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服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银行家》2007,(6):60-62
我国金融消费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要求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地消费金融服务创新,开发新的业务领域,满足广大客户的金融消费需求。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迅猛发展,广大金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日益成熟,他们在呼唤着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金融服务。因此,关于我国金融消费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服务创新问题便随之提上了议事日程,应当引起我国经济金融界特别是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金融消费者是消费者概念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和专业化,是指与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服务合同关系,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金融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包含承诺要素,如果承诺信息不可信或超出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能力,必然严重影响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金融消费群体迅速壮大,研究和探讨金融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有着...  相似文献   

3.
杨云光 《时代金融》2012,(8):117-118
<正>我国近年来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商品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满足消费者理财、保险等各项需求的同时,给保护金融服务消费者权益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我国,由于保护消费者的法律适用范围有限,且法律制度并不完善,金融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频繁发生。一、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案件高发的原因(一)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4.
杨云光 《云南金融》2012,(3Z):117-118
<正>我国近年来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商品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满足消费者理财、保险等各项需求的同时,给保护金融服务消费者权益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我国,由于保护消费者的法律适用范围有限,且法律制度并不完善,金融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频繁发生。一、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案件高发的原因(一)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本文认为,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克服现有金融体系的弊端,有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增强社会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普惠金融,一要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构建多层次、适度竞争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二要加强有效的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三要鼓励多样性的普惠金融业务创新,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四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五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不断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  相似文献   

6.
林宏山 《福建金融》2013,(12):42-46
近年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逐渐受到世界各国金融服务及监管当局的重视,是各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之一。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乏后,征信领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被提到新的高度。本文通过征信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国际比较分析,得出加强我国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青海金融》2006,(9):7-10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滞后的藏区经济作为全国和青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才能实现起飞;金融支持藏区经济发展必须要与财政手段相结合,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并实现金融生态环境与藏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8.
周有容 《金融博览》2021,(10):34-3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与科技的结合赋能个人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极大丰富了金融产品类型、扩大了金融消费者数量,有效满足了金融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人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消费者是消费者概念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和专业化,是指与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服务交易关系、接受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自然人。在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上实行统一监管模式,创设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官方机构已经成为西方金融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我国有必要构建和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制度,使金融消费者保护有法可依。首先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规定。其次,从制度构建角度看,借鉴国外经验,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机构设置。建立统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是我国金融业走向统一监管模式的一个尝试和最佳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规范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行为,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健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切实保护金融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现代金融业的持续深入发展和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普及,金融消费者同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之间的消费纠纷也不断增加。而县域金融消费市场发展较快、金融机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同时县乡金融消费者群体法律和金融素养普遍不高,都使得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消费纠纷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民银行金融服务工作,是人民银行切实履行央行职责的途径。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意识,正确认识金融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央行金融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为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普惠金融是一种金融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旨在把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延伸向广大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人群,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各阶层与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尤其是针对那些被忽视的农村地区、贫困人群和微小企业。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群众享受的金融服务越来越多,但由于欠发达地区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较弱、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金融消费者在获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很多合法  相似文献   

14.
发展普惠金融是国家战略。现有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中一般都是从政府和金融机构角度进行普惠金融的内涵、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而少有从金融消费者角度进行阐述,论文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当前,普惠金融发展有进步但很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目前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生产性需求,小微企业融资难,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与普惠金融目标相差甚远等。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国际上的孟加拉乡村银行、美国社区银行和印度规模银行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为此,我们要针对性地强化对低收入人群的金融知识教育,建设可满足金融消费者金融可得性的基础设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金融产品以及充分利用新技术等以改善之。  相似文献   

15.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监管机构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界定概念不一。从某些法律来看,一般金融消费者涉及到了我国所有的传统的金融业。但是对于消费者自身的条件来看,对金融业有很大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金融服务和金融商品具有很大的跨行业性,有些人认为消费者只要具备金融知识,有强大的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接受某些金融服务,则都可以被称作是金融投资者。本文对域外法中的金融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讨论了我国目前对金融消费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消费者及其与金融投资者的关系界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希望以此促进人们对两者的认识,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现代金融活动与社会居民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金融服务的专业性越来越强,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金融消费者的参与程度更加深入,同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调查问卷,透视反映了本辖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瓶颈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在严峻考验金融监管模式的同时,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问题提到了各国的面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服务者冲突日益突显,金融消费者保护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从金融消费者权利的视角探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路径。  相似文献   

18.
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银行网点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如何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提供更暖心的金融服务,是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银保监会发布《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强调要大力发展适应老年人的金融科技,银行业保险业聚焦适老服务热点,为老年人提供贴心便利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带来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在金融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利保护方面也存在不足。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机制的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保护体系,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点 (一)调查取证难.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与选择金融服务时,由于部分金融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夸大宣传金融理财产品、履行告知义务不充分、业务宣传不到位等原因,易导致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产生争议和纠纷.当纠纷发生后,人民银行调查取证工作经常陷入尴尬境地,特别是在一些合同条款上金融消费者已经签字,无法判定当时金融机构履行告知义务是否充分,金融消费者有苦难言,甚至怀疑人民银行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