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在我国台湾海峡两岸,离金门仅数千米之距,镶嵌着一颗美丽的海上明珠——厦门,她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十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她也是我国东南沿海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享有"国际花园城市"的美誉,被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赞为"东方夏威夷"。1990年12月,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南中国大地上激荡,在厦门城市一隅,厦门火炬高新区应运而生,1991年3月,厦门火炬高新区被国务  相似文献   

2.
设立经济特区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外开放方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方针。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以及以后的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立,正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特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中,经济特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方向;二是起步晚。我国设立经济特区与世界上大多数经济特区相比已经晚了许多,与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经济特区相比则晚了几百年;三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经济特区本身的内涵就具有市场经济性质。这样,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碰撞显得特别明  相似文献   

3.
谷牧是我国创建经济特区的重要组织领导者和积极推动者,为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率团出访欧洲,积极寻找我国对外开放的切入点,迈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坚实步伐。为筹办经济特区,他殚精竭虑,未雨绸缪,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在经济特区遭受非议和责难时,他认真调研,冷静思考,科学分析,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中央设立经济特区决策的正确性,为加快经济特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利用外资三十年:历程、特点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在设立经济特区时,就把经济特区定位于"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经济特区大胆利用外资,并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要求而锐意改革,带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对外开放30年来,我国利用外资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外商间接投资为主到直接投资为主、由沿海局部试验到全面参加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以开放、利用外资促改革和发展的独特道路。如今,外商投资正面临成本全面上升、国内外外商投资条件深刻变化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利用外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大举利用外资的地区。港澳台投资和外国投资是深圳等经济特区投资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经济特区高速增长、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动力。经济特区利用外资的成功实践,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全国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工作,也引致全国的经济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利用外资、对外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是中国成功的经验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 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笔者以为我国人世后的对外开放将主要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1、我国的开放将由自主性开放为主转为非自主性开放为主对外开放的历程表明:从1980年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我国的对外开放走的是一条自主性的开放道路。所谓自主性开放,是说我们在对外开放步骤的安  相似文献   

7.
对外开放是从经济特区的试验开始的;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对比较优势原则的重新尊重和非均衡协调发展的重新肯定;在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经济特区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特殊地理区域,它们在引进技术,吸引外资,扩大出口贸易和扩大就业等诸方面,均取得积极作用。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已先后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开放了十四座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部地区是否也能建立若干经济特区?条件如何?怎样布局?这里从经济地理角度,对新疆开辟内陆经济特区的条件、规模、布局及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对外开放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创办经济特区起步,已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毫无疑问,我国在对外开放中所实行的一系列战略决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当此,总结过去对外开放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对外开放模式作一回顾与展望,具有积极意义。 1.2 所谓对外开放的模式,在其直接的意义上,当然是指一国经济在与国际经济活动发生联系时所采取的形式和方式。对外开放模式之所以在一国对  相似文献   

10.
一 经济特区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的提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这些特区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在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起到了吸收、消化、实验、运用、推广的作用。这是经济特区在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的特殊使命,由此,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实验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各种经济改革方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1.
杜强 《特区经济》1994,(7):32-34
<正>经济特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的产物.它适应了世界各国经济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大趋势,并构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16年来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证明,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举措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当历史的脚步迈入90年代这个跨时代、跨世纪的时刻,国内却出现了对经济特区的地位与使命的模糊认识,其基本论调为“特区优势丧失论”.显然,这种论调狭义理解了特区优势,把特区优势等同于特区优惠政策.如果不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作为开放战略的起步。以后又由点到面,经历了五次飞跃:第一次,是在总结试办四个经济特区的基础上,把对外开放扩大到北起丹东、南到北海的14个沿海城市。第二次,是把沿海开放推进到三个沿海开发区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的开放,尔后又把海南全省划为经济特区,从而使对外开放从沿海城市向沿海省份的内陆城市伸展。第三,是把对外开放从沿海推进到北部和西北部的若干个边境城市,尔后又推进到西南部的沿边境开放。第四次,上海市的浦东开发区得到国家的批准,接着浦西又有两个经济开发区享有浦东的优惠政策。第五次,是在沿海和沿边开放的基础上,又对沿长江的城市以及内地省的省会城市开放。这样从经济特区起步,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形成了如今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回顾发展历程,走过的这段路并不平坦。在遇到的种种困  相似文献   

13.
冯苏宝 《特区经济》1997,(11):37-40
<正>深圳经济特区的五种功能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主要是出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对外开放的一种战略考虑和实践,而在具体的目标设计和功能发展上,并没有依循国际上一般经济特区的通常做法,所以在我国特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没有像各国经济特区那样主要突出某项特殊的经济功能,而是具有功能复合、目标交织的特点,带有较强的经济社会政治综合性。深圳经济特区就至少包括了五个方面功能。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经济特区的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众所周知,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在长期与世界经济隔绝、国门刚刚打开的时候,经济特区作为对外窗口,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国外(境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机制、组织形式、乃至资本,通过这一窗口流入我国,使我国的市场取向化改革有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参照系;另一方面,我国的技术、产品、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实际进度,也以此为桥梁得以让世界了解;可以说,20年来,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标志和成果之一,其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机体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一个真实反映。不仅如此,经济特区还作为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存在:从一开始创立,经济特区就被赋予较多的政策自主权力、特殊优惠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试验任务。如一些论者总结的,在特区的发展过程中,“趟过一片旧体制的“雷区”,冲破了许多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15.
经济特区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为刺激经济发展而提供特殊政策和制度安排的行政区域。1980年,中国先后在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省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它最初是作为出口加工区而存在的,通过促进国内出口,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经济特区,并通过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使特区自身实现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全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对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以使经济特区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由此,经济特区的建立,拉开了中国对外开放历史的一幕。30年间,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经验。本文对于理论界关于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将研究的主要侧重点概括为六个方面,并给出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经济特区要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并强调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刻理解和贯彻这一重大决策,对于进一步办好海南经济特区,开创海南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准确把握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好扩大开放这篇文章。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是邓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举措,而邓小平关于经济特区的理论,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发挥着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并以自己宝贵经验为丰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出了贡献。”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从其提出,发展到获得普遍的指导意义,无不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全过程。当前,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进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方经济》2016,(4):2+121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经历了30余年艰辛而又充满精彩的发展历程。她在坚守中探索,在创新中奋进。"鱼为奔波始成龙",如今她不仅已经成为在国内外经济特区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机构,而且也形成了历经时间砥砺的七大学术品牌。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中心"所创建的这一学术会议品牌,自2001年以来已经举办了15届。  相似文献   

20.
充分发挥我国保税区优势若干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都在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刻变化总的来看导致各地在吸引外资发展对外经贸合作方面的政策趋于平等。那么,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若干特定对外开放形式在对外开放方面是否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呢?关于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问题,经过九年的讨论,理论界已经有了很好的回答。本文所要回答的严肃问题则是,保税区这样一种崭新的对外开放形式是否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的回答是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