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辉 《经济管理》2003,(2):29-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兼并接管浪潮和公司社会责任的强化引发了人们对利益相关者问题空前关注,传统股东至上主义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大量涌现,本文试图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历史演讲,结合不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四个基本问题的回答,勾勒出一条利益相关者研究从“企业依存”到“动态演化”的历史文献脉络,为利益相关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管理学正向临知识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和利益相关者产权经济学等新理论的挑战,反观传统的管理学,不难发现其中的三大缺陷;侧重研究“硬资源”,单纯服务“股东利益”,。单纯追求“经济效率”和运用“经济规则,以新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重构管理学的基本方向应当是“利益相关者管理学”,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在管理上是影响互动的关系,企业的管理不能不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和权利,关于利益相关者管理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本文从泛资源培育与配置,利益相关者协调配置和泛资源配置规则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集群制造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在弗里曼(Freeman,1984)的《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却很少透析其确切的含义。普瑞斯顿(Preston,1995)通过对传统投入产出模式(图1)和利益相关者模式(图2)的比较研究澄清了利益相关者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4.
风险管理是新技术开发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技术的认可度受到次要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这些利益相关者不容易被识别,他们担心的问题也难以解决。传统通过估算概率来减少不确定性的方法不起作用,需要采用一些启发式的方法来理解并解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问题。在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研究与实验开发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风险和社会判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利益相关者的风险认知不同,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概念模型认为,当不完全信息程度低时,主要利益相关者对具体技术创新的态度是“标准”的,次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潜在危险”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绩效评价越来越多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了综合反应企业的“社会人”以及“现实企业”的责任,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本身的不断发展,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也必将深入。其中,在科学界定和分类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进而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剖析企业绩效的各个层面的方法尤其值得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对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股东至上”公司治理实践的质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理论界一种认为股东是企业所有者,股东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即股东中心理论;一种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拥有企业所有权,即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界定、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主体间冲突以及多主体协调机制成为制约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法,结合Y科技企业孵化器实践,构建协调机制,剖析主体之间冲突的根源。研究发现,冲突源包括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分歧和权力配置不合理,以及某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权力”不对称;协调机制包括通过文化协同协调由利益分歧引发的利益相关者间目标不一致,通过分散控制协调由权力配置不合理导致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争夺,通过动态管理和孵化服务整合协调由“利益—权力”不对称引发的利益相关者机会主义行为,最终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利益—权力”分散对称配置、彼此间关系有序。  相似文献   

8.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RI)1963年首次提出现代意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概念。迄今为止,利益相关者理论已经成为经济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如何正确处理和协调企业内部各利益团体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各利益团体之间关系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也使得主流企业理论所推崇的治理观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日益受到质疑,人们开始反思这种传统的“股东价值至上观”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黄祎 《技术经济》2024,43(4):118-131
在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普及,“双碳”目标、共同富裕等国策对企业经营提出新要求。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和发展起到愈发关键的作用,继而对当下企业领导者们的认知和领导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过去研究关注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而对个体层面的机制研究相对匮乏。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以63名企业高层管理者与225名直接下级的匹配样本,探讨企业高管的利益相关者导向如何影响下属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高管利益相关者导向能够通过激发下级管理者的亲社会动机,从而促使下属表现出责任型领导行为和责任式创新行为;感知领导真实性调节了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下属亲社会动机的关系、以及利益相关者导向通过下属亲社会动机对下属责任型领导行为及责任式创新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套治理公司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随着公司的发展演变,“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诘责,“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开始为人们所青睐。“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传统“股东至上”逻辑的质疑;其实践常见于德国与日本的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公司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面临着进一步演变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