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关注和发展的重点。在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设计时,应突出和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将其与旅游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审美、历史、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旅游价值。本文以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环渤海地区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依托型、展示体验型、整合型、主题型等有形化方式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主要针对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展开研究。认为滁州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方面应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对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真普查;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设计要体现原生态;以实景舞台剧形式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首先,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对肥西县体验式乡村旅游需求进行分析;进而,以游客体验需求为基础,结合肥西县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从体验主题、体验氛围、体验活动、旅游纪念品等方面提出了肥西县体验式乡村旅游的相应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倍受关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形成了以博物馆、主题公园与实景舞台剧为主导的3种主要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遗产的静态展示为主,较好地维系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非物质文化主题公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重建与虚拟体验空间形式,实现遗产景观载体化;而实景舞台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的表演活动而活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最具创意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广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侗族大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作为一种民俗旅游资源,其保护性旅游开发可以根据侗族大歌的开发现状,结合旅游体验理论,利用文化创意产品物理作用模型中的供给集聚度、需求趋势、环境政策和次级圈层四个作用因子,融合各种开发策略,从而建构系统而紧密的开发模式。由此,文章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若干思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文章结合无锡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逐一分析无锡市下属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公益文化事业相结合,汲取传统元素发展原创动漫产业,挖掘传统资源,发展体验式文化旅游和利用中华老字号开展餐饮加观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继承其中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亦应注重秦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本文在对陕西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秦文化旅游资源的五大策略,包括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旅游资源相结合,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加强秦文化旅游地的区域合作及增强秦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等。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已引起社会的共识。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价值极高,为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介绍了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概况,探讨了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并对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应该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对其旅游开发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分析景区游客旅游体验,评估下一步开发方向的适宜性对于景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网络点评数据,分析仙游九鲤湖景区游客旅游体验现状,探究其旅游体验不足。在此基础上,分析游客选择九鲤湖的出游动机,提出景区旅游开发方向,并对该方向进行适宜性评估。研究结果显示:(1)瀑布、文化是九鲤湖重要的旅游卖点,但文化体验不足,其交通、管理、服务和安全一直为游客所诟病;(2)文化旅游品鉴、自然风格观赏以及社会交往是游客选择九鲤湖景区的三大动机,游客文化旅游需求较大;(3)九鲤湖旅游文化产品的适宜性开发指数为7.88,属于适宜开发范畴。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有效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现实的重要课题。旅游开发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的有效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为前提的原则,坚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根植于原生态文化土壤,积极发展社区旅游,使之成为“未来遗产”,以期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继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2.
淡季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基于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典型代表——江西婺源的个案研究,借助ROST CM6软件网络文本分析功能,挖掘与剖析婺源游客的淡季出游行为。淡季游客画像显示:游客主要选择秋冬季出游;多数游客在婺源逗留1~3天;结伴同游、家庭共游现象比较普遍;出游方式更倾向于自助自驾。高频词排序与聚类分析表明:游客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地方依恋倾向;游客审美行为具有乡土乡愁元素情结;游客权衡取舍行为取决于对服务势能的评估。最后提出制定淡季景观提升计划,促进全域全时旅游发展;文化赋能淡季旅游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与迭代;打好淡季旅游产品组合拳,培育淡季个性化出游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已难以满足游客的高需求,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体验已成为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体验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内涵。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来说,这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亦是新挑战。本文在泉州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条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泉州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构想,为泉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于特定的环境,其“原生态环境”的丧失,是今天“非遗”濒危、消亡的根本原因。如今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旅游领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非遗”保护和传承来说,旅游开发是一柄“双刃剑”。本文从环境的视角,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探讨旅游开发所形成的“次生态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包含物质实体真实性和无形元素真实性两层含义.黄鹤楼在物质实体层面的真实性是缺失的,但其文化内涵中的无形元素是真实的.本文基于对黄鹤楼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分析,探讨了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即无形文化元素有形化的困境、审美环境的割裂、历史与现实的差异,进而提出黄鹤楼文化旅游开发应有景点展示、审美空间、文化活动三个层次,各个层次分别包含从基础到深层的开发内容.经营者应逐渐提升开发层次,针对不同的开发内容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此实现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古村落作为一种能较好满足当代人审美、教育、逃避、娱乐等体验需求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在开发古村落旅游资源时,从游客体验角度设计古村落景观展示内容和展示方式非常重要。尝试用实证方法和定量方法扩充对古村落旅游景观展示的理解,为古村落管理部门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文化特色作为乡村旅游吸引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让文化活起来,不仅符合文旅融合大势,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也能促进乡村旅游地文化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调研地314名乡村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消费价值观和感知价值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的旅游消费者类型和研发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文创产品研发时,外部感知性应作为吸引乡村旅游者消费的基础,行为功能性作为刺激购买行为的助推器,文化承载性可以成为保障旅游消费的必要条件。乡村旅游者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功能理性型(35.4%)、积极享受型(40.4%)、潜力发展型(11.8%)和面子感知型(12.4%)。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应避免产品同质化,创新民俗乡村特色,在注重实用功能性的基础上保障价格匹配品质,延伸文化传播链,促进文化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提出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必将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运用田野调查和口述访谈等方法,对彭州桂花镇14个村和2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结果/结论彭州桂花镇旅游文化资源较丰富,但存在着旅游形象定位不清、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不到位、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欠全面、配套设施不完善、经费及人才不足等问题。依据调查分析,提出以“西蜀陶乡,张松故里”为形象定位,在全面普查桂花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保护、科学规划和深度开发,将桂花镇打造成以桂陶文化为特色,包括陶瓷体验、三国文化、禅修文化、三线文创等在内的多业态、多节点的深度体验式的全域健康文创旅游小镇。  相似文献   

19.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学在在民俗资源调查、优势资源的比较、体验资源的挖掘及文化交融等方面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湖南隆回花瑶民族村寨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适宜发展花瑶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可通过重点民族村寨发展方向导引、石瀑花瑶文化风情体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开展民俗体验旅游项目,赢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旅游的深入发展,游客对于工业旅游产品的体验需求逐步提高.文章以苏南地区的工业旅游发展实际情况为例,分析了工业旅游中游客的体验需求种类,提出工业旅游产品质量的提升应该关注不同人群的体验需求,加强其文化性、可参与性和个性,让工业遗产旅游走进每一位游客的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