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崇祯通宝”是明末货币,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铸,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五、当十四等各类钱,除有光背小平者外,其背铸有星月纹及记重、记天干、记局、记地等各种背文,各目繁多,崇祯帝在位十七年,所铸货币的形制为明代制钱最杂,品种在末代钱中算是最多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顺治通宝背“户”,是“顺治五式”钱制中的单汉字钱。其制式仿唐会昌开元纪局纪地钱式,特点是钱背铸一汉字,以纪铸地或铸局之名。如顺治通宝背“户”者,大清户部宝泉局之铸币也。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局开铸。会昌开元这一钱式,在宋朝时就曾得到过继承。北宋哲宗元年间铸过小  相似文献   

3.
大布黄千为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实行第三次货币改制时所铸十布之最大者,“黄”为“横”之省边榜“木”,“横”即“衡”.等于之意。“大布黄千”即等于“小泉直一”1000枚。一般长5.4厘米,重8克至12克。十布面背肉好具有周廓,每布历来只有二种版式,一种面中线通于穿上,一种中线止于穿下.另大布黄千有一种异范钱,十布合计共有21种版式.此乃钱币界公认。  相似文献   

4.
新千年之初,河南洛阳白马寺镇农村,出土三枚唐开元通宝“长一元”白铜小平钱,其中一枚背铸三云纹,图1径2.50,穿0.64,厚0.13厘米,重3.6克;另二枚光背,图2径2.49,穿0.62,厚0.15厘米,重4克;图3径2.50,穿0.66,厚0.16厘米,重4.7克。  相似文献   

5.
一、该泉数据及发现始末:近日,笔者从灵宝一钱币收藏者手中发现一古泉珍品:背“虢”至和重宝。该泉青铜质,钱径34.5mm,穿径7.5mm.重9.8克,铜质精良呈青白色,系长期传世之物,因而磨损严重.外郭边缘处厚度只有一毫米,但正背文字相当清晰,上角有一裂纹。  相似文献   

6.
2001年10月初,笔者在乡下一老翁处集得一枚崇祯通宝背"寿"折十钱.此钱铜质细腻,铜色金黄.钱文端庄规整,钱背铸一草体"寿"字,书法自然洒脱.经测量,此钱外径4.8厘米,穿径1.1厘米,厚0.16厘米,重13克(见图).遗憾的是钱身因磨损过薄而裂成两半,但此钱仍是一枚难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7.
喻战勇 《西安金融》2004,(10):61-61
明崇祯年间,闯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大军席卷全国,流动作战于各地。天下大乱,明朝处于亡围的前夜。查《豫变纪略》及清康熙年间编著的《许州志》等史料可知,崇祯十四年十二月七日(1642年),李自成军克禹州。十二日占据许州(许昌旧称).十五日破鄢陵.李自成将禹州改为均平府。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  相似文献   

8.
明朝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二百七十六年间共铸有十种年号钱中)。这十种年号钱中最少见的是穆宗朱载后所铸的“隆庆通宝”,而最常见的是崇祯、洪武,永乐,万历钱。十种年号钱中质量最上乘者笔者以为当属万历,只有万历钱才真正称得上“金背、火漆、镟边”。万历钱不光质量上乘,且字体变异微妙,版式纷繁多样,泉币界称之为异品者,“万历异品,易被忽视,常隐于普品之中。”(王健舆、邹志谅《王荫嘉品泉录》)。  相似文献   

9.
顺治初始用明代旧制造币机构铸“顺治通宝”.铸量大、版别颇丰。各省设局开炉鼓铸五种类型,有明钱式、折银一厘钱、满文纪局及满汉文纪局、单汉字五种。共计二十一局。其中一类顺治背单汉字,代表地名、局名,计十八种,唯陕西延绥局铸延字钱最少.穿上延字更为稀见.系集藏顺治专题钱所寻觅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近读《钱币研究》今年第八期汪有民先生《崇祯通宝人足祯钱》一文。检查自己所藏之人足祯钱,发现除与汪先生一文所介绍之人足祯钱之外,另有一种版别的人足祯钱,如图(1),崇祯通宝四字书写大方规范;崇字的“示”都第一横较长,祯字上点为一横,写作“祯”。经测量直径24.8,厚度1.1,穿孔5.5毫米。重3.2克。另在崇祯通宝出头祯系列里,一类如汪文介绍的人字足出头祯,另外还有一类为八字足出头祯。  相似文献   

