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迁移理论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劳动力迁移理论 刘易斯建立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指出,经济中存在着二元结构,即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剩余劳动力被不断增加的资本吸收的过程。正是通过投资的不断扩大和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使现代部门不断扩大,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将随着传统部门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3.
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背景,农业劳动力转移不能选择像西方发达国家由大城市吸纳劳动力的道路。在城市就业形势空前沉重的阶段,以发展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建设是转移和吸纳农业劳动力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 一、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时间 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时间与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时间相符合,而且随着工业化,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而加速。如美国19世纪末就实现了工业化,农业人口转移过程开始加速,到20世纪初期,美国农业机械化已取得很大成就以后,农业人口再次大规模向城市及非农产业转移。其  相似文献   

5.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燕琼 《经济纵横》1997,(10):56-58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管窥□李燕琼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口变动规律,也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共同趋势。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劳动力就业结构由“正三角形”向“倒三角形”转变从劳动...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21世纪农业产业化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中国 2 1世纪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应该置之于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运行框架中统筹安排、疏导、调节。作者认为 ,由于农业产业化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 ,优化、提升农村经济结构 ,促进农业逐步形成合理规模 ,改善农业生产布局 ,能够使农业时序效益不断提高 ,所以 ,农业总体经济效益将大幅度增长 ,这将有力推动农村向城镇化方向发展。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结果是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 ,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从而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 2 1世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任务 ,将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浪潮中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7.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尤其在我国,农业资源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解决好这部分人的转移就业,是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过程自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提高的过程 ,同时 ,也是现代农业排挤传统农业人口的过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的现状是数量巨大 ,素质低下 ,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因此 ,如何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快速有效的转移 ,是我国农业现代化 ,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入手 ,剖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制约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并进而提出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我们要为多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谋划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是否耗尽,农业剩余劳动力还有多少,彻底完成转移的时间要多长,农村劳动力的外地转移和本地转移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回答这些总量和结构性问题,是布局、谋划国家重大战略,出台产业、社会等政策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依据。同时,要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有的转"、"有岗转"、"有效转"问题,将促进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置于"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稳住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城镇转移就业渠道、稳步拓展农村就地就近非农就业空间、加快相关领域制度改革促进更高质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启动,主要并不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现代非农业部门转移的结果,而主要是农村非农产业迅速扩张的产物。这种转移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特点有:封闭性、兼业性、分散性、不稳定性、倾斜性、低层次性、不平衡性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换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度量了劳动的投入,并利用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国民经济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 因是什么呢?对此,人们看法不 一,有“过剩”说,有“改变身份”说等。种种说法,尽管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是追求“更高利益”。这是因为,目前农民种地的比较利益仍很低。许多农民忙乎一年,年终一算帐,扣除所有投入后所剩无几,甚至根本没有收入或赔本,这样还种地干什么!只好向外转移去追求更高的收益。如果单纯用农业劳动力“过剩”来解释,那么不仅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且在经济落后的地方,都有劳  相似文献   

13.
农业剩余劳动转移的基本原则应当考虑是否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工业化发展和全面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实现。拓宽工业化发展的渠道,建立城乡二元工业化结构体系,规范农业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构建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农业化对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联动,无疑都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理论和实践表明,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转移,其基本走向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是人们在比较预期收益和转移成本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到城市就业乃至落户,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动因、形式分析着手,提出科技进步条件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是三个层次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借鉴国外经验 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可供借鉴。 一、扩大农业内部的就业面。印度在70年代后期认识到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制定了扩大农业内部就业以及在农村实行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方针。主要措施有:(1)发展农业集约经营和多种经营。既改变了农业生产落后面貌,又在种植业内部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大力兴办农村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工程。政府提供资金和粮食,动员并组织农村失业劳动力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垦荒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建造牧场,修建饮用水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丽丽 《经济论坛》2004,(11):118-118,115
党的十六大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政治任务。几年来,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种情况下,我们除了要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之路,也要借鉴国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在分析、估算福建泉港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数据,通过对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征进行分析,能够找出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提出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合理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1.相关概念界定。农业劳动力指从事狭义农业即种植业(主要是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12大类农产品)或广义农业即种植业之外再加上畜牧业、水产业的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指在上述产业领域无法容纳或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指居住生活在中国约80万个行政村(含约500万个自然村)的劳动力。他们从事农业以及二、三产业(构成了乡镇企业的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指村庄中的所有产业均己无法容纳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进行观察。农村劳动力则主要从居住地角度进行观察。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原来生活在村庄中的劳动力进入城镇谋生就业。  相似文献   

20.
也谈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有途径及受阻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扩大中小企业比例 ,提升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