方式来提高农民的土地确权政策认知,进而提高农民的土地确权工作满意度。但是也有诸如农地特征等政策实施者不能左右的客观因素影响了农民的土地确权工作满意度,因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要综合考虑如上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个以农民分化为前提假设的分析框架,沿着"农民分化—农村土地功能变化—分化农民土地产权诉求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逻辑线索,揭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机理。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财富,对农民具有多种功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土地对农民的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不同。农民的土地产权诉求是对土地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的认知,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依据。在农民分化背景下,土地对分化农民的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发生了变化,分化农民的土地产权诉求发生了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必须适时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土地治理是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好农民土地权益是土地治理中的关键。从土地征收视角出发,应在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城乡居民实现同步富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界限,规范土地征收体制机制,优化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建立健全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完善有助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财税制度,提高法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民经济利益视觉下农村土地流转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但土地并没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中央相关涉农文件的精神实质是借助农村土地"流转"使实际掌握在农民手中的"土地"变成"资本"流动起来,让农民享受土地作为资本要素的收益。文章依据土地流转的新特点,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流转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民土地产权残缺与不公平农地收益分配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农民土地收益仍是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但现阶段农地收益分配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公平,其根本原因来自农民土地产权的残缺。要通过复归农民残缺的土地产权,来建构更加公平和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郭立建 《经济师》2008,(9):256-257
尊重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利益,是尊重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共同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本质特征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现实生活中各种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破坏了社会安定、阻碍社会和谐;尊重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生态文明战略,但鉴于农村土地的私人财产权属性与主权范围里的社会政治属性这双重属性,形成了国土空间开发的主体——国家(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紧张关系。长期以来,社会认识将国家(政府)对于土地的主权与农民行使土地财产权对立起来,认为公权大于私权,主权大于人权。受此意识影响,在征地拆迁以及土地规划的政策操作层面形成了公权权力过大、农民私人财产权被压制的不平衡权力关系,引发出社会不稳定因素,并且导致公权不受控制下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实则国土空间格局的"恶化"。文章通过对政治治理的"元问题"追问,认为公权与私权之间可以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相协调,提出通过"二级多元确权"的机制设计形成公权私权两权制衡,达到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问题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农民土地使用权受限、收益权受损和处分权受控,原因是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经营权定限和流转制度残缺等制度缺陷。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构建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机制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以确权扩能为中心的法律制度建设,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排除村委会处分集体土地的权力、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和规范集体土地征收行为,必将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土地产权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面和发展趋势,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财产,由于产权主体不清晰,产权内容不明确,致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难以确保和增加。因此,要以土地产权清晰为着眼点,增加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土地财产性收入,指土地被国家征用后或土地经营使用权经流转后而得到的相应补偿和收益。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与土地是相互依存的,即有农民就应该有土地,就象工人有一份工作一样,有土地就会有农民去耕种。农民要从土地中获取最大收益,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相关制度,加大对农业政策上的扶持、技术上的推广、投资上的倾斜,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2014,(2):42-48
<正>土地制度变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市民化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的迫切性日益凸显。我们认为土地制度改革将朝着以下四个方向迈进:首先,明晰土地产权,减少政府过度介入,将土地使用权、收益权、部分处分权明确和清晰地界定给农民;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组建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让农民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必要性1.农民对于祖祖辈辈从事耕耘的土地建立了难以离舍的感情,土地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对现阶段的中国农民有重要的保障功能。要让农民完全放弃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起码要保证农民得到的经济补偿不低于耕种土地的收益,这里的收益不仅要包括土地自身的产业,还应包括土地为农民提供的养老、失业保障的利益。这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利在经济上的实现方式,也是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底线。2.为了顾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为国家优先选择工业化战略,农民曾承担了很大的发展成本。计划经…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农业种植和生长依靠农村土地,农民住房依靠土地,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文旨在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新式土地种植和使用权问题,为农民收入和发展问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