11.
一、乾隆通宝中的异体钱 清高宗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所铸制钱,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双局开铸;多用黄铜、青铜浇铸.面文为"乾隆通宝"楷书,直读;背文沿雍正年间满文钱式穿左为"宝",穿右铸各局名.钱体大小厚薄不一,文字笔画位置多变,一般直径2.2-2.5厘米,重约2.4-4.8克.少数钱背可见星号或汉字;在乾隆通宝中,"隆"字异书钱为其他钱币少见.笔者收藏的乾隆通宝实物中,就有隆字的异体字五种之多.  相似文献   

12.
在明代钱币中,万历通宝版式繁多,原因是广开铸局,并且官私并铸,造成了良莠不齐,轻重悬殊,文字变化多。其中背星纹钱也有多种,有的较为少见.先介绍4枚襄樊出土的万历通宝背星纹钱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人集到一枚揩书至正通宝钱,径2.4厘米,重2.6克,翠绿入骨,从字体、颜色、声音来看,属真品无疑。元朝前身是蒙古国,初建于1206年,忽必烈至元8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元朝以发行纸钞为主,虽各朝都铸过铜钱,但数量甚少。改国号前后,所铸小平铜钱,多为光背,有少量星月纹,至元通宝背“王”者罕见。顺帝至正10年(1350年)铸造至正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背蒙文地支纪年,或蒙文纪值、蒙汉文纪年纪值三种。笔者查阅现代多种钱币专著和钱币目录,几乎没有涉及光背至正通宝小平钱的论述,更未见相关图拓。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  相似文献   

14.
对于明朝钱币版式的研究,多年来我们主要集中在明初的“大中”、“洪武”及明末的“万历”、“天启”、“崇祯”等几朝,因这些皇帝铸行的钱币有大小不同的币值,而且多带纪地、纪局和纪值等背文,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而其它如“永乐”、“宣德”、“弘治”、“嘉靖”等钱币,因大量发行的均为光背小平钱,故除对极特殊品的版别有所区分外,诸钱谱大多一带而过,所列版式单一,给人们有明朝中期钱版式简单之感。  相似文献   

15.
平头通背反郭铅钱异书小型当三铁真俯元小平铁真厚肉小型小平铁真厚肉小平铁真厚肉折二背二欠头两当三背卯当五背上月缩字小样针穴阔元真大样缩通真美制阔缘铁钱宝泉局背右原薄当十铁当十铁宝泉局大样川无背有轮16.7g宝泉局单点通宝东局背下村薄现将2002年10月号日本《收集》货币研究杂志刊有关中国古钱币市场价格摘录于后,供参考。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元符通宝宣和通宝政和通宝建炎通宝崇祯通宝秦半两至正通宝大观通宝太平通宝皇宋通宝熙宁元宝元通宝圣宋元宝咸丰通宝顺治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光绪通宝建炎通宝八铢半两厚肉货泉宣统通宝光绪…  相似文献   

16.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次年改元"宣统",在位仅3年,1911年被"辛亥革命"所推翻,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分为大小两种,新疆地区有库车局代乌什局铸造的  相似文献   

17.
明思宗颁铸的崇祯通宝钱,版式之多堪称明域之冠,在我国历代钱币中是仅次于清朝咸丰钱的最复杂的钱币,对于崇祯钱,狂币界先贤已有大量谱录,随着钱币事业的不断发展,钱币界近贤又有不少新的发现和论述,我受此启示,对照藏品索骥,发现了几枚本人认为是初见的崇祯通宝小平钱。  相似文献   

18.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初期,社会较前安定,于建国前在部分地区已铸行“大中通宝”钱,明朝建立后,铸行“洪武通宝”币值五等钱币。《明会典》记载“洪武通宝每文含铜只二分,且为纯铜所铸。”经测定3枚洪武通宝,含铜72.14———82.71%,锡7.73———8.72%,铅7.56———16  相似文献   

19.
标志中国近代机制币正式发行的是广东制造并发行的光绪元宝龙洋。一、“反版”银元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在广东试制七钱三分银元,俗称“七三反版“。并有辅币四种,重分别为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三分六厘五。  相似文献   

20.
泉林 《西安金融》2011,(8):85-85
2011年5月,笔者有幸在100多枚宋钱中集得圣宋元宝行书广穿小字小样一枚(如图),该钱面狭缘细郭,背中缘广郭,钱文除“圣”字锈迹覆盖较重,其他三字比较清晰,质地青铜泛红,底色乌黑,红绿锈斑斓,品相较好,直径23.1毫米,穿边长6.8毫米,厚1.6毫米,重3.76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