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视民工荒     
在充斥着太多热门话题的中国,劳工问题在过去并未引起足够关注。而近来,“招工难”、“民工短缺”、“民工荒”等字眼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成为社会上的一大热门话题。有媒体甚至用“2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民工荒”来定义这种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巨变。  相似文献   

2.
钟菊英  刘勇 《浙江经济》2004,(17):30-31
当前发生的“民工荒”是暂时的、局部的,但所隐含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却是长期性的。这些问题不解决,“民工荒”还可能持续发生。并在更大区域内扩散开来。  相似文献   

3.
“一导三化”培训高质农民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了要善待农民工,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重农”思想。最保守的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5亿人。有统计显示,珠三角地区存在严重的“民工荒”。“民工荒”从何而来?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就是“质量荒”,根源则是民工的“教育荒”。  相似文献   

4.
透视珠三角“民工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工荒”的出现,是经济学界、工商界、有关政府部门等各方人士所始料不及的。那么,“民工荒”在珠三角的出现,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如何应对猝然出现的“民工荒”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魏良枝  孙晓阳 《魅力中国》2010,(24):16-17,19
长期以来,国内对“刘易斯拐点”理论存在着一些理解的偏差,必须正确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现象本质上是制度缺失、权利缺失和中间劳动力领域结构性短缺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目前仍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民工荒”并不能表明我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而工资上涨也只是对廉价劳动力的补偿。  相似文献   

6.
2004年年初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遇了20多年来的首次“民工荒”.“民工荒”直接原因是短期内的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造成的,但是。造成其发生的根本愿因是一直都存在的.那就是城乡二元体制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因此。“民工荒”本质上是一个制度同题,由于城乡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制度不断僵化;“民工荒”昭示着这种制度已经伤害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改革的出路在于打破这种制度,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但是近两年来却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的出现,是由一系列原因造成的,是社会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本文认为国家应该尽快建立统一的国民待遇制度,并通过调整同行业分布来降低农民迁移的成本。企业可以与农民工签订合同来加强教育培训,保证费用共担,利润共享。农民工自身应该建立工会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工资水平。整个社会应该重视“民工荒”问题,保护中国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8.
2004年我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但其背后有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而解决这一问题则需从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三个方面同时入手。  相似文献   

9.
中国二元经济特征明显,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但是在劳动力似乎能无限供给的情况下.自2004年东南沿海地区却出现“民工荒”现象。本文试图从工资刚性角度来分析造成民工荒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鄢平  贺建风 《改革与战略》2009,25(7):171-173
文章从劳动力市场要素变化和劳动者就业惯性着手,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分析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策略。文章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东部地区“民工荒”产生的原因,一是中部地区的重新崛起使中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跨行业转移,从而减少就业惯性阻力;二是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加强了就业惯性力量。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 《乡镇经济》2005,(7):36-39
2003年“民工荒”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在剖析当前理论界对“民工荒”产生原因的种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五方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私企对"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民工潮”,如今在一些沿海城市居然变成了“民工荒”。归结起来,民工权益受损是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而发起这场“用脚投票”的隐性反抗的正是变化了的“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在社会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和不同。正是这些不同警示拥有大批“新生代”农民工的私营企业必须正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透视浙江“民工荒”现象,我们不难看到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它对浙江的劳动力市场、浙江经济运行格局和中小企业“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低工资高竞争力”发展模式产生的影响。当前浙江全面性的“民工荒”不会持续出现,但是客观形势的胡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从“民工荒”现象看我国制造业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从“民工潮”到“民工荒”2004年,在我国的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民工荒”现象。课题组的调查报告显示,仅珠三角地区就有近200万人的用工缺口,缺工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课题组,2004年)。我国持续了近20年的“民工潮”转入了“民工荒”。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赶上了第三次世界产业大转移的末班车,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加工制造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就存在着农民工从内地涌向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潮”。毋庸…  相似文献   

15.
“民工荒”探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闾定军 《特区经济》2004,(10):131-132
<正> 一、“民工荒”现象 自2003年起,一度仅在个别企业、地方出现的用工短缺,并不像人们当初设想的那样,只是一种季节性现象,而是迅速蔓延到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等国内多个地区,且历时已1年多,目前仍没有缓解的迹象,并逐步演变为局部地区招不到工的“民工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情况表明,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长三角、浙东南、闽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缺工比率约为10%。珠三角地区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有近200万人的缺口。其中,深圳约缺40万人,东莞缺27万人。在福建,泉州和莆田2市共缺10万人。浙江温州等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民工荒”的出现已经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同行业生产产生了直接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有13亿人口,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过去,我们视其为一个沉重的包袱而忧心忡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凭借  相似文献   

16.
民工“慌”     
《新财经》2009,(11):46-47
一边是民工找不着工作,一边是企业招不到民工,“民工荒”的背后并不是简单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只有解决了“民工荒”,民工和企业才不慌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户分离”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导致“户籍城镇人口”和“统计城镇人口”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均存在较大程度低估。为排除人户分离困扰,本项目从乡村基层调查(农村劳动力输出演变趋势和农村人口结构现状)考察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文章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已在世纪之交出现增速缓缓向下的拐点,民工荒不是短期性、局部性、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我国城市化进程没有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不存在速度问题而是质量问题,城市化政策需要从加速增长的速度型向稳定增长提高质量转型。  相似文献   

18.
又见民工荒!不仅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面临着招工难,连内地企业也开始面临用工荒,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急剧减少。有媒体调查称,留守儿童成为农民工外出减少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的问题、对子女牵挂的问题,这些确实是农民工外出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当前,“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民工潮”引起恐慌的景象离我们不过几年,“大潮”退去却变成了“民工荒”,戏剧性变化让我们不得不将注意力转移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透过"民工荒"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月红  周浩 《特区经济》2007,(3):267-269
近年来,我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趋势。从“民工潮”到“民工荒”转变这一悖论现象折射出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特有的经济、文化、社会现象。“民工荒”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透过“民工荒”悖论。从技工需求缺口、人文关怀及教育公平问题等角度。探讨了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改革,跟踪市场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善思想品德教育现状。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