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对于诗、词、文,李清照有独特的见解,她的诗文多是表现激昂的爱国热情,而对于词,只是能表现个人的情感,所以她主观上把词与诗文分开.关于李清照词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两个时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南渡后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更为动人的词篇.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就其内容而言,词人在词作中反映了自己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抒发了她的不同情怀。但纵观其词,我们发现,“愁”可以说是李清照词一个突出主题。本文从其人生经历、词作内容及其意境方面着手,试着分析李词中的忧患意识及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宋代文坛,大家名家辈出,但能载入史册留芳后世的女性作家却屈指可数,而李清照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本文试图对李清照词学创作实践的探索,揭示其独步词坛,雄视侪辈的艺术功力和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以花自喻,写了很多梅花词,在《漱玉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她将自己丰富的情感流于笔端,融于词中,或直抒胸臆,或借梅悼亡,或托梅言志。词如其人,本文试图从她三个时期的咏梅词作中,分析她作品所寄寓的身世之感,解读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李清照现存词作中,其写愁的词篇历来被认为最能体现其词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然而,女词人的思想情感并不只是愁,本文即针对易安词来论述女词人所描述的乐,并从女词人的早期成长环境、她的第一次婚姻状况、词体本身的性质、以及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这些主要影响因素来探讨李清照词中“乐”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作品大多情感真挚细腻,意象清新典雅且文风清丽优美。本文试图用接受美学的两个重要的概念---期待视野和空白论,来分析接受美学视角下李清照的英译词,目的在于指导李清照词的英译,使目标语读者得到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中国词坛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她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她不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而且敢于藐视传统的封建观念,更具有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伤世忧时的社会责任感。正因为如此,李清照词里所塑造和表现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成为中国词坛上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相似文献   

8.
以梁启超、黄遵宪等人为主将的"诗界革命"是中国近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理论和创作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亦将西方新事物与古典意境融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黄遵宪作为新派诗的一面旗帜,以"我手写我口"为自己的诗学理想,以"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为自己的诗学纲领,冲破了旧体诗的牢笼,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做出了创新。理解黄遵宪的诗学主张,必须要考虑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9.
通过解读李清照的作品,不难看出她颇具男性意识。其男性意识不只流露在作品中,更多地体现在日常行事中。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于遗传、家庭、社会以及时代的影响,李清照亦如此,其男性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父母的遗传与熏陶、丈夫赵明诚的激发、苏轼以及苏门弟子陈师道、晁补之等人的影响,当然也离不开那个特殊时代的裹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代词宗的李清照的词题材很广泛,不只有愁情词,还有闺情词、咏史词、题花词、农事词等。更为重要的是在其作品中还保存了宋代很多的风俗,透过这些作品,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宋代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点子都能变成金子的.在与人的交谈和讨论中,在独自沉思的过程中,在认真细致的阅读中,都有可能在脑海里突涌出无数个想法和创意.但这些想法和创意仅存在脑海里是不够的,不把它贯彻执行下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一个人在梦中神游万里,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一直躺在床上做梦而已.……  相似文献   

13.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其主导地位不容超越.目前,我国出现的税收"缺位"与收费"越位"现象,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必须清费立税,实行费改税.  相似文献   

14.
一、城市哲学的文化资本意义"今天已经哲学过了吗"?听起来,这句话的语法结构似乎有些不合理。但是,其意涵之深刻却可以告诉人们一个"城市哲学"文化资本意义,以及这个城市"哲学家小路"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到“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作为与经济、政治相并列的三大形态之一而存在的,并反映和反作用于人类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意在笔先”“意随笔生”与“主题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意在笔先”、“意随笔生”与“主题先行”三个命题的含义及联系进行了探讨,从而全面地认识写作实践中主题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对“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求得全面清晰的认识 ,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19.
易堂九子是明末清初重要的士人群体。他们的文法理论构成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唐宋派和桐城派相比,易堂九子的文法理论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与明末清初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他们主张由规矩到神明,既是易代之际立言的法则,又针对有明一代的模拟文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缺乏建设资金,我国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以加快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近些年来,在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外资流入与国内储蓄"双溢出"现象日益突出,这似乎与传统的利用外资"双缺口"理论相悖,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本文分析论述了我国引进外资从"双缺口"到"双溢出"的变化过程及原因,并论述了在"双溢出"情况下应该如何引进外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