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由于"北美中心"的经营模式无法长久支撑起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在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上无法获取足够的盈利空间,零售之王沃尔玛需要在新兴的海外市场上另辟蹊径。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富有潜力的零售市场,无疑将成为沃尔玛在新一轮的海外角逐中保持王者地位的战略要地。  相似文献   

2.
徐兰 《新财经》2006,(7):44-45
国美海外扩张的话,要比沃尔玛遇到的挑战多得多“国美和沃尔玛的海外扩张都会遇到极大阻力。”最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国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美在国内销售业绩突出,但海外市场扩张并不顺利。同时,世界巨头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不理想,在韩国还退出了  相似文献   

3.
从美国根据地到英国、加拿大、韩国,一直到中国,每周有1亿多人光顾沃尔玛在全球的商场.世界第二的法国家乐福已在世界各地开办多家连锁店.麦德龙、伊藤洋华堂、百盛等实力雄厚的海外兵团也纷纷登陆中国,抢滩市场.透过硝烟,可以看到零售市场正兴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洋巨头无疑是这场革命的始作俑者,或者说他们更像是催化剂,加剧了我国零售业的膨化发酵.沃尔玛、家乐福、大荣等零售连锁商业巨头,在我国零售市场上激情演绎,深刻改变了我国商业市场形态.  相似文献   

4.
王晓慧 《新财经》2006,(7):36-39
国美被称为中国版的“沃尔玛”,但是,它的中国特色的成功能走多远?在海外能立足吗?能成为沃尔玛这样的世界级零售企业吗?  相似文献   

5.
《新财经》2006,(7):36-37
国美被称为中国版的“沃尔玛”,但是,它的中国特色的成功能走多远?在海外能立足吗?能成为沃尔玛这样的世界级零售企业吗?●国美、沃尔玛高层声音●消费者、店员感受●企业战略权威专家观点国美难成沃尔玛  相似文献   

6.
刘立新 《新财经》2006,(7):41-41
作为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巨头,沃尔玛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和神话。然而它在中国零售业销售排名中并不理想。比起另一个竞争对手、进入中国市场猛冲猛打的零售巨头家乐福,沃尔玛在中国开店的速度非常缓慢。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沃尔玛仅在深圳、福州、大连、北京等地开设  相似文献   

7.
沃尔玛作为全球最大零售企业,从1991年在墨西哥建立它的第一家海外分店开始,现在已经在包括波多黎各、加拿大、中国、墨西哥、巴西、德国、英国、阿根廷和韩国等国家设有分店。沃尔玛是全球零售行业中实现全球化经营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丈奇 《魅力中国》2010,(35):28-29
近几年中国零售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上海百联、国美等一写大型零售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但是伴随而来的外资零售巨头的挑战不容忽视,同时中国的零售企业的盲目扩张规模模式潜在风险极大,应借鉴沃尔玛在华经营策略:前十年重点在采购,2006年至今跳跃式极速扩张。另外中国零售企业有着一些先天不足特别是信息化方面,在今后与国外企业竞争中提高信息化程度应该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沃尔玛跨国经营对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映辉 《特区经济》2006,(9):355-356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沃尔玛公司在中国的现状及成功经营的策略,结合当今中国零售市场的行业背景和特点,探讨了沃尔玛的成功经验对其他跨国零售企业与国内零售企业在中国经营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零售业如何迎接外企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零售业是最先全面放开的行业之一,我们看到入世使世界超级零售商纷纷抢先登陆中国市场。原有在中国市场经营的外商零售企业开始加速飞奔、加紧扩张,新的外企也有紧追其后的迹象。 国外零售商的抢滩,无疑给中国零售业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对提升中国消费市场的国际化水准、满足消费需要的变化无疑是一次难得机遇,但同时外商的涌入也极大地威胁着中国本土零售业,对中国零售市场利润进行残酷的争夺。 中国零售业怎样面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败下阵来,这是摆在中国本土零售企业经营者面前一个现实又严峻的课题。 一、国内零售业面临的形势 到目前为止,有迹象表明外国零售企业已有加速扩大中国市场的趋势。洋商的涌入,使得本来就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五十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70%进入中国市场,全球三大零售“巨头”还在加紧扩张在华业务。如堪称世界零售业“老大”的美国沃尔玛,在  相似文献   

11.
《新财经》2006,(7):44-44
2005年中国零售企业销售额排名,国美位居第二,沃尔玛名列二十三位,“尽管如此,国美还不能与沃尔玛相提并论,两者不是一个档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国对本刊表示,“沃尔玛虽然在中国市场落后,但由于其资本雄厚、国际供货渠道畅通、经验丰富,迟早会‘成鱼翻身'”,“提升业绩是早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中国零售市场将于2004年12月11日起对外开放,全球零售业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莫不摩拳擦掌准备大举攻城略地;擅于低成本经营、策略灵活的港台商家也已拟定扩张计划。国内企业为应对白热化竞争形势,必须整军经武——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改善服务,尤其是在后勤补给、物流  相似文献   

13.
王毓敏 《特区经济》2010,(10):303-304
沃尔玛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独特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沃尔玛在北美获得成功的经营模式却在海外扩张中屡遭挫折,究其原因:一方面,沃式文化本身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之处;另一方面,沃尔玛在跨国经营中只是简单地复制和移植其商业文化,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企业文化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4.
浅议自有品牌--本土零售企业突围利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11日,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即外资在国内开店不再存在数量和地域限制。自此,中国零售业“与狼共舞”的时刻真正来临了。早已进入中国市场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巨头们凭借其资本、管理等实力长驱直入,零售市场的竞争异常残酷。面对这种严峻的压力与挑战,中国零售企业要突出重围,就要依靠发展自有品牌这把利刃。  相似文献   

15.
<正> 任何企业的产品,最终都是要进入零售终端来实现其价值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跨国零售集团在世界零售市场的影响必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直接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相比,设法搭上国际零售集团的采购巨轮,"借船出海"扩大出口,不失为一条成本低、效率高的捷径。世界顶级零售企业沃尔玛的采购全球知名,2003年直接或间接从中国采购  相似文献   

16.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家乐福。沃尔玛等零售巨头不搞特许经营,是因为它们规模太大,难以成立特许经营的团队。星巴克掉头从特许经营变为直营,而直营的管理、经验、团队与特许经营模式有天壤之别,星巴克在海外市场的人力、后备资源能否适应直营模式,将挑战其这一策略的执行效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资》2007,(1):57-59
沃尔玛,这家全球最大的零售巨头或许在财富500强中排名首位,但在中国零售业的版图上,仅仅名列第20位左右。而它的老对手家乐福,则位居第5。然而,在今年春天撤出德国和韩国市场之后,沃尔玛正在采取措施积极重塑自己在中国的定位。2006年7月29日,沃尔玛在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的晋江店成立了它历史上的首个工会组织。10月17日,媒体普遍报道,在  相似文献   

18.
赫连建慧  孙钰 《天津经济》2006,(6):29-31,42
随着中国零售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我国零售业日益面临着外国各大跨国零售企业的挑战和竞争。据统计,目前全球50家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40多家已在中国“抢滩登陆”,对我国传统的零售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面对实力强大的国际零售商在我国市场的迅速扩张,资金、规模、管理、观念等多方面处于劣势的中国零售业靠自身发展已经无法跟上国际零售商扩张的脚步,而并购战略可以实现快速扩张,同时可以实现协同效应。因此,并购方式成为我国零售企业迅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一般地认为,跨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是其规模扩张的必然要求,正是因为规模优势,才使得跨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沃尔玛已在中国的8个城市开店,还准备在昆明、深圳、大连等地增加店铺,而在沈阳、福州、汕头和广州也将新开设店面.像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几乎是与沃尔玛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目前,家乐福已在中国的15个城市开设了23个连锁店,因此,零售业跨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似乎已成定势.这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跨国企业要想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地保持自己的规模优势,就不能忽略对中国市场的开发.但是,跨国企业若想以大规模优势取胜,其结果并不具有定数.因为中国的零售市场正处于极度竞争状态,都是在低成本优势下展开竞争,这些跨国企业的规模优势不见得很突出,特别是低成本价格方面.事实上,它们进入中国市场后的业绩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出现连续亏损局面.中国零售业下一阶段面临着重组,在这种状况下,跨国企业为什么非但不退出,反而一股脑地涌入中国市场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Porter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模型,就中韩跨国公司海外扩张活动的竞争优劣势和动机进行了系统的甄别,理清了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兴起及其海外扩张战略背后的特定逻辑。就中韩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动机而言,其间的相似点为均与本土市场自然资源的短缺、打造全球品牌形象以及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相关,不同之处在于韩国跨国公司海外扩张的动机中更多的是降低成本和市场渗透,在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动机中,考虑更多的则是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基于比较研究结果,本文对中国本土跨国公司海外扩张活动的战略性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